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澤光
摘 要:域名與商標具有各自屬性,在商標權與域名之間發(fā)生沖突時,不能簡單地認定商標權優(yōu)先。我國現行商標權與域名之間存在一些問題,需在結合國外立法判例經驗的基礎上,從建立域名權制度、明確域名權的性質和權能、完善《商標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引入法定賠償金制度和建立域名與商標注冊部門之間協調統(tǒng)一機制等方面著手解決,才能更好地保護商標權人和域名注冊人的利益,促進互聯網的健康有序發(fā)展。
關鍵詞:商標權;域名;沖突完善建議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6-0185-02
所謂網絡域名,是指因特網上用戶在網絡中的名稱與地址,由英文字母數字、句點及其他特殊符號組成,具有不同級別和類別,在同一等級水平內具有唯一性。域名和互聯網已經突破了國家的界限而具有國際性,為了在全球范圍內對不同的用戶進行區(qū)分,域名因此孕育而生。此外,域名不僅僅是簡單的區(qū)分用戶的標示性符號,更是企業(yè)商譽的凝結和知名度的表彰。
一、域名的商標性
網絡域名現已普遍存在于商業(yè)活動之中,而它本來的標示性質也逐漸凸顯出來,并發(fā)展成為互聯網上的“商標”,亦或是“商標的另一種表示”。如今,在媒體的大力宣傳之下,聲名鵲起的“百度”(baidu)、“新浪”(sina)、“當當”(dangdang)、“京東”(jd)等等,它們已經形成了難以分開的域名與身份標識相結合的地位。
這些在互聯網浪潮中逐漸發(fā)展壯大的企業(yè),其域名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身份標識,并不是因為域名本身在互聯網下自然形成的結果,而是其在網絡環(huán)境外以非域名的方式宣傳的結果,使互聯網上的域名或其翻譯文本當做一種“商標”來使用,從而樹立市場形象。實際上,對于廣大消費者而言,之所以熟知并經常進入相關的網頁,不是因為相關網頁域名給消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是對這些網頁的名稱進行的各種媒體宣傳,使消費者先熟知了名稱之后再通過搜索關鍵詞指向某個域名,最后才找到相關網頁。
二、商標權與域名之間沖突的處理原則
(一)在侵權前提上的處理原則
要考量的是雙方當事人是否是“惡意”的。域名持有人在注冊的時候若出于惡意,那么根據《統(tǒng)一域名爭議解決辦法》的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必須要在他人惡意注冊或者使用域名的前提下才能提起域名訴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計算機網絡域名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域名案件的時候,假如當事人出于惡意的目的注冊使用他人在先商標的,那么應當認定為侵權。美國《反域名搶注消費者保護法》中也規(guī)定了權利人提起訴訟的前提是域名注冊人惡意注冊或者使用了他人在先注冊的商標。所以不難看出,在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是采用了“惡意”的標準,來判定域名的注冊行為是否構成侵權的前提條件。
當域名持有人處于善意目的使用與他人在先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域名名稱時,商標權人便不能請求域名持有人停止使用該域名。中國《民法通則》第118 條規(guī)定,公民、法人的知識產權受到剽竊、篡改、假冒等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償損失。這里所規(guī)定的是“剽竊”“篡改”和“假冒”,是具有主觀惡意的。也因此,善意注冊人不需要承擔責任??梢哉f,域名持有人是否具有惡意,是商標權人能否對爭議域名主張權利的分水嶺。
(二)在使用上的處理原則
根據《商標法》的規(guī)定,在不同種類上可以注冊相同的商標??墒牵斏虡藱嗳藢⑵渲幸粋€商標用于域名注冊之后,由于域名是唯一的,其他商標權人無法就同一域名再次申請,這就對商標權人的權利產生了阻礙。在這種情況下應從如下幾點入手解決,首先,應堅持注冊商標優(yōu)于未注冊商標。注冊商標經過法律的認可具有專屬權利,具有合法性和專屬性,但是未注冊商標卻不具有專屬性。因此,商標注冊人便可以基于其合法的權利主張排除他人的非法侵害。當然,對于善意的域名注冊人來說,也應當賦予他們正當的對域名使用的權利,可以在原范圍內繼續(xù)使用該域名,也可以提倡鼓勵當事人之間通過協商解決問題。
三、解決商標權與域名之間沖突的措施
(一)建立域名權制度,明確域名權的性質和權能
從權力的屬性上面來說,域名權應該是一項實體權利,應該得到如同商標權、版權和專利權同樣的保護。由于商業(yè)上的使用是其價值的體現之一,所以又具有私法上的屬性。域名權包括兩項權能,一個是消極的權能,一個是積極的權能。域名權的消極權能表現在未經域名權人的許可,他人不得在網絡中或者商業(yè)活動中使用其域名。域名權中有一些基礎性的原則我們應該要遵循,根據保護在先權利的原則,域名權的使用不得與在先注冊的商標權有沖突,他人在先已經注冊的商標具有法律上所賦予的神圣權利,即使是網絡領域的域名,也不能侵犯實體領域的商標權。商標權確定了一個權利范圍的底線,只要域名不侵犯商標權的這條底線,域名就可以向該領域進行擴張。域名的積極權能是指,域名的使用權、域名的變更權、域名的注銷權和域名的轉讓權。盡管《中國互聯網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第24條明確規(guī)定:注冊域名可以變更或注銷,不許轉讓或買賣。但在實踐中,域名的轉讓行為卻頻繁出現,而且通過企業(yè)長期的使用、呵護,域名也成為企業(yè)的一項重要無形資產,如不允許轉讓則其財產功能便受到了限制,因此應當在域名規(guī)則體系中明確規(guī)定域名權人的轉讓權。域名權的積極權能主要表現在互聯網上對域名的使用,當然還包括在商業(yè)活動中的使用,例如將域名體現在包裝上面,或者在廣告宣傳或者服務標記中使用域名,使域名與特定的權利人之間形成特定的聯系,達到區(qū)分不同權利人的目的。
