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鴻燕
【摘 要】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它對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整體優(yōu)化語文教學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從激發(fā)課外閱讀興趣,指導辨別選擇讀物,教給方法提高能力等方面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加強指導。
【關鍵詞】小學語文 ? ? ?課外閱讀 ? ? ?指導方法 ? ? ?激發(fā)興趣
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它對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整體優(yōu)化語文教學起著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呢?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的做法。
一、激發(fā)課外閱讀興趣
濃厚的課外閱讀興趣,有利于學生拓寬視野、增知啟智,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我體會到只有認真分析學生的閱讀心理,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一)建立“談天說地”十分鐘制度。我每天早讀拿出十分鐘時間,讓學生“談天說地”,自由暢談閱讀的收獲,交流自己從閱讀中獲取的信息,以此開闊學生的眼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為學生搭起資源共享的平臺。
(二)采取多種方法誘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一是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向?qū)W生介紹讀物內(nèi)容;二是教師宣讀讀物中最精彩、最能打動讀者的部分、章節(jié);三是教師在向?qū)W生講述讀物內(nèi)容的過程中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懸念,以懸念誘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我在上完《太陽》一課后說:“同學們,學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太陽和人類的關系是這樣的密切,自古以來就有許多關于太陽的傳說,你們還想了解太陽其他方面的知識和有關太陽的傳說嗎?現(xiàn)在,老師向你們介紹幾本書:《后羿射太陽》《神奇的太陽》《太陽能的利用》,讀了以后有什么收獲別忘了向老師匯報?!?/p>
(三)開展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我經(jīng)常組織各種生動活潑的活動。一是閱讀交流,每學期進行一次,每個學生向大家交流自己課外閱讀的情況和收獲;二是講故事比賽;三是“閱讀大王知識競賽”;四是“詞匯比賽”,看誰的詞匯記得最多;五是朗讀比賽,要求學生從閱讀的內(nèi)容中精選出自己喜愛的文章。先在小組中進行比賽評出優(yōu)秀者再在班級上參賽。通過這些活動,給學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機會,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課外閱讀的信心和熱情。
因此,我所任的班級課外閱讀的興趣特濃厚,知識面特廣,在參加學校的語文智能競賽中,每次都名列前茅。
二、指導辨別,選擇讀物
小學生年齡小,知識少,閱歷淺,鑒別和免疫能力都較差,并非所有的課外讀物都適合他們閱讀,因此,指導學生選擇讀物極為重要。我認為課外讀物首先要內(nèi)容健康,有利于對小學生進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其次要形式新穎、生動活潑,符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為此,我是這樣選擇和推薦課外讀物給學生的:
(一)結合課堂教學選擇推薦課外讀物。如:講了《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后,我向?qū)W生介紹丹麥作家安徒生,并推薦他的童話作品。
(二)結合課外活動選擇推薦課外讀物。如班上要以“英雄激勵我前進”為主題召開班會,事前我就向?qū)W生推薦一些有關英雄人物的讀物,如《閃光的雷鋒》《邱少云的故事》等,讓學生閱讀。
(三)結合紀念日、節(jié)日選擇推薦課外讀物。如國慶節(jié)到來之際,我給學生推薦了一些介紹祖國悠久歷史、優(yōu)秀文化科學遺產(chǎn)、壯麗河山、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等方面的書籍,讓學生通過閱讀進一步了解祖國,更加熱愛祖國。
(四)結合社會生活,選擇推薦影視節(jié)目。充分發(fā)揮電視信息快、知識豐富等優(yōu)勢,我引導學生收看《動物世界》《中國聽寫大會》以及地方電視臺的一些優(yōu)秀少兒頻道節(jié)目,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對于有些有意義的電視連續(xù)劇,我也引導他們收看,如《三國演義》《西游記》等,并安排一定的時間組織學生討論,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五)結合書報雜志選擇推薦報刊讀物。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報紙雜志種類繁多,尤其是面向小學生的報刊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我結合語文課堂教學,有選擇地向?qū)W生推薦訂閱一些報刊,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并及時獲得新的信息。如我向他們推薦《小博士報》《語文報》《作文向?qū)А贰豆适麓笸酢返葍?yōu)秀刊物,同時還組織課外讀書讀報小組,引導學生自己讀書讀報,培養(yǎng)自己的獨立閱讀能力。
(六)教室設有讀書角。我利用班費購買一些適合學生讀的優(yōu)秀書刊,或者發(fā)動學生捐出一些好的書籍,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換書看,從書中獲取更多的知識。
三、教給方法,提高能力
把好的課外讀物推薦給學生之后,教師并不是就可以撒手不管了,應該讓學生知道,讀課外書籍只能在課余時間進行,不能影響正常的學習。課外閱讀的方法有很多,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我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運用“導讀”的方法,指導學生課外閱讀。通過默讀,弄清楚文章中詞語、句子和段落的含義,并明確詞語之間、句子之間和段落之間的聯(lián)系,有計劃、有目的、循序漸進地建立由感性到理性的導讀系統(tǒng)。
(二)運用“導思”的方法,指導課外閱讀。學生掌握了一般的讀書步驟是不夠的,在閱讀一篇文章時我首先幫助學生列出導讀提綱或閱讀思考題,讓學生真正讀懂、理解文章的含義,養(yǎng)成邊讀邊思考的習慣。
(三)對于課外讀物中的一些優(yōu)秀作品,在學生共同閱讀后,我組織他們討論,提出思考題。如:書中有哪些人物?寫了什么事情?表現(xiàn)了人物的什么品質(zhì)?你最喜歡其中的哪個人,為什么?等。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展開討論,努力讓學生在思想教育和寫作方法等方面有所收益。
(四)寫好讀書筆記。我在布置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要求他們作好讀書筆記,寫好心得體會,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把文章中優(yōu)美的詞句摘錄下來,對讀后感受特別深的作品,就某一點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并定期檢查。我班學生都有一本《小小集錦》,里面寫滿了他們閱讀優(yōu)秀作品后的一些好詞、好句、好段,甚至是好的文章。這樣日積月累,學生的好詞、好句也就多了,自然在寫作時就有材料可寫,就能得心應手,順手拿來。我要求我所教班級的學生每周交一次讀書筆記讓我檢查,做得好的給予表揚。對于一些好詞、好句、好段,我還讓學生抄到教室后面的學習園地上,讓每個同學都能看到,做到資源共享。因此,同學們從不為寫作發(fā)愁。我任教的班級參加縣市級小學生作文比賽均獲得過一等獎。
總之,加強課外閱讀指導,社會、家庭、學校缺一不可,教師要充分發(fā)揮這三方面的作用,使其相互協(xié)調(diào),融為一體,給學生創(chuàng)造課外閱讀的良好環(huán)境,為學生架起從課內(nèi)向課外閱讀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