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安琪 張健
[摘要]語言具有象似性,其中標記象似性將語言分為有標記的和無標記的兩類。有標記是指要用更多的時間和努力去處理的額外含義,無標記是指只需最小推理就可獲得的常規(guī)意義。綜藝節(jié)目為了吸引觀眾,提高收視率,往往會使用幽默話語來創(chuàng)造趣味性,而這些幽默話語往往是有標記性的。通過分析綜藝節(jié)目中的幽默話語的標記性,為幽默話語的解讀提供一個新方向。
[關鍵詞]綜藝節(jié)目;幽默話語;標記象似性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04-0097-03
幽默是一種獨特的語言現象,它通常以詼諧搞笑的語言,結合當時的語境,在一種輕松的狀態(tài)下產生出其不意、耐人尋味的喜劇效果。綜藝節(jié)目作為一種娛樂性的節(jié)目形式,其最大的特點便是趣味性,而這種趣味性多是通過幽默傳達出來的。因此,綜藝節(jié)目中的幽默話語是十分普遍的,具有代表性。
目前對幽默話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功能和語用價值等方面,很少有人從象似性角度對幽默話語進行研究。因此,本文擬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運用標記象似性原理,分析綜藝節(jié)目中幽默話語的標記現象,以期為幽默話語的研究提供一個新視角。
一、象似性理論
象似性最初作為任意性的對立屬性由著名哲學家皮爾斯提出,但由于索緒爾在語言學界的巨大影響,皮爾斯的觀點并沒有在當時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然而,隨著認知語言學的發(fā)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語言在其形式與意義之間是有著自然聯系的。語言形式與所指意義之間的這種非任意的理據關系就是語言的象似性?,F在,象似性不僅指語言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客觀外界的事物,而且主要是指語言形式反映了人們對世界的體驗感知和認知方式。由此可知,象似性強調語言形式是基于人們的經驗方式、認知規(guī)律和概念結構的。
(一)象似性分類
皮爾斯首先使用了icon一詞,并用ieonieity這一術語來指符號形式和所指事體之間所存在的一種自然關系。之后,海曼于1985年出版了《自然句法》和《句法象似性》兩本書,對語言句法中所存在的象似性進行了系統(tǒng)的分析和研究,并同意將象似符分為映象符和擬象符兩類。其中,映象符包括聽覺上擬聲象似的擬聲詞和視覺上形象象似的字形或詞形。擬象符主要體現在句法象似性上。目前,國外所討論的句法象似性主要集中在距離象似性、順序象似性和數量象似性。王寅根據象似性原理,提出另外三條象似性:標記象似性、話題象似性和句式象似性。
(二)標記象似性
象似性的種類很多,本文主要著眼于標記象似性。
王寅認為,標記象似分為有標記象似和無標記象似。標記性從無到有象似于認知的自然順序及組詞的一般順序;有標記象似于額外意義;無標記象似于可預測的信息。因此,處理標記性話語所需的時間和努力較大,而無標記話語只需最小推理便可獲得其意義。在話語中,有標記預示著復雜性,其中標記的語言是較為特殊的,而無標記是較為一般的語言。
從認知的角度看,有標記往往是更為復雜的認知過程,因為它涉及的心理努力和處理時間都要更多,而無標記則不需要太多的認知加工。
王寅還通過對象似性原則與語用原則比較分析,得出標記象似性與關聯論相關,成反比關系。話語具有標記性,處理時就需要付出較多的時間和努力,關聯性相對就差,推理的過程就可能相對長一些;話語多增加一個推理環(huán)節(jié),就會多一層意思,其中所包含的含意當然也就多了。
有標記性的話語是偏離常規(guī)的表達,所傳遞信息的可預測性較低。幽默話語常常使用有標記的語言表示額外的不同尋常的意義,因此,幽默話語也屬于標記性語言的一種。
二、標記象似性在幽默話語中的應用
本文以湖南衛(wèi)視《快樂大本營》和《天天向上》兩檔王牌綜藝節(jié)目中的幽默話語為語料,在此基礎上對幽默話語的標記象似性進行歸納整理,旨在探討標記性在幽默話語中的體現,并為研究幽默話語的使用開辟一條新路徑。
(一)諧音
諧音就是利用同音或近音的字詞,去替代原本的詞,使句子產生不同的意義。漢字中同音字比較多,這也為諧音的使用提供了條件。在綜藝節(jié)目中,主持人就經常運用諧音來制造幽默的效果。
例[1]:
錢楓:我覺得傳說中的楊貴妃都是肥肥的嘛,為什么這個楊貴妃這么瘦呢?
