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立兵
一、讓建立相對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里,思維才表現(xiàn)得最活躍。反之,在壓抑的思想環(huán)境里,在禁錮的課堂教學氣氛中,很難產生創(chuàng)造思維。學生提問有三怕:怕羞,怕嘲笑,怕訓斥。教師要在班內積極營造一種有利于學生敢問的和諧氛圍。和諧的基礎是建立師生間的民主與平等的關系。另外,教師應把微笑帶進課堂,以可親的教態(tài),飽滿的精神,不斷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即使有的學生提出一個簡單的問題或是一些幼稚可笑的問題,老師都要對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給予鼓勵。尤其是學困生,教師更要重視他們提出的問題,給予表揚。
二、循序漸進,逐步培養(yǎng)提問能力
由于不同情況下問題的內容、性質各有特點,因而提問的方法和形式也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處地提問,才能揭示問題的本質,反之,提問方法不當,不但不能切中問題的要點,反而使人感到乏味和厭煩。因此,還要循序漸進,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能提問的學生,老師都要給予鼓勵,尤其是學困生。只要他們能提出問題,就要給予表揚。在學生愿意并很高興去提問的基礎上,我們再引導學生把學習內容與他們的的生活經驗、已有的知識體驗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學會如何針對所學的知識內容。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提問方式后,我們在教學時,就可啟發(fā)學生在聯(lián)系已學知識或結合上下文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在課后,可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學習了今天的知識,我現(xiàn)在又有什么思考?能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嗎?”通過搭建的這些提問平臺,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提問,并逐步強化了學生的提問能力,提高了學生的提問能力。
三、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訓練學生的口語,提高提問能力
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交往的雙向互動的過程,我認為教師要善于挖掘有利于口語交際訓練的內容開展教學,這樣學生在學習課文中就會找到問題的著眼點,提問的內容不斷深化,透徹。一定的活動情境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是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條件和動力。在教學活動中可借助圖畫、音樂、錄像等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交際情境??梢?,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久而久之,在閱讀教學中,學生也形成了清晰的提問思路,勇于說出自己的見解。
四、傳授方法,使學生質疑善問
學生質疑不僅是一種智力活動,還伴隨著一定的情緒體驗。要讓學生質疑,關鍵是激發(fā)學生的質疑的興趣。因此,本人充分運用教材的情感因素,比如結合標題進行質疑。俗話說“題好文一半”。經常推敲標題,有利于提高把握文章中心內容的能力。如學習《故都的秋》,學生提出:課文寫故都的秋,能不能以《北平的秋》為題?通過分組討論,學生明白了作者的家鄉(xiāng)就是北平,用故都比北平好,他有情感在里面,有一種思鄉(xiāng)之情在里面,用北平不能完全等同于故都。
五、建立一定的機制方法,促使不善回答問題學生提問
首先建立一定得強制性措施,迫使學生對提問有著較深刻的認識。學生對提問活動有了較深的認識還不夠,還必須有相應的措施作保證。其次,讓一部分愿意提問學生受到極大的表揚的鼓勵,并營造一種誰愿意提問就表揚誰的氛圍。再次,單靠幾個自覺的學生,幾個成績較好的學生是遠遠不夠的,要誘導大家都提問,就得靠嘉獎來激勵,靠活動來推進習慣。當學生懂得提問對學習有積極作用,但由于受以往不良習慣的影響不能付出行動時,一定的獎勵或懲罰措施對扭轉不良行為會產生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