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映波
我班學生王同學學習成績一向優(yōu)秀,積極參加各項文體活動,對班工作也非常積極主動,致使我在她的評語中用上“品學兼優(yōu)”一詞,對她的這一良好印象一直保持到本學期中。然而,中段以后,在她身上發(fā)生的一連串事情卻讓我震驚不?。和瑢W看她的眼神不夠友善,被她大罵一頓;另一位同學不小心踩了她一腳,她猛力還擊,大打出手,還不解氣,拿起鉛筆刀在該同學嶄新的書包上劃了一道長長的口子;其他同學在她面前都小心翼翼,稍不留神便惹來一場哭鬧、報復。
類似王同學這種表現(xiàn)的學生在城市小學中很常見,隨著生活越來越好,許多家庭的“掌上明珠”“公子公主”們都紛紛被送到學校。他們從小嬌生慣養(yǎng),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讓他們事事變得唯我獨尊。他們不能看到別人的長處,隔三差五與同學產(chǎn)出矛盾,而當矛盾出現(xiàn)時,又把家里慣用的哭、鬧、喊等驕橫的壞脾氣遷移到同學身上。這樣的行為如果任其發(fā)展,必定會使學生的人格存在缺陷。
小學正是學生處于最強可塑性的年齡階段,也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生人格如何培養(yǎng),要靠班主任的智慧,這個嚴肅而重大的課題擺在班主任面前,作為班集體的管理組織者的班主任,在學生的人格素質(zhì)教育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jīng)驗讓我認識到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和個性特點,要找準教育的著力點,要做到以下三個結合:
第一,言傳與身教相結合。這是強調(diào)班主任的示范作用。人格教育區(qū)別于其它教育的地方就在于它不僅需要講清道理,更需要人格榜樣的示范作用,班主任能否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去影響、感染學生是非常重要的。我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常常這樣說:“瞧,老師又錯了,幸好有你們告訴我,我馬上改正?!闭缯Z文園地日積月累所學:“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久而久之,學生會明白:“遇事不要一味責怪別人,自己也可能有錯,得先反思自己。”這樣便能讓班級同學之間減少矛盾,大家和睦相處。
第二,明理與導行相結合。這是強調(diào)班主任的主導作用。人格教育要讓學生知曉做人的道理,從思想上加以認同,說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還要善于引導學生轉(zhuǎn)化為自身的行動,積累成自身的人格基本素質(zhì)。一天,值日老師告訴我,我班的曾同學和甄同學兩個學生打架了,打得很激烈,勸也勸不開。第二天,我分別找這兩個學生談話,并沒有批評他們,只是叫他們講述事情的經(jīng)過,講到關鍵處的時候,我讓他們暫停,先分析此處是否有更好的處理方法,待事情講完,他們都各自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太沖動,對別人不夠?qū)捜?,這樣會使事情矛盾激化,雙方俱損。”接著,他們就主動向?qū)Ψ降狼福嬲\地反思自己的錯誤,和好如初??梢?,班主任巧妙的引導能夠讓學生心悅誠服地明白道理,繼而自然而然地落實到行動。
第三,關心愛護與嚴格管理相結合。這里主要強調(diào)管理作用,班主任對學生的管理,規(guī)范其行為是必不可少的。人格素質(zhì)的形成既是外界影響的過程,也是主體意識的內(nèi)化過程,嚴格的管理是促進內(nèi)化的有效途徑。例如前文提到的王同學事件發(fā)生后,我就特別關心她,注意她,先了解事情的原因,再進行言行的觀察,又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深入觀察調(diào)查,家庭訪問,常常找她談心,時時了解她的思想狀態(tài),給她講清楚道理,并要求全班同學監(jiān)督她。她高興地接受了老師的檢查和同學們的監(jiān)督,逐漸改變了驕橫跋扈的形象,切實成為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孩子。
人格比道德品質(zhì)具有更深刻的內(nèi)涵,它還包括人的性格、氣質(zhì)、脾氣、能力等,是這些心理特征的總和,是人的總體素質(zhì)的重要部分。它是人天生和后天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身心發(fā)展的總水平,在教育工作中注重了人格的培養(yǎng),能提高學生對真、善、美的判斷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與性格,使他們的行為表現(xiàn)能體現(xiàn)一定文化水準上的道德修養(yǎng)。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才,應該先把學生培養(yǎng)成合格的人,學生的人格素質(zhì)教育擺在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位置,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迫切的,如果在教育過程中,班主任注意了以上幾個結合,會使教育更具有科學性和實效性。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