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坐銀
摘 要:新課改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全新的活力和動力。面對在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如何進行有效解決成為了每一個業(yè)界人士深刻思考的問題。本文針對于此,提出了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策略,旨在通過于此,全面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近年來,素質教育和新課改已經在我國推行多年,這給我國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帶來了不少的沖擊和挑戰(zhàn)。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模式比較陳舊呆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很難被真正激發(fā)起來。但是在新課改背景下,一切都變得更加“順理成章”,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積極主動的學習,教師最終的教學效果變得事半功倍。
一、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策略
(一)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式,為學生成功“減負”
對于小學生而言,其特有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決定了其在進行任何一項學習任務的時候都不可能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和很長時間的持久性。因此,在小學教學中,教師的主導性地位還是不容撼動的。針對于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的現狀,教師不應該在一節(jié)課程中安排過多的內容,因為過多的內容看上去有很高的教學效率,但是學生的吸收率卻是十分有限的。同時,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教學時間,一味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也是不可取的。而是應該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漸漸追趕上教師的思路,從而最終提升教學的效率。這種看上去很費事的教學其實具有一定的長遠性,短時間看好像收效甚微,但是持之以恒的話,收效必然是令人滿意的。
例如,教師在進行《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篇課文教學的時候,就可以首先向學生發(fā)問“我們是為了什么為努力讀書的?”通過學生積極的發(fā)言,教師漸漸引導學生認識到讀書并不是為了教師或者是家長,而是為了實現自己未來的理想和抱負。當課文講解完畢后,很多學生都發(fā)現原來自己很多的想法和觀念都是錯誤的,原先自己認為讀書是為了別人,通過學習之后,才發(fā)現讀書是為了自己。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思想洗禮和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目標會變得更加明確,教學的效果也會得到顯著提升。
(二)將教學與生活相互聯系,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階段,語文本就是一門具有很強社會性和實踐性的學科,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而對于語文這門學科而言,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使用能力也是教學的一大重要目標之一。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將教學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進行緊密結合,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語言表達欲望和文字運用能力。
例如,認字教學是小學階段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但是小學生認字學字的過程并不僅僅應該局限在課堂上。在實際生活中,小學生接觸到了比課堂上更多的生字。教師可以通過一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將自己一個星期整理到的、在生活中遇到的生字進行一一的展示。教師根據生字的難易程度進行識字練習。這種學生自己收集而來的生字讓他們印象深刻,學習起來自然也興趣十足、動力滿分。很顯然,這種將教學與生活進行緊密相連的教學案例值得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去思考、去推廣,其最終產生的學習效果往往能另教師刮目相看。
(三)改進教學方法,實現多元化教學模式的轉變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和模式具有具有一定的多元化特點。傳統(tǒng)教育理念下,語文教師往往習慣于沿襲多年來一層不變的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或許本身是正確的,但是將其運用在現如今的小學生身上,難免顯得有點陳舊過時。因此,為了扭轉這一教學現狀,教師應該主動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實現多元化教學模式的轉變。在進行課文講解的時候,除了以往的教學方法外,讀寫結合的方式、合作學習的方式、師生聯合探究等方式都可以的得到很好的應用??傊?,每一種教學方式的選擇都應該以實際情況為依據,依次來提升最終的教學效果。
例如,教師在進行《一顆種子》這篇課文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教學法“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扮演不同的角色,聲情并茂的表現一顆種子成長的各個過程。結合學生的表演,教師進行課文相應內容的講解。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讓課堂的氛圍變得十分活躍。
(四)在教學中融入情感因素,讓學生感同身受
新課改背景下,情感教學被反復提及,通過語文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至關重要。近年來,一些不良的社會思潮嚴重的影響著小學生的視聽,一些不負責任的兒童書籍也向小學生傳遞著各種負能量。因為,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教師還應該立足課堂,讓學生學習真善美、摒棄假丑惡。在教學的過程中,有針對性的融入恰如其分的情感因素,給予學生具有針對性的人文關懷和價值引導,進而讓學生健康成長。
例如,教師在進行《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教學的時候,就可以首先為學生介紹一下作者安徒生的背景資料。安徒生一身飄零,受盡各種苦難,但是卻始終沒有放棄自己善良的初心。在他的筆下,窮苦的小姑娘通過賣火柴來維持生計,即便如此,生活依然窮困潦倒。其最后的慰藉居然也是在頻臨死亡的時候看到的幻覺。這是何等悲傷的一副畫面。怎么不讓讀書動容并心生憐憫之情呢?在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應該融入自己的感情,幫助學生感同身受,設身處地站在小女孩的角度上去進行換位思考。通過情感的共鳴,讓學生漸漸明白關愛弱勢生命的重要性和社會意義,并始終保持一個善良的本心。
二、結束語
在新課改全面推行的大背景之下,我國教育領域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而語文作為小學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其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是首當其沖的。在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因材施教,才語文教學的最終成效得以一一實現,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敏. 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J]. 吉林教育,2010,01:74.
[2]劉曉峰. 淺談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轉變[J]. 新課程學習(下),2011,10:161-162.
[3]韓愛蓮. 淺談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轉變[J]. 學周刊,2011,21:6.
[4]王淑英. 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 中國校外教育,2015,3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