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君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0023-02
新課程標準要求: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并且要求學生要對文章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新課程授課伊始,我覺得這樣做未免太夸大其辭。學生畢竟是學生,老師畢竟是老師,學生的能力再大,老師也能畫個圈,讓他跳進去。但沒想到,那堂課卻讓我徹底改變了自己的看法。
[驚]
那天,我講的是七年級上冊的《女媧補天》,悉心設計、精心準備、并且制作了精美的課件,課程也在按照我的預定方案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準備進入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拓展延伸。
師:人類是“萬物之靈”,他們靠著豐富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出一個生生不息,運動不止的神話世界,他們編造這樣的故事,用意是什么呢?
生1:表現(xiàn)先民的敢于同自然作斗爭的勇氣。
生2:鼓勵人民同自然作斗爭。
生3:更重要的是他們相信自己有這樣的能力。
生:老師,遠古時代的人的大腦發(fā)育是不是不發(fā)達呀!
剛一說完,大家哄堂大笑,教室里唏噓不斷。我不看,就知道是最令老師頭疼的湯三林的聲音,他既沒舉手,也沒經(jīng)我允許,更讓人惱恨的是他說話的語調(diào)是陰陽怪氣,我一下子怒火上涌,但轉(zhuǎn)念一想:不妨讓他撒撒野,再狠批也不晚。我壓抑著心中的怒火,強裝笑臉,說:“湯三林,你能說說理由嗎?”
“上幼兒園時,老師說我們?nèi)祟愂菑脑尺M化來的,剛才,你又說這些神話是遠古時代的人編的,你說他們低級不低級?!?/p>
我一想,確實不無道理,同學們也紛紛點頭,表示認可。我的火這才一下子消了很多,發(fā)自內(nèi)心地鼓勵道:
“你看,湯三林能把自己所知道的歷史知識與語文結(jié)合起來,很好!非常值得我們大家學習?!?/p>
同學們也都向他投去了羨慕的目光。我接著說:
“大家現(xiàn)在順著他的思路想:神話為什么會誕生在人類的童年時代呢?”
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思維的火花被點燃了,躍躍欲試。
生1:遠古時代人們往往不相信自己能夠戰(zhàn)勝自然,只有祈求神靈。
生2:那時,人們只會逆來順受,沒有勇氣付諸實踐,只有等待神靈的到來。
生3: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
同學們興致勃勃發(fā)表著自己的看法,我由衷的慶幸自己的做法,但更出乎意料的還在后邊呢。
[嘆]
離下課還剩三分鐘,按照教學程序馬上進入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小結(jié),然后結(jié)束這堂課。我興致勃勃地說:
“《女媧補天》這篇文章只是一個神話傳說,我們不必杞人憂天。古人的生存環(huán)境固然惡劣,但是天肯定不會漏,甚至可以肯定地說:這永遠都不會成為現(xiàn)實……”
話還沒說完,我班有“小博士”之稱的郭昊馬上站起來,理直氣壯地說:“老師,您錯了,前不久,我聽我爸說《女媧補天》中神話已經(jīng)成為嚴峻的現(xiàn)實,天空中的臭氧層有了問題,出現(xiàn)了一個洞,并且越來越大,給地球上的生物帶來了一定的傷害,具體的我也不太清楚……”
“小博士”彬彬有禮地闡述著自己的看法。
同學們都嘖嘖稱稱贊,我當時顯得非常尷尬……正在這時,下課的鐘聲敲響了,該怎么辦呢?已容不得我多想,我靈機一動,笑著說:“郭昊真不愧是‘小博士,老師真的是自愧不如。不過,今天老師要給大家留個作業(yè),課下大家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查找有關(guān)臭氧層的資料,明天上課我們共同來探討這個問題,看看我們能做點什么。好,今天的課就先上到這兒,下課!”
第二天,課堂上精彩的發(fā)言更讓我始料不及的。
生1:臭氧層是地球的保護傘,保護神。
生2:臭氧層是空洞每年都在增大,臭氧層每減少1%,人類的皮膚癌患病率要提高1%。
生3:智利南部,好多動物都莫名其妙地失明了,水中的魚兒得了白內(nèi)障,這都是臭氧層惹的禍。
……
教學反思:
從這節(jié)課,不難看出,學生的“活資源”不可小覷,現(xiàn)代的生活開放而充滿活力,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質(zhì)疑”的知識和能力。這節(jié)課,如果沒有那位不舉手發(fā)言的同學的“沒頭沒腦”的話,我們所有的人,包括我在內(nèi),都不會沿著他的思路,去思考,從另外一個角度,去對神話做出一個新的闡釋;如果不是“小博士”的質(zhì)疑,斷然否定老師,我們所有的老師和同學就不會挖掘出《女媧補天》的深刻的人文內(nèi)涵。當女媧補天的神話已成為嚴峻的現(xiàn)實的時候,我們還不知道怎么做,我們還不知道“補天”的能力人人具備,并且舉手可得。這節(jié)課更讓我們師生都深切地體驗到一點: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樣,在課堂中潛移默化的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更體現(xiàn)了語文藝術(shù)的熏陶作用,這也正是當今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之一。
同時,給我觸動最大的還有一個:教師要給自己一個合適的定位。要確立“要當好先生,先要當好學生”的思想,要有“不恥下問”地虛心向自己的學生學習的精神,才能更好地為學生傳授知識,如果在課堂上教師無視學生的獨特體驗與感受,或者教師回避學生的問題,而按照自己事先設計好的教學計劃向前走的話,教學的結(jié)果可能只是一節(jié)千百年來一成不變的“語文課”。
課堂上沒有師生互動,不讓學生說話,那將是我們課堂上的遺憾,只有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說話”,才能讓笑聲、掌聲、書聲在教室里響起。因此,我們可毫不夸張地說:課堂因?qū)W生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