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麗
摘 要:教師探尋有效教法是促成課堂高效的重點之一,自主學習是提升學生能力的前提。怎樣激發(fā)學生樂學,創(chuàng)設好的學習環(huán)境,秉承好的講授機制,促成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觀念尤為重要。
關鍵詞:超越自我;小組合作;梯度設疑;自信心
進入初中學段,學生接觸的學科增多,知識含量增大,學習壓力自然也隨之而來,面對學習中遇到的更多困難,對于學生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zhàn)。英語學科作為三大主科之一,又是接觸語言環(huán)境機會最少的學科。作為教師,該如何把好的方法、好的經驗傳授給學生自不必說,而這卻是學生被動接受老師的重要條件,那么,如何讓學生感受到老師這份用心并主動參與進來,從而將自主學習成為習慣將成為學習英語的關鍵。為此,筆者倡導將“我參與我提升”作為學習英語的宗旨,并做了認真的實踐和研究。
一、形成競爭意識,以超越自我為先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备偁帍墓胖两穸际莾?yōu)勝劣汰。獲取新知的同時形成這種競爭意識就會讓學生學習事半功倍。教師可采取物質獎勵或榮譽稱號獎勵等方式作為學生競爭的驅動力,但要注意量的把握,不要讓這種鼓勵演變成學生提高成績的目的,不僅僅要設置成績排名先后順序的獎勵,更應該設置進步獎(和該生上幾次成績相比提升空間較大的獎項)、潛力獎(在某種學習領域有創(chuàng)新,在某種回答中體現獨到的見解等)或是穩(wěn)步前進獎等。這種競爭除了是與他人的競爭,更是與自我的競爭,有些學生的確存在智力上的薄弱,所以不可能將老師的傳道做到真正的理解,所以教育能給該生的幫助就要是循序漸進的,由不懂到懂,由懂到運用就是個提升的過程。那么,就不要讓這樣的學生感受到獎勵是望塵莫及的,而是經過努力就可以得到認可的,即使一個小小的鼓勵都可能成為學生前進的動力。
二、小組合作學習,互助互促更快樂
近幾年來的“高效課堂”模式普及到鄉(xiāng)鎮(zhèn),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實,以小組互學的方式為主,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師可以選取五六人為一組,把班級中成績好且組織能力強的學生分到不同組,再細心觀察每個學生的強項,因長處不同而任命不同的組長,除了學習還可以在德育、體育和美育等方面讓他們合作學習。組內的學生都有了職務的任命,彼此都是能為他人、為集體奉獻出力量的人,在一起合作學習的興趣將會大大提升。小組的學生不但在合作中收獲知識,更在互助中收獲了情誼。比如八年級上冊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一課中,講到主要句型“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是學生喜聞樂談的話題,將自己的理想用英語的形式表達出來,并和組員分享,再寫出自己為之努力的過程,在查閱研究中學習,不但掌握了本課知識點,還學習了很多重要的單詞,比如engineer,scientist,actor等。
三、教師梯度設疑,樹立學生學習自信心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就主張“因材施教”,因為學情不同,學生的基礎不一樣,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只能事倍功半。集體教學更會導致學生之間差距越來越大。但是現在的公立學校,一堂課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又不能做到個別問題個別指導。十二三歲的年齡正是學生內心最脆弱、最敏感的時段,所以教師可以有梯度地設置問題,側重簡單的問題多由學習成績較弱的學生回答,不但讓他們感受老師是公平的,還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并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比如上黑板默寫單詞可交給待優(yōu)生;可布置難易不同的家庭作業(yè),簡單的對話練習;搜集工作交給待優(yōu)生;整理工作由優(yōu)等生完成等等。
四、課堂豐富多彩,學生樂中取“經”
如果僅限于對知識的書面和口頭傳授,課堂就會顯得枯燥乏味,而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或參與方式的不同也會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比如,在講到八年級上冊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一課時,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平時做的運動和大家分享,并把不同運動的姿勢表演出來,讓大家看到表演猜猜是哪一項運動,并將時間的詞語放到句型中使用,學生很愿意參與。學生自己還可以提供大家不常接觸的運動項目并配上圖片,隨即展示、隨即回答,加深對各項運動單詞的記憶,再將固定句型寫在黑板上,在娛樂中自然而然就收獲了新知。
五、傾聽學生的心聲,教法靈活有效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毕嘈琶课焕蠋煻紩閷W生奉獻自己畢生的精力。教師在教學中應做到多測驗,了解學生學習近況,多做反思記錄,可開設交流會,時間可長可短,接受學生對知識吸收程度的反饋;教師還可適時作出調整,隨學情而變,生生參與進來,鍛煉英語交流的能力。當學生表達出現障礙時,教師應督促學生先做好記錄,并在交流后再查閱,用聊天來學口語,很多句式短語都會得到鞏固。自主學習的習慣在交流中萌生,在總結中掌握。
參考文獻:
賈琳琳.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英語教學模式的探究與實踐[J].上海教育科研,2005.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