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旺強
新課改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是時代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廣大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新課改下高效課堂的建立,要求學生最大程度的課堂教學參與和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高效課堂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大限度地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探究性活動主動學習知識,鍛煉能力,從而提高授課的效率。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一切知識的精神與力量源泉。
我主要采取以下幾種做法:
開展課前三分鐘演講:學生演講充滿個性而富有創(chuàng)造性,課前三分鐘演講成了學生展示自我風采很好的舞臺,實踐證明,學生們也恰恰找到了這種感覺,使每一節(jié)課的課前三分鐘演講成為學生的一種期待,一種滿足;配樂朗誦課文:學生對文本的感知、理解都是建立在對文本的閱讀的基礎之上的。有時,只是機械的讓學生反復去讀、還不若配一曲與文本格調一致的背景音樂,讓學生伴隨著音樂去朗讀、領會、理解,進而去把握文章深刻的主題;合理使用多媒體設備:多媒體是聲音、圖像、文字等的組合,隨著我校教學條件的改善,高一年級所有班級都配備了多媒體設備,多媒體教學具有優(yōu)化教學過程,獲得最佳教學結果的功效。對于語文教學而言,它能沖破時空限制,促進教學形態(tài)的多樣化;它能充分提供感知對象,擴大直接經驗的范圍;它形象具體,生動活潑,有利于引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把握教材中重點、難點的突破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求上課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切不可面面俱到。一堂課只有短短的45分鐘,出現(xiàn)語文課堂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師生沒有很好的把握教學的重點。老師該強調的不強調,不該強調的大講特講,沒有突出重點的策略,學生沒有消化重點的方法,導致師生將時間和精力分散,不能有效的學習。學習的重點常常成為學習的盲點,知識體系不完整?!膀唑腰c水”式的膚淺和面面俱到的強調,是導致低效課堂的主要因素之一。語文教材中每一篇課文都是優(yōu)秀而且有著豐富的精神摘要言不煩,切中肯綮,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才能做到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認為“潛心研究教學”是教師“提高課堂效率”的堅強后盾,不自強而功成者天下未知有也。教學是一門學問,有一種魂隱含其中,不深入研究是掌握不了它的真諦的、抓不住它的精隨的。教師課前應該大量占有資料,潛心研究教材,對課文的重點、難點做到了然于胸,上課才能做到自信激情、駕馭有度、收放自如。
三、積極轉化教師的角色
在新課程背景下,要提高課堂效率,首先要轉變觀念,改變學習方式,邊過去的老師講學生聽為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教師需要從過去的單向的獨白式表演者的角色中解放出來,進而成為課堂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展開平等交流的對話者。傳統(tǒng)的教師把自己置于課堂的中心,以知識權威者的身份說話,從而使課堂教學成了教師的“個人秀”。在這種“獨白”式的教學中,教師忠誠于學科知識,卻背棄了學生;關注的是自己的表演,忽視的是學生的反映與參與;體現(xiàn)了獨斷與專制,忘卻了民主與平等。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幾乎“壟斷”了課堂里的所有話語權,從而把學生置于“失語”的境地。老師講的津津有味,學生未必聽的帶勁,人的注意力有強有弱,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太少的話,難免思想開小差。怎樣把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原則轉化為課堂教學結構、具體如何操作?這是每一個老師上課時應該考慮的問題,老師考慮的不是上課時自己講些什么,而是考慮如何讓學生手、腦動起來,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教學時,教師要創(chuàng)設豐富的智力開發(fā)情境,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矛盾的焦點上,促使學生開動腦筋。教師要善于因勢利導,深化教學內容,著力指導學生拓寬思路,豐富想象力,以收到“柳暗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四、積極引導轉化后進生
有人認為轉化后進生應該是班主任的事,其實是大錯特錯。“我的地盤我做主”,學生有了問題推給班主任其實是自己無能與愚蠢的表現(xiàn),只能加深學生對你的反感。不能推,能不能放呢?那更不可取了高中語文教學論文,如果教師放棄一個學生,他周邊的四、五個人就要受到影響。學生不學習,上課干什么?他是不是要搗亂?他一搗亂,周圍的幾個學生也會跟著學,一來二去,就會有好幾個學生不好好學習了,最后會影響到成績好的學生的學習情緒。這又怎樣提高所教學科的成績呢?所以“不放棄每一個學生”是教師“提高課堂效率”的保證。
五、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理念
反思是未來教師培養(yǎng)的基本模式。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若能堅持,成不了名師也能是成功之師,但是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他可能永遠只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梢?,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身發(fā)展的基礎和前提,也是教師成長的新起點。所謂教學反思無非是在課堂教學告一段落之后,把課堂上的反饋信息、自我感覺以及引發(fā)的諸多思考形成文字。
教師以課堂為主要作戰(zhàn)陣地,我們這些已經走在新課改路上的一線老師如何經營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獲得最高的產出,讓我們的課堂人生走向一片藍天,還需要我們以愛心為拐杖,在摸索中不斷前進,在前進中不斷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