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妙
【摘 要】本文論述的是李煜詞的抒情特色。李煜懷著純真深摯的感情,抒寫人生經(jīng)歷的真切感受,或用白描,或景中寓情,或直抒胸臆,以及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來提高作品抒情的表現(xiàn)力。
【關(guān)鍵詞】李煜詞 ? ? 抒情特色 ? ?白描 ? ? ?景中寓情 ? ? ?直抒胸臆
李煜的詞是中國古代燦爛文化寶庫中的一份寶貴遺產(chǎn),歷代詞家推崇它,廣大讀者喜愛它。那么它的魅力何在呢?我認(rèn)為,那正是源于他那無與倫比的抒情特色。李詞的抒情特色,具體表現(xiàn)在作者懷著純真深摯的感情,抒發(fā)的是人生經(jīng)歷中最真切的感受,或用白描,或是景中寓情,或是直抒胸臆,以及運用多種修辭來提高作品的表現(xiàn)力,使作品自然明凈,含蓄深沉。
李煜詞中的情如此動人,首先得益于他善用白描手法形象地刻畫人物內(nèi)心活動。王國維稱贊李煜的詞“神秀”。“神秀”在哪里呢?我認(rèn)為,“神秀”就是洗卻鉛華,純用白描手法表達人物內(nèi)在神韻的功力。李詞的語言極為平易,從不用生僻的典故,文清字順,語雖淺而感情卻很真摯。例如《清平樂》:“別來春半 / 觸目柔腸斷 / 砌下落梅如雪亂 / 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 / 路遙歸夢難成 / 離恨恰如春草 / 更行更遠還生”。這首詞是作者思念其七弟的作品。全詞以寫“愁”開頭?!皠e來春半”,點明這是寫離愁;“觸目柔腸斷”五字寫出了相思之苦,這五字毫不掩飾,毫無艱澀之意,卻道出了一片深摯的手足之情。“砌下落梅如雪亂 / 拂了一身還滿?!贝司鋵懪_階下落滿點點梅花,凌亂似雪,落在人身上,拂去一身又來一身,這豈不是詩人愁苦心情的體現(xiàn)嗎?最令人嘆服的是末句“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離恨綿綿,遙無盡期。用隨處生長的春草比作離愁別恨,更說出了愁緒的旋生旋滅,排除不盡的意味,這春草和梅花一樣有相似處,在本質(zhì)上和愁、恨有共通之點。這樣,李煜運用白描手法,以樸素的語言,準(zhǔn)確地刻畫出細(xì)膩的內(nèi)心活動,使作品達到了情景交融、形象鮮明的效果。
李煜詞中的情能引起讀者的共鳴,還在于他采用了景中寓情的手法,把抽象的思維融入景物描寫中,創(chuàng)造出寓情于景的藝術(shù)境界。如《烏夜啼》:“桃花謝了春紅 / 太匆匆 /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fēng)。胭脂淚 / 相留醉 / 幾時重 /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贝嗽~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惆悵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是即景抒情的佳作。起句“桃花謝了春紅”,寄托出作者的傷春惜花之情;結(jié)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一氣呵成,益見悲慨。“人生長恨”似乎不僅僅是抒寫一己的失意情懷,而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匯和濃縮了無數(shù)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嘆??梢哉f,正因為李煜把不盡的情思融入具體可感的景物當(dāng)中,達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從而達到了震撼人心的藝術(shù)感染力。
另外,李煜還善于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把心底的苦痛悲哀直接宣泄出來,造成激蕩人心的藝術(shù)效果。李詞的最大魅力在于高度融合了真摯的感情,把沉積于胸間的亡國之痛、思國之悲直接抒發(fā)出來,揭示人生無常、美景不再,引起讀者“總是在失去以后才想再擁有”的強烈共鳴。比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 / 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边@首詞直抒胸臆、深沉凄婉,語言明白如話又非淡而無味,抒發(fā)了詞人當(dāng)階下囚之后無窮無盡的哀怨。
可以說,直抒胸臆這一手法貫穿于李煜的許多作品中。如《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中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這是以重筆直抒胸臆,點出自己的離愁。他的離愁,不是一般男女的離別之愁,而是失去故國的深愁長恨。這樣的深愁長恨,心中該是什么滋味呢?“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別是”就是不同于一般。這是君主變囚徒的滋味。這種滋味,后主親自嘗試,尚且說不出;凡人未能嘗試,如何能說清?此所謂“無聲勝有聲”,此種無言之痛,更甚于痛哭流涕之哀。這就是李煜的抒情方式,其撼人心魄的魅力可見一斑。
最后,李煜還善用比喻、對比、象征等將自己的情感抒發(fā)出來。我認(rèn)為,李煜在抒情技巧方面最為出色的是比喻。例如前面提過的把“離恨”比作春草,寫出了離恨綿綿,旋生旋滅,那是不用說了。他尤喜用水來作喻,模擬他心中的愁恨。在他的筆下,水和恨融成了一體,水的深度和強度也就是恨的深度和強度。例如“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等等。這些詞句,通過水流的模擬,不僅賦予了愁恨以形態(tài)和動態(tài),而且仿佛有著水的聲響,你會感到一種節(jié)奏、一種旋律在字里行間行進、回蕩。至于對比、象征手法的運用,也是相當(dāng)出色的,如《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等,這里不一一細(xì)說了。由于李煜把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同高度的藝術(shù)技巧結(jié)合起來,使他的詞作無論是傷春離別,還是心懷故國的情思,都寫得哀感動人。
總的來說,李煜把詞這種特別適宜抒情的詩歌形式發(fā)揮到了極致。他不但敢于把激情化為詞,也善于把激情化為詞。感情本身多么深厚,他就表現(xiàn)得有多么深厚。有人說,優(yōu)美的建筑是凝固的音樂,那么,李煜的抒情詞就是凝固的感情。李煜,這位“詞中之帝”,他的詞必將在我國文學(xué)史上長久地綻放出奪目的光彩。
【參考文獻】
[1]游學(xué)恩等主編.中國文學(xué)史[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4.
[2]王國維.人間詞話.
[3]河北師范學(xué)院編寫.語文知識詞典[S].
[4]萬云駿編寫.唐宋詞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