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娟
品德課程具有開放性,無論是教學思想、教學空間、課程資源等,都不是孤立的知識體系、靜止不變的生活畫面。與其他課程相比,品德課最為需要開發(fā)和利用各種各樣的課程資源。因此,應把學校少先隊活動與品德課程有機融合,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各類德育活動,拓寬品德課的外延,提升少先隊活動的知識性,讓學生在活動中實踐感悟,努力做到品德課與學校德育特色相結合,與德育主題活動相關聯(lián),與班隊活動相配套,與課外活動相呼應,在活動中實現(xiàn)全面育人的目標。
一、統(tǒng)整校本禮儀教育資源。豐富品德課程內容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美稱,孔子說過:“不學禮,無以立?!睂W生進行文明禮貌養(yǎng)成的教育,是當前學校德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我們要充分發(fā)揮這個教材的主體作用,整合學校少先隊德育活動踐行禮儀教育。
1.低年級段禮儀教育的重點是學校生活禮儀
剛入學的學生,對校園的一切都是那樣的新奇,禮儀教育也應從入學的那刻抓起,從第一堂品德課教起。如通過品德與生活第一冊第一個單元板塊中《老師,您好》《學校里的一天》《我是小學生》等課的教學設計,使學生懂得在校應主動向老師和同學問好,學會使用禮貌用語。
【相關隊活動】
開學初的始業(yè)教育,要求孩子做個有禮貌的人,邁好開學第一步。根據課程和初入學兒童的年齡特點,著重對學生進行生活常規(guī)和日常行為準則的養(yǎng)成教育。讓學生從感性上了解什么樣的處所是學校;學校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怎么稱呼;什么叫班集體;學校一日生活常規(guī)等。通過入學教育課,為一年級小學進入正常的學習生活作好鋪墊。
平日,大隊部按照《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等要求,根據兒童身心成長規(guī)律和教育規(guī)律,擬定了集會禮、問候禮、兩操禮、課間禮、放學禮等“幸福兒童禮”,通過通俗可行、互動有趣口令,讓學生從機械記憶到理解記憶,從被動服從到主動遵守,從外化行為到內化認識,實現(xiàn)知行合一、言行合一。
2_中年級段禮儀教育的重點是交往禮儀
進入中年級段,與人交往的范圍正逐步擴大,學生的是非觀、價值觀也正逐漸形成,這個時候,教會其待人待客的基本禮節(jié)也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可通過三年級的《歡迎來我家》《我來做個小導游》等課的學習,讓學生學會待客、做客禮儀,有禮有節(jié)地對待來訪的客人。也可通過《社區(qū)的文明》《生活中的你我他》等課的教學,使學生明白,生活中各種職業(yè)都是必不可少的,各行各業(yè)都是光榮的,都應該得到尊重,以禮相待。
【相關隊活動】
如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可愛的社區(qū)人》,就是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公德意識,尊重別人的勞動。課后,各中隊讓學生走進社區(qū),尋找文明和不文明現(xiàn)象,調查社區(qū)里的人參與垃圾分類投放的情況,了解垃圾分類回收的好處和重要性。通過此項調查,學生可以了解到垃圾分類處理的好處,實施垃圾分類處理的困難,并設想解決問題的辦法,以此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教育目的。
3.高年級段禮儀教育的重點是社會禮儀
21世紀人才的各種需求中,善于與人相處是最為重要的。應該讓孩子學會社會交往原則和技巧。如通過《退一步海闊天空》《讓我們同行》等課的教學,使學生明白生活中要寬容地對待別人,互相幫助,以誠待人。通過《民風、民俗知多》《56個民族是一家》等內容的教學,讓學生了解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進民族團進。
【相關隊活動】
在五、六年級中,開展以小隊為單位的小課題調查,如校園文明禮儀、少數民族禮儀之對比、禮貌用語使用頻率調查等。旨在通過與課本相配套的主題實踐調查,進一步挖掘意義和內涵,從而指導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提升自我素質。
二、統(tǒng)整少先隊活動。搞活品德課程主題教育
少先隊活動長久以來已經形成自己的系統(tǒng)與特色,以及富有教育意義的各類品德活動。充分挖掘品牌活動的優(yōu)質資源,激活品德課堂,有利于突破學習方式的單一性,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
1.結合主題活動,凸顯學習重點
學校每個月都有常規(guī)主題的德育活動,每個學年周而復始螺旋上升。品德課上,結合這個主題,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材料,調整相關主題的授課時間,通過少先隊活動的補充,讓每一個主題的學習更深入更有效。
如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第一單元《話說社區(qū)》,教材編排的目的在于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認識社區(qū),積極參與社區(qū)中的各項活動,激發(fā)學生對自己所居住的社區(qū)自豪感。按原教學進度,這塊內容大體上會放在第二學期開學初的第一個月,但基于學生先明理再導行的認知結構,為順暢地與校大隊部的假期社區(qū)活動相對接,因此這單元的內容安排在學期最后一個月。
2.結合雛鷹爭章,激勵隊員向上
“雛鷹爭章活動”是少先隊的品牌活動,鼓勵少年兒童從日常生活及學習的具體環(huán)節(jié)入手,通過定章、爭章、考章、頒章、護章,不斷為自己確立新的目標,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能,看到自己的進步,證明自己的成功。因此,將規(guī)定的分年級爭章要求,與品德課的教學內容相結合來定爭章標準。使學生在爭章中感受快樂、體驗成功。
如在二年級下冊的第二單元第一課《班級風景線》的教學設計中,及時提出“崗位責任章”的爭章要求,即有一個為集體服務的小崗位,為集體為他人服務——設計美化并維護班里的一角。這樣既實現(xiàn)了品德教學內容的鞏固和延伸,又完成了該年級的爭章任務,一舉兩得。
三、統(tǒng)整主題班會活動。拓展品德課程教育途徑
品德課系統(tǒng)的知識內容,循序漸進的思想道德有其充分的科學依據,少先隊活動的主題與時俱進,形式活潑,內容豐富多趣,深受少先隊的喜愛。因此,將品德課與隊活動課有機地結合起來,既能使少先隊的活動落到實處,又能使品德課的教學效果更為凸顯。
品德課《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整節(jié)課所涉及的環(huán)保問題很多,如果僅完成教學任務,在兩課時中很多內容都將如上所舉例流于表層,一帶而過,學生是否有真正的認識和體會有待進一步考證。因此,就水污染這部分的內容學習,由輔導員牽頭課后開展少先隊主題系列活動。
【相關隊活動】《護環(huán)境,美家園》“污水共治”603中隊活動方案中指出,以小隊為單位,小隊長協(xié)調,組織負責同學管理安排,根據小隊負責“污水共治”其中的一塊內容,分步進行學習、討論、實踐等活動。第一次以學習了解為主(上課講座、圖書網絡、互動交流等);第二次可以進行實踐活動(實地考察、采訪調查、實驗制作等);第三次確定小隊成果匯報內容及形式,并練習彩排。
少先隊活動課在相關主題品德課學習的基礎上開展的課后實踐調查、資料整理、互動分享、匯報表演等多種形式,加強了活動性,既是品德課內容的延伸,也是隊員們實踐體驗的成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