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芳
【摘要】個別化學習活動是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意愿和能力進行的自主學習活動,它可以滿足幼兒不同的興趣和發(fā)展需要,深受幼兒的歡迎。那怎樣才能創(chuàng)設出能促進幼兒自主學習的個別化學習活動,怎樣才能讓個別化學習活動發(fā)揮作用呢?
【關鍵字】大班 個別化學習活動 創(chuàng)設
個別化學習活動是教師根據幼兒的游戲特點創(chuàng)設內容與材料,使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與材料進行互動,是一種相對開放、低結構的活動。
縱觀大班個別化學習活動的創(chuàng)設情況,不難發(fā)現自主游戲時的“門庭若市”和個別化學習時的“門可羅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分析“門可羅雀”的現象,細究其中的原因,具體有以下幾點:
1.內容設置雜亂,缺乏經驗鏈接。
教師在創(chuàng)設個別化學習活動時,投放的內容比較雜亂,沒有真正考慮到幼兒需要什么,是否符合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導致內容設置缺乏與幼兒已有經驗的鏈接,無法激發(fā)幼兒的操作興趣。
2.材料投放隨意,缺乏層次性和探究性。
教師投放的學習材料過于高結構化,偏向于附加了一定任務的作業(yè)式材料,幼兒必須按照教師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操作,以達到教師預期的目標。對于這類材料,幼兒操作一次后就沒有再次操作的積極性了。
3.指導方法缺失,缺乏引導和推進。
經常會看到一些教師將操作材料扔給幼兒后就不管不顧了,或是直接將操作方法、結果告知幼兒;當幼兒失去操作興趣時,教師也“無能為力”,不能有針對性地指導,無法有效地推進幼兒的活動。
以上剖析了個別化學習活動創(chuàng)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在后來的實踐中,我圍繞以上問題進行了思考,并提出以下解決策略:
(一)內容設置源于幼兒的已有經驗
1.針對興趣設置活動內容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強調,在把握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時一定要珍視游戲的獨特價值,通過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育環(huán)境和材料,最大限度地滿足于支持幼兒通過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個別化學習活動雖然是幼兒按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與材料互動的學習過程,但教師也應牢牢把握幼兒的學習興趣,凸顯幼兒學習的游戲性。因此教師在設置活動內容時,要盡可能地考慮到幼兒的興趣,使活動內容能激發(fā)幼兒的操作興趣,吸引幼兒主動投入到活動中,進行自主探索和學習。如大班幼兒有著爭強好勝的特點,競賽類的規(guī)則游戲和棋類游戲是幼兒比較感興趣的,因此可以在活動區(qū)中設置一些規(guī)則游戲、棋類游戲等,激發(fā)幼兒的參與積極性。
2.針對主題設置活動內容
主題活動是幼兒當下正在開展的活動,幼兒有著豐富的與主題相關的經驗,主題背景下的活動內容是最能引發(fā)幼兒共鳴的。因此,可以根據主題背景,投放相應的活動內容。
3.針對目標設置活動內容
幼兒發(fā)展目標是符合幼兒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因此在創(chuàng)設個別化活動內容時,可以根據現有的教育目標設置內容。比如大班學習10以內加法的這一目標下,教師就設置了動物棋,幼兒可以兩人結伴游戲,先將小動物圖片任意擺放在棋譜上。游戲開始,兩人輪流擲骰子領取小動物。游戲結束后,將領取到的小動物身后的所有分值累加在一起,比一比誰獲得的分值高誰就獲勝。
(二)材料投放滿足幼兒的發(fā)展需求
1.材料投放注重層次性
《指南》中指出:游戲要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在投放個別化學習材料的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幼兒的個體差異,要做到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層層遞進,在同一活動中投放不同難度的材料,滿足不同發(fā)展水平幼兒的需求。就拿動物棋來說,教師提供了多個層次的材料,第一層次是想方設法領取到動物,比比誰領取的動物多即可;第二層次則是將領取到的動物背后的分值累加起來,比較誰獲得的分值多。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選擇不同層次的活動內容,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2.材料投放注重探究性
《指南》中指出:積極主動、好奇探究是幼兒最重要的學習品質。個別化學習活動強調幼兒的自主探索,因此教師投放的材料要能夠引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支持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動手操作。如在“玩瓶”的活動中,教師提供了裝有不同水量的瓶子、空瓶以及一些畫有箭頭、人物的圖片,讓幼兒自由探索影像變化的秘密。幼兒邊操作邊思考,通過一次次的嘗試,發(fā)現影像的形成與瓶子的裝水量、瓶子與圖片的距離都存在一定的關系。這些看似簡單的材料激發(fā)了幼兒的探究興趣,提升了幼兒的探究能力。
(三)指導方法基于幼兒的游戲推進
《指南》中指出:成人的指導就是用教育的眼光來觀照幼兒的游戲行為,推進幼兒的發(fā)展。因此在幼兒進行個別化活動時,教師應根據幼兒的活動情況不斷分析、調整和反思,善于利用與捕捉教育機會來調整幼兒的行為,促進幼兒在實踐中獲得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1.材料隱性指導
材料隱性指導是暗含于材料中的,不同層次的材料能給幼兒提供著充分探索、質疑的空間,我們通過材料暗示的隱性手段,發(fā)揮其特殊、潛在的引導功能。比如在拼圖中,當幼兒對于現有的拼圖游戲已經駕輕就熟,且興趣下降時,教師就應該及時投放更具挑戰(zhàn)性的拼圖內容,以激發(fā)幼兒再次探索的興趣。
2.問題情境指導
當幼兒在個別化活動中出現興趣疲軟的現象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問題情境,引導幼兒繼續(xù)去探究、去發(fā)現。比如在“玩瓶”的游戲中,當幼兒因觀察到圖像變大而歡呼時,教師可以設問:“為什么圖像會變大,還會有其他變化嗎?”以激發(fā)幼兒繼續(xù)深入探索。
3.照片記錄指導
當幼兒在操作中出現困難時,教師可以將活動情況拍攝下來,在分享點評時,引導其他幼兒根據照片內容進行分析,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尋求解決的策略,促進下一次游戲的有效開展。
個別化學習活動倡導讓幼兒在自主、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自由、主動地學習,教師只有以推動幼兒的發(fā)展為出發(fā)點,精心設計活動內容,投放適宜的活動材料,適時適宜地指導,才能有效地發(fā)揮個別化學習活動對幼兒發(fā)展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李季湄,馮曉霞,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
[2]《個別化學習材料設計要基于幼兒的發(fā)展》
[3]《上海托幼》,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