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
摘 要:語言體驗法是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強調(diào)學習者真實體驗的一種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并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本文以寫作教學為切入點,探討語言體驗法應用于中國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語言體驗法;寫作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5-0124-02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要求“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一定的聽、說、寫、譯能力,使他們能用英語交流信息?!边@說明,大學英語教學應該以提高學習者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為最終目的。英語寫作是語言教學中的輸出部分,寫作水平的高低是檢測學生是否能夠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目前,大學生英語寫作水平不容樂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師的教學方法不能適應當前環(huán)境下學生的心理需求,造成很多高校大學生對英語寫作望而生畏。本文試圖將語言體驗法(Language Experience Approach)運用于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分析其在中國教情下的運用方法,以期提高學生英語寫作的興趣及水平。
一、什么是語言體驗法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的獲得并不是通過老師的教而獲得的,它是學習者在別人的幫助下,在掌握一定的學習資料后,通過課堂上老師的教授,同時融入一定的情境后才能夠以建構的方式獲得。這種建構知識的方式還強調(diào)學習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學到知識的,而這種獲得知識的過程是就是體驗、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目前,體驗法的應用已遍及各個層次的語言課堂。語言體驗法主要強調(diào)學生自主創(chuàng)造寫作材料。例如,要求每個小組創(chuàng)作一個故事(真實故事或虛構故事均可),小組中的部分組員合作擬草稿,另外一到兩人準備筆錄,還有一個人負責插圖。作品完成后,各組共享創(chuàng)作成果。因為是自己創(chuàng)作的,閱讀起來興致勃勃。以上只是體驗法的一個小小的例子,具體的操作因人而異。無論如何,LEA強調(diào)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強調(diào)教學設計的意義性與實用性,重視根據(jù)學生的體驗(Experiences)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教學材料。語言體驗法可以從任意一個課堂活動項目開始,逐步進行下去,每一步都可以成為一次新的體驗,循環(huán)往復。所涉及的內(nèi)容呈滾雪球式向前推進。以往體驗法多用于閱讀教學。讓學生自創(chuàng)閱讀材料,分小組來設計,最終創(chuàng)造的閱讀材料是學習者都感興趣的內(nèi)容。本文作者試圖從寫作入手,探討體驗教學法在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二、如何運用語言體驗法
根據(jù)建構主義理論,學習者的認知過程需要一定的情境,通過他人的協(xié)助來完成。那么教師在設計語言體驗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聽說領先,讀寫隨后。(2)融多重交際技能(聽、說、讀、寫)于一體,但是根據(jù)學習者自己使用的語言來決定難度。(3)利用學習者自己的詞匯與思想,由學習者自己決定所學的詞匯,甚至是由學習者自己決定要學的話題。將語言體驗法融入大學英語教學將發(fā)揮學生個性化的本質(zhì),使寫作過程不再是學習者的攔路虎,而是一種深刻的學習體驗。筆者認為,應用語言體驗法進行英語寫作,可以分為:準備階段;創(chuàng)作階段;評價階段。
第一步,根據(jù)體驗法的原則,一切語言活動都得以體驗為基礎。寫作必須有感而發(fā),否則所寫的文章空洞無物,沒有意義。寫作之前的準備工作就是體驗某件事情,并對所經(jīng)歷之事進行反思和討論。無論何事,只要有足夠的條件做到就可以,如:聽故事、讀書、看電影、交游、做運動等等。準備工作做得越充分,寫作起來越順利。俗話說得好,磨刀不誤砍柴工。
第二步,學生獨立寫出主題與所經(jīng)歷的事件相關的文章,長度、標題、體裁可以是給定的,也可以是自擬的。此項任務可以在課內(nèi)完成,也可以在課外完成(考慮到課內(nèi)時間有限,經(jīng)常在課外完成)。在寫作的過程中,作者有必要考慮到書面語的特征,以便措辭、句法以及語篇結構均符合書面語的要求。經(jīng)過寫作,轉瞬即逝的經(jīng)歷變成了可以流傳的文字,隨意的口語變成了書面語。如同原材料經(jīng)過加工變成了半成品。說它是半成品,是因為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有待進一步加工和改進。
第三步,學生將作品拿到班上,交換閱讀,相互評價。這一階段的體驗最具互動性。根據(jù)參與者的角色可分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根據(jù)參與者規(guī)??煞譃椋憾嘶樱〗M互動,全體互動?;觾?nèi)容包括“評價、賞析、查證、解釋、改正”等。評價階段給了原作者以新的學習體驗。至此,作者以有足夠的能力對原作進行二次加工,提煉出水平更高的作品,為后續(xù)活動做鋪墊。
三、語言體驗法中師生角色
體驗法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靈活多樣,活動在參與者之間架起了橋梁,將教師與學生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產(chǎn)生多向互動。教師不是簡單的講授人,學生也不是簡單的聽眾。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扮演多重角色,如:組織者、控制者、導演、主持人、演員、設計者、促進者、管理者、資源等等。上述多重角色在同一堂課中不一定都發(fā)揮作用,也沒有一定的優(yōu)選順序。究竟扮演什么角色,要看具體情形而定。如扮演組織者的角色,主要任務是組織參與者順利進行各環(huán)節(jié)的活動,提高課堂活動的有序性;有時又像一個電視專題節(jié)目或綜藝節(jié)目的主持人,使課堂活動有聲有色,氣氛融洽活躍;有時則起著資源的作用,為學生提供建議和咨詢。體驗法課堂上的教師更多的時候是拋開管理員或導演的身份,做個促進者,幫學生除障礙、找捷徑,使學生自己找到成功之路。促進者角色強調(diào)內(nèi)在動機原則,讓學生在語用發(fā)現(xiàn)語言,而不是告訴他們有關語言的知識
學生在體驗法課堂上同樣扮演著多重角色,如:活動發(fā)起者、敘述人、演講者、辯論選手、合作人、評判員、修訂人、刺激源、促進者等等。作為活動參與者的學生扮演著多重角色,使課堂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氣氛活躍。學生之間不只互幫互學,而且相互促進、相互競爭,提高了興趣,激發(fā)了內(nèi)在動機。
四、 結語
語言體驗法為語言學習者進行有意義的讀寫活動提供機會,促使學習者發(fā)展思維,增長詞匯量。體驗法的另一大好處是分享體驗,使學習者在建立起課堂社團感的同時,增長見識,了解世界。將語言體驗法運用于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主要目是,讓學習者知道能說出來的皆能寫出來,而學習者能寫出來的也皆能閱讀或述說。如此良性循環(huán),語言學習者便會主動的將聽說讀寫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版],1999,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英語教學大綱修訂組,第一版.
[2]樂眉云.應用語言學,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pp.147-161.
[3]Brown,H.D.,2001,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pp298,F(xiàn)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Hall,M.A.,1970,Teaching reading as a language experience,Columbus,OH: Charles Merrill.
[5]Heald-Taylor,G.,1989,Whole language strategies for ESL students,San Diego: Dorm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