田貴初
摘 要:該文主要闡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應如何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交流和任務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提倡體驗參與,實現任務目標,感受成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進一步提高語言實際運用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參與意識;激發(fā)興趣
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途徑是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又是在教學活動中得以體現的。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入,課堂教學越來越注重學生主體性的培養(yǎng)和提高,所謂學生主體性是指在教學活動中,作為主體的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處理同外界關系時所表現的功能特征。小學英語課堂應以弘揚學生的主體性為宗旨,突出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在語言學習中主動探索,不斷發(fā)展語言的實踐能力。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參與學習意識
教育學家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求,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小學生活潑、好動、求知欲強,表現欲也強,所以應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結構,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都樂于參與到課堂中,從而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如:教學 “Whats the time?” “Its 10oclock.”,可設計這樣的一個任務環(huán)節(jié):每組選一個代表上臺扮演“小鬧鐘”,右手表示分針,左手表示時針,教師在黑板上用數字寫出時間,一、二組學生問: “Whats the time?”三、四組學生回答: “Its ____oclock.”,臺上同學馬上用手正確地指示出來,錯誤者應回座位,如此循環(huán)操練,最后一位為得勝者,為小組爭得一面紅旗。學生就這富有趣味性及榮譽感的任務中掌握、運用有關時間的英語知識,在教師設計的任務活動中樂此不疲,躍躍欲試,爭著上臺當“小鬧鐘”,搶著為小組爭光,參與熱情特別高。教學實踐證明:越能讓學生發(fā)覺有趣或愉快的任務,越能激發(fā)參與任務學習的欲望,學生越樂于加入到任務活動中。
二、創(chuàng)設情景,培養(yǎng)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
小學英語要面向全體學生,確立學生的主體參與地位,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考慮自己的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是否遵循語言學習規(guī)律、是否滿足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絕不能用單項傳遞的方式進行教學。而應從學生的實際、學生的需要出發(fā)選擇教學內容,組合教學方法和手段,挖掘和利用學生自身的知識與體驗,才能使教學更加切合實際,使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更容易為學生接受。
例如,教學 Do you like sports ?一課,先給學生放一段我國運動健兒勇奪奧運會金牌、奮力拼搏的精彩片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隨后,又出示各體壇明星的照片,借此向學生介紹有關詞匯,如football, basketball, volleyball, table tennis ,badminton 等。逼真的畫面,動感的音樂,加上教師貼切的解釋,學生一下子便對教學內容熟悉了。接著,再通過競賽方式做 Listen and do這一活動,讓學生按教師的指令做 play football , playbasketball, play volleyball, play badminton, 等動作,再通過計算機課件讓學生做 Whats missing?的游戲繼續(xù)鞏固生詞。
經過這三個步驟,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和興趣,很快便掌握了對話內容。在此基礎上,又設計這樣一項活動:學校要舉行校運會,請同學幫助老師挑選運動員組隊代表班級參賽。讓學生手持調查表用所學的句子 Do you like playingfootball?……開展調查,最后根據調查結果組成班級的代表隊。由于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都與學生的真實興趣、生活體驗有關,學生們興趣盎然,各個層次的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在教師營造的可以理解的、富有實踐的交際情景中,充分調動起各種感官進行聽、說、讀、寫;在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進行觀察、討論、調查、競賽等活動,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知識,發(fā)展語言技能,從而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
三、設計生動有趣的活動,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熱情
除了注重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外,設計生動有趣的語言訓練形式來吸引學生參與語言實踐,保持學生積極參與狀態(tài),對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也顯得尤為重要。小學生在能夠進行交際運用之前離不開大量的語言操練。但是,如果只是機械性的操練,學生難免會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師要千方百計地設計一些活動來提高練習的趣味性和目的性。 例如, 在操練 Whos this? Its___.這一句型時, 可設計“猜猜他(她)是誰”的活動。課前收集一些學生嬰幼兒時期的照片,課上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現出來。由于這些照片充滿幼稚趣,花樣百出,同時又不容易辯認,學生們充滿了好奇,紛紛參與到競猜活動中來。當發(fā)現照片中胖乎乎的、哭哭啼啼的、傻笑的孩子就是身邊的同學時,他們都哈哈大笑起來。這時,教師如把自己小時侯的照片展示出來,在學生們反復猜都猜不出來的情況下,再告訴他們: Its me. Miss Liao !這時,學生們更是發(fā)出驚呀的笑聲,忍不住鼓起掌來,把整節(jié)課推向高潮。這樣,既進一步密切了師生關系,學生們又在妙趣橫生的活動中不知不覺的操練了語言,鞏固了技能,為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綜合能力奠定了基礎。
四、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增強學生參與真實感受
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能是創(chuàng)新英語教育的重要保證。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可以超越時空的限制,使學生置身于以英語為母語的環(huán)境中,體驗英語的交際運用。利用直觀教具和電化教學設備可以營造真實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增強視聽效果。多媒體的使用,使教學變得生動、形象、活潑、感染力強、容易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有意注意,加深印象,幫助學生持久記憶,使教學程序化,從而優(yōu)化課堂教學。如教orange apple 等水果時,問學生:“Do you like fruit?”(Yes?。?OK!現在讓我們和 Mimi 一起到水果園轉轉。用課件顯示水果園。Mimi 問園主“Whats this ?”然后很自然的引出水果名稱。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心理及生理特點,采用適當的方法,優(yōu)化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意識,使學生能在不斷的參與學習過程中,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在參與中體驗快樂與成功。這就需要教師應不斷創(chuàng)新自我,不斷地學習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探索,總結、思考,才能摸索出一套合適的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在教學上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把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真正用到教學當中。
參考文獻:
[1]陳琳、魯子問.新標準英語[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