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忠
一天晚上,我與南京來的朋友聊天,她說自己中學時因?qū)ξ锢砝蠋煕]好感,故物理一直沒學好。有一次上物理課時,她偷吃山楂片,被老師批評了,從此她連山楂片也不愿吃了。
還聽說一件事情,一位碩士生導師學貫中西,水平很高,學生對他非常崇拜,崇拜到處處模仿導師的地步。以至畢業(yè)時,他帶的幾位研究生連走路都跟導師一樣——一個肩膀高,一個肩膀低。
這兩個例子雖然有些極端,但都來自真實的生活。它們說明了一個道理:無論是小孩子,還是大學生,教師對他們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教師的行為何以能如此影響學生?我想,除了教師的任教能力、知識水平,教師的情趣(非業(yè)務方面)也是影響學生的重要因素。
究竟什么才是受學生歡迎的情趣呢?我想有三點是值得注意的:
第一,教師要有鮮明的個性。大多數(shù)學生都希望自己的老師與眾不同。性格各異、情趣各異的教師會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學生通過教師可以了解社會,領略不同的人格魅力。
第二,教師要懂得尊重學生。教師一旦不尊重學生,也就失去了學生的尊重。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小說《放學后》就敘述了這樣的例子?!斗艑W后》雖是小說,但卻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尊重是多么重要。
第三,教師要有豐富的情感。豐富的情感是感染和影響學生的核心要素。一個情感不豐富的人,處理事情時必然是簡單的、生硬的。只有情感豐富的教師,才能對學生的心理、生理變化保持高度的敏感,才能小心翼翼地維護學生的自尊和隱私,才能滿腔熱情地對學生稚嫩而美好的一面予以鼓勵。
教師的情感來自何處?我認為,是來自對人類文化的欣賞、吸收與傳承。試想,一個除了教授本專業(yè)知識而對其他領域毫無興趣、一無所知的教師會有豐富的情感嗎?明末清初的張岱曾言:“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明人袁宏道的觀點就更加犀利了,他說:“余觀世上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之人,皆無癖之人耳?!币粋€人如果沒有癖好,竟然被斥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可見情趣的重要性了。
愛好不能簡單地與情趣劃等號,但情趣常常通過興趣、愛好表現(xiàn)出來,讓我們直觀地感受到一個人的情趣。情趣與財產(chǎn)、家族、地位無關,相反,這些外在的東西甚至可能成為消磨、毀掉情趣的殺手。美國得克薩斯州有一富翁叫哈德,臨終前,久久不肯閉上眼睛,用盡全身的力氣說出了最后一句話:“我好想開一次小提琴演奏會!”原來,哈德自幼酷愛小提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成為一名小提琴家,然而貧困使他無法忍受,他摔了小提琴轉(zhuǎn)而經(jīng)商。獲取成功后,他并沒有喜悅,而是感受到心靈的煎熬。與哈德相反,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在少年時愛好廣泛,但到了老年,他反思自己時發(fā)現(xiàn),“很多年來,我竟不能容忍去閱讀一行詩句。最近,我嘗試去閱讀莎士比亞的作品,卻發(fā)現(xiàn)它枯燥乏味,使我難以容忍,以致厭惡萬分。我?guī)缀跻矄适Я藢L畫和音樂的興趣?!迸d趣的喪失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呢?達爾文認為:“這些興趣的喪失,也就是幸福的喪失,可能會對智力產(chǎn)生損害,而且很可能會對品德有害,因為這種情形會削弱我們天性中的情感部分?!迸d趣的喪失導致情感的缺失,這樣的感慨對于教師來說,振聾發(fā)聵。
做一名富有情趣的教師,應該成為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追求。
(責編 李亞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