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姚芳
經常能聽到老師們煩惱地說起學生寫作雷同的現(xiàn)象,比如寫到小姑娘,就寫“白白的皮膚,大大的眼睛,黑黑的長發(fā)”,哪怕寫作的對象其實是個黑妞;寫到好品質,就千篇一律地寫拾金不昧或者舍己救人,卻視而不見班級里圖書管理員為大家服務的辛苦,分菜分飯同學日復一日無怨無悔的付出……這種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寫作雷同現(xiàn)象并非發(fā)生在個別學生身上,可以說在學生當中普遍存在。
學生為什么喜歡說言不由衷的話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生普遍把寫作當成一項負擔,從心底里認為這是一項為完成任務而完成的作業(yè)訓練;其次,目前的部分寫作教育對小學生的要求過高,要求孩子寫脫離真實、遠離自然的生活場景、社會場景,而不是孩子內心的真實感受,從而造成小學生作文中空話、套話比較多,真情實感比較少。其實,孩子學習寫作,不是為了寫出華美的文字,不是為了成為文學家,是為了表達、交流、應用,是為了從生活的點滴中獲得感悟和體會。所以筆者認為,在小學這個作文的起步階段,要引導孩子用兒童的視角去觀察,用兒童的感觸去體悟,用兒童的心靈去表達,引導孩子說真話、說小孩子的話,要讓他們明白學會真實自然地表達,才是寫作的最大技巧,才是真正的個性表達。
一、正確看待“我”的形象。學習我手寫我形
寫出真“我”是個性表達的基礎。對于小學生來說,“我”是最熟悉的,也是最有話語權的,是學生寫作的素材庫,可是卻常常被忽視,學生常常舍近求遠,舍易求難去尋求自以為精彩的內容。引導學生珍視自“我”身上的寫作價值,認識自“我”,了解自“我”,學寫自“我”,是學生寫出真我,學會個性表達的重要內容,也是解決雷同作文的重要步驟。
三、四年級經常會有介紹自我、描寫同學一類的寫作要求。這時學生可以抓住優(yōu)勢特長進行描寫:如可以寫“我”鋼琴彈得特別棒,平時怎樣練琴,取得多少榮譽;可以寫“我”喜歡閱讀,經常孜孜不倦、廢寢忘食看書的場景。但是,班級里不僅只有明星學生,還有很多默默無聞的學生,更有一些問題學生。此類學生,沒有這樣的經歷可寫,怎么辦呢?沒有這樣的經歷可寫,也可以寫平凡人的不平凡,普通人的不普通。“高大上”的確讓人羨慕,小缺點也親切可愛。如有的學生愛哭,作業(yè)做不好哭,考試成績差哭,家庭作業(yè)本子忘記在家里了也哭;有的學生不善溝通,不小心撞別人一下,不會主動道歉,最后還和對方打起來了;有的學生上課愛講空話,自己的問題發(fā)現(xiàn)不了,別人一說話他卻喜歡管閑事……這些小問題真實地存在于班級的學生身上,他們對這些題材再熟悉不過了,寫起來自然是得心應手。每一個“我”都真實存在,有長處,有缺點,有脾氣,有個性,真是一個取之不盡的題材庫。
常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有了“米”之后,再討論怎樣燒,肯定簡單多了。教師要做的就是對學生選材的肯定和必要的引導。教師可能會擔心學生們寫反面題材不健康,會影響他們的成長,事實上,這些問題都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階段,教師稍加引導即可。寫缺點是為了更健康,寫陰暗是為了更陽光。真實地寫一寫“自己”的缺點,看一看“自己”的行為,議一議有什么問題,想一想可以怎樣改進,或許效果會比寫檢討書來得更春風化雨。這就是所謂的“以文化人”。
二、客觀看待“我”的周圍。學習我手寫我境
任何一個“我”都是與周邊的環(huán)境緊密相連的。寫出真實富有個性的“我”必然離不開“我”學習生活的客觀環(huán)境。客觀看待這種熟悉而又陌生的環(huán)境,學習真實描寫是引導學生寫出真我,學會個性表達的又一重要內容。
比如寫《我的家鄉(xiāng)》這一類的題材。學生常常習慣性地去寫自己的家鄉(xiāng)多么美,山多么青、水如何藍、空氣如何清新,諸如此類。假如真的美當然應該引導孩子寫好那獨樹一幟的美麗??墒聦嵣希芏鄬W生特別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周邊生活環(huán)境并不理想,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卻讓學生拼命描繪美麗的家鄉(xiāng),這無疑是讓學生把寫作文和講假話聯(lián)系在一起。假如學生長期經受這樣的訓練,怎么可能懂得個性表達,怎么談得上對作文的興趣。那何不讓學生根據(jù)真相來寫呢?假如家鄉(xiāng)的河很臟,就讓學生寫家鄉(xiāng)的河有多么臟,為什么會這么臟,以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希望,不也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嗎?又如家鄉(xiāng)的交通比較擁堵,就讓學生寫出堵車的“盛況”,這么堵的原因以及自己的建議,一樣也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根據(jù)實際情況寫作,引導學生說真話,才不會讓學生覺得無所適從,而且,學生也能在實實在在的表達中提高寫作能力,并最終在真實表達的基礎上學會個性表達。同時還會讓學生有一吐為快的愉悅,有痛快淋漓表達的成就感,享受到作文的快樂和喜悅。
三、真誠體會“我”的內心,學習我手寫我心
通常說,文章有真情才能夠感動別人。可是,情是摸不著、看不見的,特別是對于一些不善于溝通的學生來說,這比寫客觀的環(huán)境、人物更難。要真正把“我”寫活,把“我”的周圍寫好,更需要學會情感的體悟和心靈的表達。真誠地描寫內心世界,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個性化的表達。
語文教材第八冊第二單元的作文,安排的是讓學生們寫自己的心里話。大部分的學生都選擇了媽媽或者好朋友來傾訴自己的心里話??墒聦嵣希灿泻芏鄬W生平時不習慣跟父母交流,甚至連自己的媽媽都從來不溝通。而一些外來務工家長,平時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跟孩子做情感上的交流。所以這種心里話,這些學生并沒有真正的體驗過。讓他們來寫這類作文,很有難度。此時教師應想辦法把習作內容與學生平時熟悉的生活、學習、勞動情境結合起來,特別是與一些偶發(fā)事件結合起來,這是打開學生心靈,開展情感作文教學的重要手段。
作為教師,抓住集體勞動、班隊活動、課間活動、偶發(fā)事件等契機開展類似的引導,讓情景再現(xiàn),在真切的環(huán)境中引導學生感受體會,是打開學生心靈,開展情感作文教學的好時機。其實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小九九”,無論是誰,都是從幼稚逐漸走向成熟的,遵守紀律、為人著想也都是需要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學習和體悟的!自私也好,小心眼也好,也都是成長的過程,寫下來,看一看,悟一悟,也許會成長得更快呢!
雖然說寫作是一項作業(yè),是一項訓練,但是,假如教師有一個寫出真我的宗旨在心中,引導學生觀察真人真事真情,鼓勵學生寫出真人真事真情,學生們的作文就不會只是一項作業(yè),不會只是一項訓練。因為人本身就有表達的欲望,就像是把小孩子放在有人的地方,他最終都能學會說話一樣。當學生們真正懂得寫作是寫自己想說的話,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寫作要珍視自己的獨特感受,就會慢慢學會我手寫我形,學會我手寫我境,學會我手寫我心,也就會因為真實自然地表達而實現(xiàn)個性寫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