(二)完善《商標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
可以將域名權的概念引入到《商標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在商標法中,首先要規(guī)定域名權侵權的構成要素,即侵權人主觀上具有惡意和該商標是為公眾所熟知。在主觀惡意上,只有當侵權人主觀上具有惡意的意思前提下,才能進一步判定域名的侵權問題,因為假如是善意的話,即不侵犯商標權人的權利。而且是否主觀上具有惡意對區(qū)分域名與商標相同或者混淆性相似具有很重要的意義。要將商標反淡化的理論引入到域名與商標的糾紛解決機制中來,例如,“谷歌公司與廈門壹名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惡意搶注‘gmailbuzz.cn‘gbuzz.cn域名案”,該案在確認谷歌的商標為馳名商標的同時,又清楚地對爭議域名這一部分進一步分析,認定爭議域名所對應的文字符號并不為公眾所知曉。被公眾知曉,只是谷歌公司的一種預期目標,并沒有實現,所以仲裁中心最終駁回了投訴人的投訴。依據商標反淡化的理論,細化了馳名商標的認定,以及馳名商標的涉及范圍,這樣做保護了域名消費者的合法權利。在法國的《知識產權法典》、德國的《商標法》以及《巴黎公約》《Trips協議》等相關規(guī)定中都有關于商標淡化的規(guī)定,我國可以進行一些借鑒。
在《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可以引入關于域名搶注的規(guī)定。筆者認為,可以采取列舉的辦法對域名侵犯商標權的情況進行列舉,規(guī)定一些被認定為“惡意搶注域名”的行為,然后再采用概況的方法規(guī)范網絡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三)引入法定賠償金制度
在國外的立法上,域名與商標權發(fā)生沖突時,其侵權責任一般分為停止使用域名、轉移域名和注銷域名三種。但是即便如此,也沒有對賠償金額和賠償責任進行詳細規(guī)定。但是在美國《反域名搶注消費者保護法》中,對于域名侵犯商標權的行為進行了法定賠償金的規(guī)定:商標持有人無法證明其遭受到的實際損失時,法律規(guī)定仍然可以獲得1千美元至10萬美元作為搶先注冊者支付的法定賠償金。這一規(guī)定在權利人無法提供證據證明實際遭受的損失時仍獲得一定的賠償金,更加高效保護了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中國在構建與域名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時可加以借鑒,當然,賠償數額理應根據中國的國情來確定,受理法院在確定賠償金數額時也要充分考慮個案情況,從而公平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四)建立域名與商標注冊部門之間協調統(tǒng)一機制
域名的糾紛涉及到很多部門法的內容,例如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民法通則等等,還涉及到行政管理部門對域名的管理制度。因此,建立一種解決域名與商標注冊部門之間聯系的機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我國,商標的注冊和管理是由我國工商管理部門來完成的,我國互聯網產業(yè)的統(tǒng)一管理由工業(yè)和信息化部負責,而域名的注冊登記機構是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并且為域名提供解決糾紛的管理辦法。所以可以得出,域名與商標的管理分別由不同的部門管理,假如要處理有關域名與商標相關糾紛的話,程序非常煩瑣。又如,域名和商標注冊登記部門相互獨立,管理體制不一樣,這就導致當事人在申請域名注冊的時候無從得知該域名是否已經被其他人申請注冊了商標,也無從知道該商標在域名注冊人所從事的相同領域是否已經被公眾知曉。所以,應該在域名和商標注冊登記機關之間建立一種協調統(tǒng)一的機制,部門之間相互配合,同時在對方的公共網站以及注冊機構告示中進行公告,并且詳細闡明注冊申請人的名稱、申請編號以及所涉及的領域等等。這樣可以便于域名和商標注冊人在注冊時可以事先了解情況,節(jié)約時間成本。
四、結語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域名已經發(fā)展成為很重要的區(qū)分域名權人的標識,就如同“網絡商標”一樣。但是現階段,國內立法的不完善導致在域名與商標之間沖突的解決出現了一些問題,因此在借鑒國外優(yōu)秀的立法和司法經驗基礎上,完善我國對商標權與域名之間沖突的解決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