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豐
【摘要】“空白”,既于教學過程中設定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組織學習,或預習復習,或歸納演譯?!翱瞻住弊鳛榻虒W中的藝術,在強調(diào)素質教育的今天,尤其值得我們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育 提高學生的學習 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
一.“空白”的意義
1、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翱瞻住彼囆g的主旨在于給學生相當?shù)臅r間,由學生自己對學習內(nèi)容時行解析、消化,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铀伎肌_@將激發(fā)每個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熱情,使之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2、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素質。“空白”藝術要求老師放棄“滿堂灌”、“填鴨式”的傳統(tǒng)教學,徹底克服教者“包辦代替”、學者“生吞活剝”的弊端。教師將由演員變成導演,學生則由無助觀眾變成主演。在“空白”中,學生在老師的指點下,按照自己的思路來解析概念、歸納原理,根據(jù)自己的特長來確定掌握內(nèi)容的具體方式,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應用能力和自學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3、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翱瞻住彼囆g的特點就是,教師指導,學生操作。在“空白”中,學生既要動腦又要動手,或“悟”,或“做”、或“記”,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必將誘發(fā)學生的學習靈感,不同思維特點的學生皆可找到用武之處,從而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和學生學習的信心、積極性。
4、大幅度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翱瞻住彼囆g的運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都得到比較充分的發(fā)揮。一方面,教師必須于課前對課堂教學作精心的研究和策劃,科學地組織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過程,每道題,每句話都應充分準備。另一方面,學生必須積極參與,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空白”中,教與學得到有機統(tǒng)一,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的認知和掌握程度必然會有大的提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空白”的操作
1、在“空白”中“悟”
“悟”是領會、是理解,是溫故而知新,是由感知到思辯的升華。思想品德課的內(nèi)容理論性強,一些概念、原理十分抽象,單憑老師的分析講解顯然不夠,至于希望通過“講得多、講得細、講得深”達到學生的透徹把握更是緣術求魚??鬃诱f:“學而不思則罔?!边@個“思”,就是“悟”。
在新授概念時,教師應在點化之后讓學生自己去“悟”。例如“客觀實在”,教師應該告訴學生,所謂“客觀實在”就是“不依人的意識為轉移”,所謂“不依人的意識為轉移”就是“無認論你看得見看不見,摸得著摸不著,相信不相信,承認不承認,它都實實在在地存在著”,然后就留足學生思考的時間。任何眉飛色舞,精辟絕倫的講解,例舉,都取代不了學生自己對這一概念的感悟。
概念如此,原理也不例外。教師要指導學生由論據(jù)“悟”論點、由論點“悟”論據(jù),由此相輔相成。只有這樣,才能弄清原理的來龍去脈,把握它的深刻內(nèi)涵。
“悟”是抽象思維的過程,要求開動腦筋,展開思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這里沒有任何捷徑可走,教師的越俎代庖只會使學生徘徊于思維的迷宮而達不到真理的巔峰。
2、在“空白”中“做”
“悟”的結果是懂,懂的僅僅是理論,理論給還要與實踐相結合。這就要求學生去實踐,去“做”。常言道,聽一百次不如做一次?!白觥蹦軙云渲@碚撀?lián)系實際是思想品德課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做”也就理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手段。
講授新知前,教師應該指導學生預習,讓學生初步了解新內(nèi)容人,特別是要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理解的“難點”。這樣,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有備而來,目的和重點自然明確。
課堂內(nèi)容的總結和原理的歸納,也應讓學生先行進行。教師的責任只在引導學生得出全面而準確的結論,不應把現(xiàn)成的結論強加給學生讓他們?nèi)ニ烙浻脖场?/p>
練習是檢查理解廣度和深度的工具,是比較重要的“做”。只“悟”不“練”,對知識的掌握難以全面、深化和鞏固。教師應該精心設計一定量的選擇題,思考題,讓學生于練習中發(fā)現(xiàn)知識點的誤區(qū),通過比較辨別加深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有時還需要把課堂上的“空白”延伸到課后,要求學生走出校門,到社會上去調(diào)查研究,把理論應用于實踐,在實踐中檢驗理論。
“做”是學習的根本,是學習的捷徑,只有“做”得出色才算是真正領會,才能把書本知識內(nèi)容變?yōu)樽约旱闹R。
3、在“空白”中“記”
“悟”了、“做”了好“記”、“記”了更好“悟”,也更好“做”?!坝洝笔菍εf知的回憶和對新知的記憶,既是鞏固又是提高。理解了并不一定能夠記住,記住了才能進一步加深理解。誠然,死記硬背是學習思想品德課的大忌,但切不可因噎廢食。
重復是記憶的重要形式,然而教師的重復絕對不是學生的記憶。每新授完一個基本概念或基本原理,應要求學生即時強化記憶。給定較短的時間,明確具體內(nèi)容,當場抽查。有理解作基礎,加上時間的限制、氣氛的壓力,往往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充分發(fā)揮其記憶能力。
復習舊課時,教師更應堅持“提問~記憶~回答”的原則,或回憶概念,或歸納原理,或比較關系,都要讓學生先作準備,先“記”。在這個過程中,“記”是目的,其他是手段。
課堂教學要盡可能地利用“空白”讓學生記憶那些該記的內(nèi)容,不要把“記”留到課后。這不僅僅是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更重要的是遵循教學規(guī)律,趁熱打鐵。
三.“空白”的原則
1、求實原則。具體概念或具體原理的新授與復習,留不留“空白”,留下“空白”來是“悟”,是“做”還是“說”、沒有固定模式,應以實際出發(f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反對死搬硬套的形式。
2、適度原則?!翱瞻住彼囆g依賴于教師的指導,沒有導演的高層建瓴,就不可能有演員的精采表演。如果一味“空白”,面對新知舊知,教師什么都不講,什么都不說,甚至將整節(jié)課都交給學生“自由”支配,則是放任自流,違背教與學的基本規(guī)律。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空白”,更談不上什么“空白”藝術。教師絕不可放棄自己的主導地位,該講則講,該空則空,講空結合,這才是“空白”藝術的意義。
3、科學性原則。“空白”作為教學過程的藝術,是一種方法,是一種手段,肯定不是教學科學性的全部內(nèi)容。教師在教學中應勇于探索,勇于革新,一方面要不斷豐富“空白”的內(nèi)容,提高“空白”的水平,另一方面還要拓寬自己的視野,控求更新更好更適應現(xiàn)代化素質教育的教學方式,形成互補,互相促進。這樣,“空白”藝術才能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真正煥發(fā)無限的魅力。
“空白”是思想品德課行之有效的教學藝術,是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有機統(tǒng)一。它是教育過程的深化,而不是教學過程的中斷,“此時無聲勝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