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
【摘要】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是語文教學的永恒話題,更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追求語文課堂的高效,是一種理想的境界,它的實現(xiàn)需要一個過程,它取決于教師自身教學藝術的發(fā)揮,也取決于教師對教學中情、理、趣的挖掘。語文教學方法是在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在現(xiàn)代教學模式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閱讀、提問、多媒體、比賽和討論”等5種教學策略的運用,會收到很好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策略
“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yǎng),促進自身精神成長?!雹賹崿F(xiàn)這一教學目標,教學中就要始終突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做到“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雹谠谶@種教學思想的指引下,我經過努力探索,大膽嘗試,逐漸摸索出了一套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五法”。
一、朗讀法,加強學生語感訓練
古語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說的就是“讀”的重要性。上課的時候,我著重于讀,但也注重讀的方式和方法,那種“南郭先生吹竽”式的“讀”是沒有什么效果的。從方式方法上來說,我把“讀”分為個人“讀”,小組“讀”,帶“讀”,搶“讀”,競賽“讀”,其中學生最喜歡的就是競賽“讀”了。具體操作是這樣的,我把全班同學分為四組,以組為單位,然后進行朗讀比賽。一組在“讀”的時候,其它組就聽,等到這組讀完后,其它組就指出這組在“讀”的過程中讀錯的字。錯一個扣10分,然后把這組的最后得分記入他們的學期總分,學期末進行獎勵。由于有這么一個強有力的競爭機制,學生上課的參與熱情相當高,他們大多能把別人讀錯的字找出來,并且輪到自己讀的時候也相當認真。事實證明,這種“讀”的效果是不錯的。
二、提問法,激發(fā)學生探究熱情
提問是一門藝術,教師的課堂提問更是激發(fā)興趣、開發(fā)智力的藝術。如果教師不善于置疑,課堂提問太泛、太大、太難,不適合學生年齡、生活、學習實際,都很難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激情。因此,老師在上課之前都要周密準備,認真研讀課文,從文章深處挖掘有價值的內容,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的問題。一個問題的提出,要有一顆石子投在平靜的水中蕩起層層水波的良好效果。當然,問題還應有針對性,針對學生的實際,針對本堂課的培養(yǎng)目標。不要為提問而提問。難易適度,要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蘋果,通過學生自主地閱讀課文、查閱資料、反復研究就能找到答案。這樣,學生在成功中體驗到快樂,在快樂中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課堂參與積極性。
同時,還可以結合采取小組競賽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根據(jù)學生的心里特征,開展人與人、組與組的競賽活動。自然會達到個個積極地思考,人人參與發(fā)言,小組討論的氣氛也熱烈。學生上課參與的積極性高了,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也就更好。
三、多媒體教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益
近幾年,多媒體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悄然興起。多媒體教學由于其集文字、聲音、圖象、動畫于一體,有很強的可感性、趣味性,所以得到了學生們的熱烈歡迎。由于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效果比較好,我利用課余時間加緊鉆研,努力學習,逐漸掌握了這種新興的授課方式,適當加以運用,讓語文課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初中課文中有兩篇文章,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和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都是傳誦千古的名篇,詩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和詣的音韻,優(yōu)美的意境,作者博大的胸懷和氣概,都深深地感染著學生。但這里卻存在著一個關鍵的問題,全篇都是以雪作為背景的,雪對于增強對于詩的感知能力,審美能力,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南方的學生好多就沒有見過下雪,只是從電視畫面上得到過一點模糊的認識。如果此時不加深學生對雪景的形象感知,即使學生對課文了如指掌,也達不到對詩歌內在美的品味,那么這堂課就是失敗的。為了在上課之前加深學生對雪的認知和感知的能力,我從網上下載了許多雪景圖片,然后把它們制作成課件,在上課的時候進行演示,這樣在上課的時候既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也有力地調動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整堂課下來,學生們都顯得意猶未盡,這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所達不到的效果。
四、比賽法,提高學生學習語文興趣
語文課的工具性特點決定了這一門學科靠死記硬背是學不好的,它體現(xiàn)的并不是你明白了多少語文知識,而是一種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著重體現(xiàn)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這種能力的提高,單單靠語文課堂教學又是不夠的,在這種教學理念的促使下,我不斷地探索、嘗試新的教法、新的課型。在一個學期中,我不間斷地開設了諸如“朗讀競賽”、“演講競賽”、“背書比賽”、“查安典比賽”、“找錯別字比賽”、“成語接龍比賽”、“游戲比賽”、“寫字比賽”、“講故事比賽”、“講笑話比賽”、“作文片段描寫比賽”等等。這些生動有趣的課型的開展,不僅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有益補充,更是激起了同學們對于語文這一門課程的熱愛,使他們對于語文這一門學科“愛學”、“樂學”,同時,他們的語文能力,語文素養(yǎng)也在一種輕松活潑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得到了提高。實踐證明,學生們很喜歡上這樣的課,這也是我以后繼續(xù)探索、努力的方向。
五、討論法,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能力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集體組織形式,圍繞某一論題,各抒己見,相互啟發(fā)借以獲得和鞏固知識的方法。通過對問題的討論,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深化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激烈的討論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中增長知識。討論法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都較高,學生需要有一定的關于討論問題的知識積淀和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
語文教學關鍵是一個“活”字,死扣書本,死記硬背,是絕對出不了成績的。對“活”的理解是多種多樣,有教學模式上的改變,有教學手法上的更新,因人而異罷了。我在語文教學中能“活”字當先,不拘一格,所以我的語文課受到了同學們的喜愛和歡迎。這幾年的語文教學,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