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
您好。
我是個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男孩,一直以來也在接受祖輩的教育。他們的教育方式很嚴、規(guī)矩很多。比如每樣東西都要有固定的地方,不能亂放;做作業(yè)有做作業(yè)的要求,不可以涂抹、一定要很仔細等。久而久之我也養(yǎng)成了這些習慣,整潔、愛干凈、對事情要求比較頂真。
初中時,因為我的細致認真、注重小節(jié),經(jīng)常受到老師的表揚。
但進入職校以后,卻發(fā)現(xiàn)這些原本以為的好習慣成了我的困擾。男同學們覺得我斤斤計較,一點點事情都要掰扯得很清楚,不大氣;女同學覺得我比她們還要婆婆媽媽,一點點臟、亂都大驚小怪。在班上,大家都不愿意接近我,覺得跟我在一起很累很麻煩。
我是不是有什么心理問題?還是我小時候接受的教育是不對的?
困惑的小銅
小銅:
你好
首先我要祝賀你!由于長輩的要求你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做事認真仔細的習慣,這將是令你一生受益的好習慣。不論從事哪種工作都需要認真仔細的工作態(tài)度,不是有一本書的書名就是《細節(jié)決定成敗》嗎?
然而,這一習慣,卻成了你在校生活交友的困擾:為什么好的習慣不被身邊的同學接受呢?
人的生活分成不同的方面,在學習工作中有條有理,一絲不茍非常重要。
在人際交往方面會有不同的要求,其中一個重要原則是大度,對別人的小過失、小錯誤要寬容諒解,沒有原則問題的小分歧不用去分辨誰對誰錯。因為每個同學的個性是不一樣的,喜好特長也是不一樣的,看問題的角度就不一樣?;▓@里只有一種花,看上去很整齊,但也單調(diào),百花齊放的話,就繁花似錦讓人賞心悅目了。寬容他人,尊重差異,加強溝通,我們就會交到更多有趣的朋友,獲得更為持久的友誼,也可以從不同性格的同學身上學習很多自己意想不到的好行為、好想法。
交往的另一個原則是真誠,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就需要坦誠地表達不同意見了,當然要選擇恰當?shù)?、讓人容易接受的表達方式。自己承諾別人的事一定要認認真真完成,在朋友中建立自己的信譽度,讓朋友和你相處覺得很可靠,愿意與你分享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久而久之就成為知心朋友了。
最后想告訴你的是,不被別人理解并不一定代表自己有問題,放松一些,對自己寬容一些。當你覺得自己已經(jīng)足夠包容,足夠真誠,同學依然不愿接近你,那就說明和你最投緣的好朋友還沒來到你身邊。只要耐心地等待,可以相知互信的朋友一定在某個地方等著你!
12355心理咨詢師:蔣依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