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勛
中圖分類號:J52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4-0272-01
都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當今校園,學生很多都埋頭苦讀,對于課本材料爛熟于胸,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也讓學生對于社會熱點關(guān)注極少,隨著高考作文越發(fā)針對于時事熱點進行作文考查的大方向,如何讓學生的作文素材寶庫豐富起來,已經(jīng)成為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F(xiàn)在我結(jié)合課堂上就李商隱和屈原進行的兩次人物素材積累練習從議論文素材加工的誤區(qū)和議論文素材加工策略的兩個角度淺談自己對于議論文素材加工的教學一些看法。
誤區(qū)一:不扣話題。
一、顧此失彼,論證片面
首先,我們來看一個學生的作文例子:
過度的改變會使人迷失自我。我們總說面對事情要隨機應(yīng)變,但當改變過度后,就可能會在盲目的改變中迷失自我。詩人李商隱的一生都在投靠中度過,年輕時投靠令狐楚,后改為投靠王茂元,再改為投靠鄭亞,又改為投靠盧弘。他不斷的改變,每次都只能得到短暫的安逸生活,終被他人鄙薄,認為他這種不斷的改變是背恩負義、無品行,所以李商隱在他過度的改變中迷失了自我,一生受排擠,仕途坎坷,所以過度的改變會使人迷失自我。
這里說的不扣話題并不是全部偏題,而是過于照顧某一個中心詞而忽視了其他中心詞。對分論點進行闡釋時沒有緊扣過度,又引入了盲目,在論述中緊扣改變,卻沒有緊扣迷失自我這一點,而只是寫了被排擠、仕途坎坷,這些與迷失自我都無關(guān)系。
二、歪曲形象,硬套素材
堅持能讓成功更加穩(wěn)健。在牛李兩黨的斗爭中,李商隱這艘單薄的小船還是傾覆了,帶著他的文思與抱負。他本以為改變可讓自己高升,跟著王茂元,也娶了他的女兒??呻S著李黨勢微,他的才華再也打動不了當權(quán)者,抱病終生。假如他堅持自己的選擇,不為美人,不為高官,想必成功是必然的。可他改變了,不僅是自己的身份,還有志向。于是,望著五十弦的錦瑟,做迷茫的美夢,他只是少了份堅持。
這里的不扣話題不是指沒有扣主旨、扣關(guān)鍵詞、中心詞,而是只是表面上的扣題,但仔細推究深層含義,便發(fā)現(xiàn)將李商隱清高自守的形象進行了歪曲,而對成功的定義僅僅局限于才華被當權(quán)者賞識,抹殺了李商隱人生中對于操守的堅持,對于愛情的執(zhí)著,對于華美工麗詩風的塑造。因此,所加工后的素材并不扣題,難有說服力。
誤區(qū)二:不加分析
面對威逼利誘,只有保留自己的良心,方能受人贊賞尊重。亂世濁江葬精魂,愛國詩人屈原長眠于波濤之下。才德之世,竟如此歸宿,卻只因為“良心”二字。因為良心,所以直面位高權(quán)重者的壓迫,因為良心,所以敢于直面上諫不顧安危。也正是因為良心,囚而作《離騷》通篇的憂國憂民。而這些都是后人欽佩的緣由。只有良心,才能得到他人贊賞尊重。
這里的分析不是淺顯地將話題、中心詞套用在論證中,而是要將中心詞進行分解或細化,并在分解或細化過程中與人物的經(jīng)歷建立聯(lián)系。
針對以上誤區(qū),我對學生的作文進行了指導,并總結(jié)了四個議論文素材的加工策略。
策略一:緊扣中心,切割素材
我們課本上學習過李商隱的《夜雨寄北》《無題》《錦瑟》《蟬》《馬嵬》等篇目,通過教師的講解補充,大致可以歸納李商隱的人生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1、少年俊才,得到賞識,不講對仗到詞句工麗。2、受到重用到娶王茂元女不受重用,兩黨執(zhí)政夾縫中生存。3、壯志難酬,清高自守顛沛流離終其一生。要扣住“堅持能讓成功更加穩(wěn)健。”這一中心論點,可以從李商隱人生的第三階段以及《夜雨寄北》《無題》對愛情的堅持,收獲穩(wěn)定的愛情和《蟬》中無人憐愛、獨居高枝的蟬的自喻對于高潔品質(zhì)的堅持,收獲好的名聲方面進行素材加工。
策略二:多例扣題,排比論證
通過切割素材發(fā)現(xiàn)有兩個例子都符合主題,不管是因為愛情而放棄黨爭還是因為志向放棄仕途,都是符合主題的,因此可以用排比論證的方式將兩個以上的例子進行論述,顯得豐富而有層次。
下面看一下學生修改后的例子:
堅持能讓成功更加穩(wěn)健。在牛李兩黨的斗爭中,李商隱這艘單薄的小船傾覆了,但在后世的眼中,他卻憑借自己的堅持,將成功牢牢握在手中。不因黨爭而放棄愛情,堅持自己對妻子的愛,于是才有了讓后人羨慕的“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相守愛情。他堅持的成果不僅體現(xiàn)在愛情上,還體現(xiàn)在個人品行上。面對仕途不順,他始終堅持守護自己的清高之志,于是才有了讓后人景仰的“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备邼嵠焚|(zhì)。在人生的起伏中李商隱用他的堅持將愛情與品行牢牢握住,他是人生的成功者!
策略三:細寫一例,詩情潤飾
論證過度改變時,可以抓住李商隱的幾次投靠對象的變化。論證迷失自我時,可從反面論證他曾經(jīng)對愛情的堅持和現(xiàn)在變得與妻子聚少離多來證明觀點。最后利用詩情潤飾,過度的改變,讓后人只能在“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的吟嘆中尋得那個最真的你。
下面看一下學生修改后的例子:
過度的改變會使人迷失自我。我們總說面對事情要隨機應(yīng)變,但當改變過度后,就可能會迷失自我。詩人李商隱的一生都在投靠中度過,從投靠令狐楚又改變投靠王茂元,再改變投靠鄭亞,又改變投靠盧弘。他過度的改變,讓他迷失了自己內(nèi)心中自我最珍視的東西——愛情。過度改變、四處投靠讓他與愛妻聚少離多,甚至連妻子的死訊都幾月后才知曉,這樣過度改變的他是否還記得曾經(jīng)那個為了愛情而甘愿背上背叛師門罵名的自己,那個愛情至上的詩人。過度的改變,讓后人只能在“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的吟嘆中尋得那個最真的你。
策略四:主題分解,逐層分析
在扣題的基礎(chǔ)上將良心結(jié)合屈原的經(jīng)歷細化為為民著想、寧折不彎的良心、不慕榮利、心系蒼生的良心,讓論證過程更加扣緊分論點的關(guān)鍵詞,也顯得更有層次。
下面看一下學生修改后的例子:
面對威逼利誘,只有保留自己的良心,方能受人贊賞尊重。亂世濁江葬精魂,愛國詩人屈原長眠于波濤之下,面對強權(quán)威逼,他保留自己為民著想、寧折不彎的良心,直言敢諫,無所畏懼;面對富貴利誘,他保留自己不慕榮利,心系蒼生的良心,奮書《離騷》,字字鏗鏘。他雖然在當時困窘寥落,卻在死后受萬世景仰。所以當我們面對威逼利誘,只有保留自己的良心,方能受人贊賞尊重。
綜上所述,如能在議論文素材加工方面給學生更多的指導,相信學生在議論文素材的積累和加工訓練過程中也能極大地提高效率,同時也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去理解文本的內(nèi)涵,做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