汪涵:楊貴妃剛剛放出來嘛。
眾人:從哪放出來?
汪涵:你們不知道有一出戲叫貴妃出獄(貴妃出?。﹩??
我們都知道唐朝以胖為美,楊貴妃作為古代四大美人之一,也是非常豐滿的。然而現代以瘦為美,故在影視作品中也不會真的請一個胖子出演美人的角色。汪涵運用“ehuyu”這一諧音,幽默詼諧地解釋了楊貴妃瘦的原因。在這里,“出獄”作為一個標記詞,有著額外的偏離常規(guī)的意義,我們要結合成語“貴妃出浴”的文化背景才能推斷出這句話要表達的意思。
例[2]:
汪涵:您(嘉賓尹梅)先生是哪里人?
尹梅:我先生是寧波人。
田源:他電話不好打通吧。
這段對話中,田源把“寧波”一詞與“您撥的用戶暫時無法接通”這句話中的“您撥”聯想起來,從而得出結論:他的電話不好打通,然后用一種推測的語氣詢問,非常搞笑。因此,這段對話中的“寧波”就有了標記性,如果觀眾不結合背景知識去推理聯系,恐怕也一時半會兒摸不著頭腦吧。但這正是該標記象似的特殊之處,使人們在恍然大悟后不由得會心一笑。
例[3]:
錢楓:你們知道老虎的名字嗎?
歐弟:Tiger.
錢楓:錯!
眾人:什么???
錢楓:丹丹。
眾人:???
錢楓:因為虎是丹丹(虎視眈眈)。
例[4]:
汪涵:現在的女孩都很賢惠,閑在家里什么都不會的閑會。
在例[3]和例[4]中,主持人分別把“虎視眈眈”和“賢惠”用諧音“虎是丹丹”和“閑會”表示,讓話語有了標記象似性,同樣,這些話語的可預測性低,需要更多的推理才能獲得其含義。
(二)仿寫
仿寫是為了表達的需要,仿照已經固有的格式,臨時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涵義。
例[5]:
汪涵: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要用它去戴博士倫。
該句的原句是“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安┦總悺笔且环N隱形眼鏡的品牌名,這里指代隱形眼鏡。汪涵用這樣一個仿寫,自嘲般地表明現代人視力普遍不好的狀況。在這一仿句中,后半句是一個標記象似,要求觀眾對原句有所了解,不然就無法準確把握該仿句的幽默意味;而在后半句中,“博士倫”又是一個標記詞,理解時要經過至少兩次的認知加工(博士倫一隱形眼鏡一近視),才能體會到這句話的幽默。
(三)詞匯曲解
一般詞匯都有其固定的意思,然而有時候主持人會偏離常規(guī),曲解一些約定俗成的詞義,從而引人發(fā)笑。
例[6]:
汪涵:孔子跟我一樣都是追星族。“有朋自遠方來”就是講的蘇有朋從遠道而來了啦。
在這個例子中,主持人都故意打破詞的常規(guī)用法,使得“有朋自遠方來”被賦予了新的涵義。“孔子是追星族”與“有朋自遠方來”之間的關聯度低,可預測性也低,具有標記性,需要更多的處理才能獲得句子的深層含義。
(四)雙關
雙關是指利用語音和語義的條件,有意使用某些詞語在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構成雙重意義。綜藝節(jié)目中有許多幽默語都運用到了雙關。
例[7]:
嘉賓:你的臉為什么這么紅?
