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萍
【關鍵詞】 語文教學;生本理念;小組評價;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4—0077—01
生本理念具有非常鮮明的現(xiàn)代特色,是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一大趨勢。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在生本理念下均發(fā)生了變化,教學的中心與主體是學生,而教師則是發(fā)揮組織與指導的作用。學生不再是處在被動位置,而是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是以團隊合作精神與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為目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取小組評價方法有助于激勵小組成員主動學習,是生本理念的良好的體現(xiàn)。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小組評價概述
個人評價方法的應用存在不足之處,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三點:首先,學生的心理復雜多變,要想對其心理進行準確把握有一定的難度;其次,一個班里學生數(shù)量較多,要兼顧到每一位學生并不容易;最后,在學生合作性、競爭性、積極性、主動性的調動方面?zhèn)€人評價難以收獲理想成效。而小組評價則不同,在主動性、參與性等方面的提升上優(yōu)勢更為明顯,符合生本理念要求,符合教學的實際情況。
1. 含義與目的。小組評價的含義可分為兩層。(1)對小組整體進行評價,小組的所有成員都是整體的一部分。(2)小組整體的成績就是成員的成績,每一位成員的成績是通過小組的整體評價來體現(xiàn)的,個人與整體緊密相聯(lián)。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行充分的調動是實施小組評價的目的所在,從而激勵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參與,認真的交流、質疑以及探討,調動學生思維的同時提升課堂教學的氛圍,對于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2. 實施小組評價前的準備。
(1)分組。將班上的學生按5或6人一組進行劃分,一方面保證小組成員在學習能力、學習興趣等方面具有差異性,另一方面確保每個小組的活躍程度、男女生比例、學習成績等保持在平均水平,使每個小組成為獨立的活動個體。在小組間進行組長與小組長的選擇,合作學習組織、作業(yè)收繳、學習引領等是組長的職責,小組文化建設、衛(wèi)生、紀律、日常事務等是小組長的職責。組長與小組長的擔任可采取固定或輪流的方式。
(2) 評價模式的制訂。學生的成績評定由兩部分組成,即小組評價與個人評價,兩部分評價所占的比例均為50%,小組評價即為小組成績。在這樣的模式下,只有整體成績優(yōu)異才能保證個人成績的優(yōu)異,有助于良好學習風氣的形成,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實現(xiàn)教學的以生為本。
二、 實施策略
1. 課前小組評價。在小學語文階段,規(guī)范書寫與課文背誦是較為關鍵的內容,關系著小學生能否打好語文基礎。課前的小組評價主要圍繞這兩個部分展開,對整個小組的作業(yè)情況、背誦情況進行評價。對于作業(yè),若有不合格作業(yè)需記減分,在小組名下記錄;若作業(yè)做得非常好則給予加分,將分值在小組名下計入,小組得分即為所有成員的作業(yè)成績;對于背誦任務,主要采取的是組間互查的方法,如A組對B組進行檢查,B組對C組進行檢查等,再由教師抽查,依據(jù)抽查的結果對小組進行加分與減分。教師可在課前安排組長將語文作業(yè)收齊并進行審查,由小組長進行把關,若不合格需要求個人重新書寫。在這樣的方式下,促使小組成員互相檢查,互相督促,為小組共同的成績而努力。部分小組為了保證整體的成績在課前就實施小組內部檢查,并對未完成任務或不達標的成員進行督促,若小組成員完成任務存在一定的難度,其他組員也會給予其幫助,班上互學互助的氛圍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2. 課中小組評價。課中的小組評價主要通過提問的方式進行。為了兼顧競爭與公平,課堂提問時可采取輪流回答與搶答的方法。在小組輪流回答的部分,為了保證公平,需設置相同的題目分值,若小組回答不出,也可換人回答,還是不能回答則采取搶答的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問題的難易程度是關鍵,對于小組輪流回答的題目不但要分值相同,也要難易相當,主要側重于簡單一點的題目,而搶答的題目則設置具有拓展性的問題,具有一定的難度。
3. 課后小組評價。課后的小組評價主要是對小組的合作探究行為進行評價。學生在課堂教學后初步了解了文本知識,也許還存在一些疑問,可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通過合作探究對疑難問題進行討論,對重點知識進行交流,形成共識。在完成探究后,在班上進行成果展示并進行評價,評價應包含多方面內容,如是否偏離主題、用心程度等,評價結果同樣計入小組成績,個人成績即為小組成績。
小組評價是合理科學的評價機制,是對生本理念的良好貫徹,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既是中心也是主體,每一個個體學生均需充分發(fā)揮個人的力量才能保證整體的進步,整體的成績與個人成績息息相關,有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fā)揮。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生本理念下小組評價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為GS[2015]GHB0080)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