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丹
在語文復習教學中,常常有這樣一個誤區(qū):認為只要給學生多做、多練,老師把方法解讀透徹,就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其實這種以教法為主,很少考慮學生的反饋,并沒有真正去了解學生的需求,沒有真正解決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老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是默默聆聽,課堂氣氛沉悶而枯燥,這樣的復習效率是低效的。要提高語文復習效率,必須從學生的心理出發(fā),看他們哪部分的知識不能掌握,哪方面知識出現(xiàn)問題,要做到這點,可以運用歸因訓練法,了解學生存在問題、學習動機,對改善學習行為,改變他們的學法,提高學習效果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從而有的放矢地開展復習教學。
一、創(chuàng)設情景,暴露問題
所謂歸因就是根據人的外部行為特征解釋和推論其原因。
在語文復習教學上,“暴露問題”就是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從而使問題得以正確的理解。如說明文《恐懼是一種可以控制的情緒》中有道選擇題: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我先讓學生結合閱讀完成這道選擇題。當發(fā)現(xiàn)全班學生選擇的答案以A和D為多數時,便把答案相同的分為一組,讓他們去探討得出答案的理由。在分析過程中,發(fā)現(xiàn)選擇正確的那組有個很好的方法,就是圈點法,他們認為在閱讀時,先把重點的關鍵詞句圈點出來,再把相應的內容套到原文中去,不符合的,更可確定答案的錯誤,還可用排除法,把與文段相同的排除,余下的就是正確的答案。相反,答錯的一組,他們對文段本身并不太理解,沒有認真去看原文,不善于篩選和整合文中的信息,所以才產生這樣的錯誤。在分析結束后,我結合正確答案分析,作了歸納總結:在閱讀文段時,要注意審清題干,找出區(qū)域。這方法在做選擇題上都適用。而最后一道理解題,我也先讓學生完成,并叫二位學生上臺做,臺上學生完成后,結合臺上學生的答案,分組進行交流分析。隨后一些同學進行分析,補充,而他們補充的意見,都能談到找齊要點,但如何規(guī)范答題上都談得不太嚴謹,這時我便進行補充,說明要如何規(guī)范答題。通過問題情景的創(chuàng)設,進行小組合作,生生交流,師生共同去尋找原因,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在知識點的掌握上比較牢固,尤其在選擇題的判斷上,在答題的規(guī)范上,準確率大大提高了。同時,在語文復習教學中,還可以要求學生每天能將自己的學習問題進行整理,尤其是每次訓練或測驗之后,都要寫學習反思,在課堂上能和同學主動探討、交流,提高質疑能力。
二、激發(fā)自信,體驗成功
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愿望,要讓學生學好語文,必須讓他們樹立學好語文的信心,激活他們成功的心理,讓學生敢于表現(xiàn),樂于表現(xiàn)。要強化他們的學習動機,進行歸因訓練后,教師在反饋中給予鼓勵和支持,很可能比其他方法更為有效。如在仿句的訓練中,每當學生完成了,都可讓一部分學生上黑板來寫,讓其它學生進行點評,他們能從仿句的結構、修辭等方面進行點評,而老師在這時對能達到要求的,都給予贊賞,對于沒有完全達到,先是贊揚他的思維能力,然后針對哪方面不太符合要求的,再按要求去修改。有時可把他們所寫的仿句打印出來, 讓全班同學進行朗讀,從中受到熏陶。有時學生每次做作文后,對優(yōu)秀者或宣讀講評,或打印成文,收進班級或學校的作文刊物等,都是對學生有極大的鼓勵,這無疑也是激發(fā)自信心的一種方式,從而令他們都愿意去寫,去思考。激發(fā)他們的自信,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方法,比純粹的引經據典來教育他們更有實效性。
教師在學生自我歸因訓練中,要起到積極的作用,務必對學生多肯定、多激勵、少批評,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多提問學生,對能正確回答問題的,要及時給予充分肯定,激勵他們今后能積極思考,主動回答,可以起到活躍課堂的氣氛;對不能回答的學生,可以采取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引導他們正確思考問題,如果學生還不能答出,可以引導其它學生幫助他進行分析,通過生生相交的方法,更令學生易于接受,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這方法印證了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中談到的:學習者通過觀察榜樣所表現(xiàn)的行為及結果,在自己身上會產生間接的強化作用,并對其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在復習教學中,采用這些活動,有助于學生發(fā)揮學習語文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取得成敗經驗,進而對自己的成敗進行歸因,引導他們將失敗歸因于不穩(wěn)定的因素,從而建立起積極的歸因,這對提高語文學習的成就感和語文素養(yǎng),有著積極意義。
三、強化參與,激活思維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讓學生在認識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智力,體會到創(chuàng)造的愉快,才能激起學生高昂而持久的興趣?!币龅竭@點,在復習課中,多發(fā)揮學生的自體性,強化他們的參與意識。如在復習文言文時,在第一輪復習中,每篇都先讓學生重新翻譯、掌握重點詞語及文章的寫作特色、主旨等,有不明白的提出來,由其它學生解答,老師解決他們所不了解的問題。然后結合中考文言文的考試模式,如選擇題、翻譯題、文章內容的理解,讓學生自己出題。學生根據要求出題,寫上出題人。隨后便把每位學生的試題打亂,再分發(fā)給其它學生,每個學生手里都拿到其它同學的試題,開始作答。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既培養(yǎng)他們參與的意識,又在出題與做題中,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一步得到了強化,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興趣,也激活他們的思維。在文學作品閱讀中,也可以采取這種方法,即讓學生選擇一篇文章,按中考出題模式,分別從品析句子、文章主旨、體悟等方面進行出題,他們在設計題目時,必須先理解,再來設計題目,隨后再把他們找到的文章及訓練內容跟其它學生交換答題,這種方法,對于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激活他們的思維有很好的積極作用。再如上一節(jié)作文評改課前,先布置學生寫一篇記敘文,收上來后,分別把選出優(yōu)秀和一般作文打印出來,課堂上發(fā)給學生,根據中考作文的評分標準,分析文章的優(yōu)點和缺點,通過小組的討論,交流,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老師加以總結概括,指導寫記敘文的方法,再引導他們從文章的主題,立意,語言等方面,對自己的文章重新修改過。這樣通過他人的作文歸因,來反思自己作文,在了解原因的結果上,再從文章的內容、寫法、語言等角度,進行修改,在參與評改和修改作文過程中,激活了學生的寫作思維,大大提高了復習效率。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