謝娜:因為人紅。
我們知道,“紅”既可以表示一種顏色,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人氣高、受歡迎的程度。謝娜利用“紅”的雙重含義,將“臉紅”解釋為“人紅”,巧妙地化解了自己臉紅害羞的尷尬。這里的“紅”便是一個標記詞,使得整個話語有了標記性。
例[8]:
汪涵:我跟伍佰不熟,他弟弟二百五跟我很熟。
“伍佰”和“二百五”都是雙關語?!拔榘邸奔瓤梢员硎緮底?,也可以指臺灣歌手伍佰。“二百五”除了表示數字,在民間還用來稱呼那些說話做事盡出洋相的人或是做事不大清醒的人。在這句話中汪涵提到的伍佰是人名,而后面提到二百五時,又借助了數字上兩者的關系——二百五是伍佰的一半,從而說伍佰的弟弟是二百五。短短的一句話,卻涉及了不同概念的相互轉換。其中的標記性也是非常明顯的,觀眾理解時要依靠更多的認知背景,運用更多的時間去聯想推理,從而品味到汪涵這一玩笑話的幽默色彩。
(五)夸張
夸張在語言層面一般指用言過其實的話語突出某些特征,使人對該特征印象深刻。如以下幾個例子。
例[9]:
海濤:看著我的眼睛。
何炅:看不到??!
何炅故意夸張地說自己看不到海濤的眼睛。其實怎么可能看不到呢?他這樣說只是為了調侃海濤的眼鏡小這一特征。所以何炅的回答在整個對話中就具有了突顯性,是一個標記象似。
例[10]:
謝娜:到現在收看《快樂大本營》的觀眾已經超過22億啦!
何炅:總有一天娜娜會讓外星人來看我們節(jié)目。
謝娜夸張地說觀眾人數已經超過22億,可想而知,這個數字是胡亂說的,用以說明《快樂大本營》這個節(jié)目收視率高,廣受歡迎。而何炅接過她的話,順著她的意思講,既然受眾面那么廣,那么不久就會沖出地球,走向宇宙了。觀眾看到這里也會忍不住被他們的幽默給逗樂?!?2億”、“外星人”都是標記詞,象似著額外的意義,觀眾在理解時需要付出努力來處理這些信息。
(六)反語
反語,就是正話反說,反語中話語的字面意思與實際想要表達的意思相反。在綜藝節(jié)目中,主持人會用一個褒義詞表達貶義,達到風趣幽默的效果,雖然表達的是貶義,但并無諷刺嘲弄之意。
例[11]
何炅:現在題目難了,就是即興給李云迪聽一些流行歌曲,然后請他用鋼琴來幫我們改一下,可以嗎?
李云迪:可以。
何炅:請聽好,世界名曲!預備,起?。ā翱鞓凡患?,你懂得呀!”背景音樂響起,是快樂家族演唱的《快樂你懂的》)
維嘉:請跟上我們呀!
李云迪表情相當錯愕。
在某期節(jié)目中,李云迪擔任節(jié)目嘉賓。李云迪是國際鋼琴王子,是高雅的代名詞,而快樂家族這一幫主持人走的是搞笑風,他們的歌曲也自然是俏皮可愛的。兩者的風格是截然不同的。此處何炅故意用“世界名曲”來形容快樂家族的歌曲,實際上就是通過反語來反襯李云迪鋼琴演奏的高造詣,同時增添了語言的趣味性。此處的“世界名曲”作為標記詞,可預測性低,象似于額外意義,要通過認知加工才能真正理解其含義。
(七)歧疑
歧疑是指說話時故意把關鍵部分先暫時保留不說出來,使聽話人產生錯覺或誤會,之后再把關鍵部分點明,前后對比形成鮮明的反差,從而產生幽默效果。
例[12]:
汪涵:先介紹兩位女牛。請她們互相介紹一下自己職業(yè)的一些特點。我們湖南的觀眾是最聰明的觀眾,你只要說出幾個關鍵詞,她們在一年之內一定可以猜出你們的職業(yè)。
汪涵首先夸湖南的觀眾是最聰明的,觀眾聽到這句話后內心就會對汪涵的下句話做出相應的期待——他們能夠很快猜出兩位女生的職業(yè)。然而,汪涵最后卻說一年之內才能猜出,前面的“聰明”與后面的“一年之久”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按照正常的推理,我們很容易得出一般的話語意義,即觀眾聰明,所以能很快猜到嘉賓的職業(yè)。然而該句的表達卻偏離了常規(guī),具有標記性,需要人們進行更多的認知處理,獲得額外意義。此處的反差產生了幽默趣味,觀眾也會對這句調侃一笑了之。
三、結束語
通過分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象似性是語言的屬性之一,而幽默話語作為語言的一種形式,反映了人們的認知體驗和思維方式,其中自然也存在著象似性。事實上,現實交際中的話語都會或多或少地帶有不同程度的標記性,因此標記象似性對幽默話語具有一定解釋力。
(責任編輯:桂杉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