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桑德拉·阿莫特 王聲宏 盧春明 俞燕
很多學齡期孩子的父母會很困惑:
為什么孩子做作業(yè)的時候總是拖拖拉拉?
為什么孩子考試總是一錯再錯,好像永遠記不住?
其實學習和記憶都有規(guī)律可循,很多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在學齡前就可以做起來,這樣孩子進入學齡期之后,孩子和父母都會輕松很多……
經(jīng)過幾十年的研究,人們發(fā)現(xiàn)了一些能夠顯著提高學習效果的學習技巧。但是,大部分老師并不訓練這些技巧,也很少有父母了解這些技巧。幸運的是,這些技巧并不復雜,而且孩子可以在家練習。
學習其實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很多學生經(jīng)常喜歡拖拖拉拉,知道最后一刻才臨時抱佛腳。這種做法明顯違背了最可靠的學習研究成果——間隔學習。
1.如果在不同的學習階段之間留下充分的時間來加工這些信息,我們的腦就能把各種信息保持得久一點兒。
2.對于同樣的學習內(nèi)容來說,分成兩個階段學習的效果是只有一個學習階段的學習效果的2倍。
3.間隔學習的方法適用于所有年齡階段、所有學習層次、所有學習內(nèi)容以及教學方式。
4.一般來說,學習階段之間間隔得越久(有時候甚至長達一年),記憶的效果就越好。
這種方法之所以有效,一個可能的原因是,間隔能使前面學習的內(nèi)容有充分的時間得到鞏固。記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jīng)過多次強化,包括回憶時或者睡眠時的強化。在睡眠時,陳述性記憶(指對過去的事實或者情節(jié)的回憶)和程序性記憶(指對習慣和技能的掌握)都能得到鞏固,所以,一定要保證孩子有充分的時間休息,這一點很重要。
回憶的時候,前面學習到的東西會被再鞏固,測驗會強迫學生主動地回憶課程內(nèi)容,因此實際上有助于提高學習效果(并且能夠減緩遺忘速度)。被動閱讀的學習效果比較差。多項選擇題對學習也沒有什么好處,比較好的題目是簡答題。你可以利用這個規(guī)律在家里對孩子進行測驗,從而提高孩子在學校里的學習成績,還可以教給孩子自測的學習技巧。
提高學習效果的第三個技巧是變化。
1.在學習過程中,看到10個類似的例子比看到10個不同的例子的學習效果要差很多。這個原理也適用于不同的學習內(nèi)容,包括體育、藝術史、數(shù)學或者其他科目。
2.變化學習的時間長度、間隔時間以及學習地點也能夠提高記憶效果,這可能是因為學習依賴于情境,在多種情境下學習使孩子的腦能夠?qū)W習內(nèi)容進行深加工,所以記憶的效果也就更好。
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會覺得這些技巧沒什么意思,因為這樣一來,他們在學習中經(jīng)常會出錯;但是,跟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相比,采用這些學習方式能夠讓他們在付出同樣努力的情況下取得更好的成績。這個結果很快就會改變他們的態(tài)度,孩子會喜歡上這些學習技巧。
Tips:
從嬰兒期開始,用對方法,孩子的記性會變更好,后期的學習也會更輕松!
通過學習,孩子在嬰兒期就能夠在事物之間建立聯(lián)系,但在嬰兒期,這種聯(lián)結學習并不能夠持續(xù)很久。研究表明,孩子2個月大的時候,記憶只能保持1天,到了3個月,保持的時間能增加到3周,此后記憶力穩(wěn)步增長,到18個月大的時候,就能夠記住一些簡單的聯(lián)結,并保持3個月左右。
通過不時的提醒,孩子在嬰兒期的記憶力能夠得到提高。
對6個月大的嬰兒來說,如果在頭一天里訓練他們玩火車模型,他們的記憶只能維持2天。但是,只要額外再增加一個訓練階段就能使保持時間增加1倍。如果在6個月里分4次提醒,孩子對這個游戲的記憶就能保持整整1年。即便當初的聯(lián)結已經(jīng)被遺忘了,適時的提醒仍然有效。
所以,在孩子的嬰兒時期對某個事件或者某種學習的適時提醒能夠使孩子對這個事件或者這種學習的記憶維持很久——也許會持續(xù)到成年后。
(摘自《兒童大腦開竅手冊》 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