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摘要:地鐵換乘站作為一種特殊的室內空間,其自身的魅力不僅在其實用性和視覺性,且它的審美過程可以隨著空間的流動和時間的變化而進行。這就要求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隨著它的實用性和空間流動性去研究它所包含的文化藝術、技術特征、造型關學等理論。在滿足實用功能的同時,盡可能地發(fā)揮出自身的地域文化特征。
關鍵詞:地鐵換乘站空間;地域文化;結合;原則
現如今,地鐵成為公共出行交通方式中人們越來越多的選擇之一。因為便捷性、快速性比其他傳統(tǒng)的公共交通方式如公交、出租車等優(yōu)勢更加明顯,地鐵空間的人流量、觀賞性、裝飾性應該被重視起來。地域文化應該用于地鐵換乘站空間裝飾設計,但同時也應該注意以下幾點原則:
1地域性與時代性的對立統(tǒng)一原則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管是建筑設計、工業(yè)設計、視覺傳達設計,還是公共空間的設計,都受到國外新型設計和新時代設計的影響。我們都說設計是不分國界、不分種族的,好的設計理念可以互相影響。但不管什么設計,在一定的地域環(huán)境里都會或多或少地顯示出本地域性的特點,這是跟設計者所處的生存環(huán)境和文化教育密切相關的。一直以來,“是人影響著設計還是設計影響著人”這個既簡單又復雜的問題一直在被討論著。其實二者是相互影響、對立統(tǒng)一的,不可單一而言。這也印證了設計的地域性和時代性既是對立的關系,同時也是統(tǒng)一的關系。
我們不能把設計的地域性文化和時代性特征孤立而言,而要看到二者共生、互補的過程,在透徹理解地域文化的同時,更要關注當今時代發(fā)展中產生的新東西。地鐵換乘站空間是一個新型的室內空間設計,其本身的空間存在就是一個新技術、新材料的誕生,我們只有把最能代表本土地域文化特點的空間設計手法和一些特殊的形式符號運用進來,使空間具有典型的地域性風格,才能做到地域性文化和新空間時代性的和諧共存。
2使用功能與精神功能相結合的原則
在室內空間設計中,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是主要的兩個方面的內容,兩者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使用功能簡單的理解就是空間設計中的實用性的體現,而精神功能就是空間設計中形式美的展現。
地鐵換乘站空間是公共室內空間中特殊的一種形式,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上下乘客、線路換乘、交通導向、客流疏導、公共娛樂休閑等。在滿足其基本公共空間設計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把其軌道交通空間的功能性和特殊性體現出來。因此,在滿足其相對復雜的使用功能的同時,人流量每天都很多的地鐵換乘站空間的公眾的審美性應該被重視起來。如果設計只滿足了使用功能,而沒有照顧到精神功能的追求,這個設計也是索然無味的。應該將兩者有機結合,強調功能的重要性同時,也把帶有地域性的設計運用其中,力求把地域文化、材料、技術在空間中精確地表現,從而使地鐵換乘站空間的使用與精神功能有機結合,相得益彰。
3去蕪存菁的原則
地域文化在其長期的發(fā)展和積累中同時存在正負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在設計中不斷采用新形式,新手法進行著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也在創(chuàng)新和保留的同時進行積累。地鐵換乘站空間的設計,正如我們上面所說,既要照顧其使用功能,又要兼具精神追求的功能,在設計中融入當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作為設計師,不能僅僅把一些帶有地域特點的形式符號片面地運用進來作為目的,刻意牽強地完成設計。例如,當下有些城市的地鐵換乘站空間中浮雕壁畫的運用,可能或多或少地在壁畫中體現了當地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典故或者是古代建筑,但有時顯得牽強,并在一定程度上顯得多余。地域文化不是一種簡單的文化形式,而是深層次的當地人們意識里烙下的印記。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地域文化并不一定僅僅指的是傳統(tǒng)歷史、古建筑或者典故,而是當地的民俗民風、生活習俗或是影響比較深遠的重大事件都可能作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我們在第一章里提到的英國倫敦的國王十字車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目前我國的地鐵還在一個探索發(fā)展并逐步向成熟邁進的階段。地鐵換乘站空間的設計更是一個摸索前進、不斷完善的過程。怎樣更好、更精準地把地域文化這種特殊符號運用到地鐵換乘站空間設計中去,值得我們深思。如何明晰傳統(tǒng)文化和地域文化,去蕪存菁,還沒有在設計方法、設計理論和設計思維上被重視起來,更多的是在做“表面”文章。因此出現了很多不太令人滿意的地鐵換乘站空間設計。
以“新”為“美”,以材料為主打設計風格,是現在一些地鐵空間設計的通病。表面形式的東西太多,顯得過于臃腫、浮淺,有還不如沒有,內涵和邏輯的表達太少。簡單浮淺的“地域文化”并不一定能給人親切的感覺,盲目照搬“異域風格”,硬加上一些傳統(tǒng)的裝飾品或構件,對空間氛圍完整性的營造不一定能起到正確的指引。例如,西安地鐵在修建時沿途發(fā)現數百座古墓,發(fā)掘大批文物,有學者建議把地鐵車站和博物館元素結合,讓人們走在地鐵站里仿佛和歷史交錯而過,與文化名城的氛圍搭配起來。再如,大明宮西站的天花板以立柱為中心,向兩側傾斜,一根根吊頂好似房梁,自然而然地營造出了古代皇宮的感覺。而并不是在地鐵站空間中擺滿宮燈,畫滿壁畫,刻意地去“創(chuàng)造”。所以我們在地鐵換乘站空間的設計中要去蕪存菁,避免刻意,正確把握地域文化特色應用的尺度,創(chuàng)造真正有地域文化內涵的空間設計。
地鐵換乘站空間的地域文化的體現是城市軌道交通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不管是輕軌還是日益強大的地鐵軌道空間,軌道交通的高速給人們帶來出行的便捷,人們每天穿梭在各種地鐵換乘站空間,成為這個空間過客,更是這個空間主人。為了讓城市的主人有一種歸屬感,我們要在地鐵換乘站空間中加入地域文化的元素和手法,讓地鐵換乘站空間更具有城市特色.和地域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