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紅
思想品德課是比較系統(tǒng)地向小學生進行共產(chǎn)主義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門課程,是實施小學德育的重要途徑,它對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zhì),從小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教學中就應利用思想品德課這一主渠道,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在課文中學習“一言一行”,提高認識水平
首先,結(jié)合教材特點讀懂課文,學習“一言一行”,提高學生認識水平。小學思想品德課有其明顯特點:一是它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是直接進行的。二是它具有更鮮明、更突出的思想性和很強的實踐性。三是它具有較系統(tǒng)的層次性。因此,在教學中,我就針對以上特點,采取有效方法,啟發(fā)學生明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達到提高學生認識的目的。
小學思想品德課課文都很短,甚至只有一兩句話,怎么辦?我的體會是:將課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指導朗讀記憶。還可采用討論、提問、講故事、放錄音、利用多媒體等形式,使道理通過生動的形象,進入學生的腦海。比如上二年級上冊《愛清潔,講衛(wèi)生》一課,老師先讓學生看動畫片,學生聽到真摯的語言,看到色彩艷麗的畫面,再在老師的指導下反復讀課文:“肥皂抹一抹,手兒搓一搓。洗掉了病菌,我們樂呵呵”。這樣學生較深刻地知道了要養(yǎng)成講衛(wèi)生的好習慣。
小學思品教材都是彩色版,圖文并茂。這些生動有趣的卡通形象,易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因此,用活插圖,讓學生去模仿,學習圖中人物的言行,是強化養(yǎng)成教育的有效方法。如教五年級上冊《尊重是最好的禮物》時,要求學生仔細看圖,再模仿,如:趁有殘疾的劉寵興午休時,拿他的拐杖逗同學玩,說說劉宏興的感覺?王叔叔在家抽煙時尊重小青的意見,小青心里怎么想?從而教育學生要尊敬同學、尊敬長輩的“一言一行”。又如教《課間活動守秩序》一課,這一課的插圖是由小朋友玩滑梯、跳長繩、玩老鷹捉小雞、拍皮球四幅小圖構(gòu)成的一幅圖。為了充分發(fā)揮這幅圖對學生課間活動時“言、行”的指導作用,教學時,可采用貼圖的方法,先貼出底圖,上面有校門、操場、大樹、滑梯,然后依次貼出小朋友玩滑梯、跳長繩、玩老鷹捉小雞和拍皮球四幅圖,逐一引導學生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觀察和理解圖意。這樣做,學生的認識就在具體形象之中得到了提高,懂得了其中的道理。課后,學生在玩跳繩、扔沙包、拍皮球、老鷹抓小雞等游戲時,都能有良好的“一言一行”,做到守秩序、守規(guī)則,心中想著別人。
二、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情境,訓練“一言一行”
多媒體設境。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可發(fā)揮其聲像之長,再現(xiàn)學生生活中的某些意境,從而在意境中訓練自己的言行舉止。如教一年級上冊《在學校的一天》一課時,在學生初步認識學校、國旗以后,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全校師生在操場上隆重舉行升旗儀式的視頻,要求學生重點觀察老師、同學們的一舉一動,然后再放一次視頻,要求全班學生一起參加升國旗。此時此刻,學生都能像多媒體中的老師、大哥哥、大姐姐那樣,立正站好,向國旗行注目禮或隊禮,還有的學生嘴里自豪地唱起了國歌,愛國主義的情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表演設境。讓學生當堂表演,不僅僅是為了使課堂氣氛活躍,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他們的道德認識,讓所學“言行”在操作表演中得到練習。如上《上學路上》,在教“好好走路”第一幅圖時,我預設情境,在課堂上模擬表演走人行道。同學們真實地感覺到馬路不是游戲場,行人要走人行道,馬路中間不亂跑。
仿圖設境。小學生喜歡模仿,善于模仿。因此在教學中,仿照課文插圖訓練學生的言行,效果是明顯的。如教《對人熱情有禮貌》一課練習,我讓學生輪流上臺照圖練習,向別人借東西應該怎樣說,怎樣做?碰掉了別人的東西應該怎么辦?踢球把人家撞倒了怎么辦?向別人道歉怎么辦?這樣,靜止的畫面活動起來,變成了一個個小節(jié)目。這樣做,學生看得見,聽得見,學得來,對養(yǎng)成良好的言行具有強化作用。
三、引導實踐,規(guī)范“一言一行”
結(jié)合各種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素質(zhì)。道德行為實踐,是學生由知到行的橋梁,也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延伸和拓展,對于加深道德認識,提高行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較好地達到知和行的統(tǒng)一。
1.與學校、班級教育的中心工作相聯(lián)系,引導實踐,規(guī)范言行
如教一年級上冊《我們的老師真好》,可結(jié)合教師節(jié)舉行主題班隊會,號召學生向教師獻愛心。又如教《我上學了》,要求學生嚴格執(zhí)行學校規(guī)定的學生上課學習行為規(guī)范,做到“一個標準”,即上課發(fā)言要立正,聲音響亮,清楚,普通話標準;“兩個一致”,即上下課行禮整齊一致,課上坐姿一致;“三個整齊”,即課本、文具盒擺放整齊,舉手姿勢整齊,讀書時,手、書的擺放姿勢整齊;“三個一”,即胸離桌子一拳遠,眼離書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
2.與社會活動相聯(lián)系,引導實踐,規(guī)范言行
如學校號召同學們行動起來,打造書香校園,可在認真教學三年級上冊《我能為學校做點什么》一課后,動員學生積極策劃班級文化,為學校澆花、掃地、爭創(chuàng)校園小衛(wèi)士、爭創(chuàng)城市小衛(wèi)士~。
3.與家庭教育相聯(lián)系,引導實踐,規(guī)范言行
如教學《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課后,向?qū)W生提出幾條具體的生活自理的基本要求:如自己穿衣、洗臉、洗腳,自己系鞋帶,自己洗手帕、洗襪子,自己鋪床、疊被子等等,定期在班上進行洗手帕、系鞋帶、疊衣服比賽,評比勞動小能手,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理能力。
四、開展評比活動.激勵良好習慣的形成
小學生好勝心強,喜歡競爭。競賽的方式常常能激發(fā)他們的熱情,促使他們?nèi)硇牡赝度?。根?jù)學生的這個心理特點,我在班里組織學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競賽、評比活動。如:整理書包大賽、路隊表現(xiàn)賽、禮貌表演大賽等,給成績最佳者授予“自理能手”、“最佳路隊”、“禮儀標兵”等稱號。這些豐富多彩的評比活動,使學生學有方向,趕有目標,有效地調(diào)動了他們的積極性,進一步促進了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實際上就是把素質(zhì)教育的客觀要求轉(zhuǎn)化為學生的自覺需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抓緊,抓細,抓實;還要與家庭教育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才能真正抓出實效。為了培養(yǎng)出高素質(zhì)的跨世紀的一代新人,我愿辛勤耕耘,播撒良好習慣的種子,讓學生收獲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