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創(chuàng)波
摘 要 近年來,隨著廣西政府農田水利工程的實施,旱田地已成為甘蔗種植的主要地區(qū)?;诤堤锏厣鷳B(tài)特點及廣西甘蔗“雙高”基地建設要求,在種植甘蔗時,需從優(yōu)質化選種、規(guī)模化經(jīng)營、現(xiàn)代化水利、機械化生產及病蟲害防御5個方面進行考慮,以期加快推進33.33萬hm2優(yōu)質高產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設。
關鍵詞 甘蔗;高產栽培技術;旱田地
中圖分類號:S566.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6)06-00-02
甘蔗是一種溫帶和熱帶農作物,適宜在陽光充足/雨量充沛以及土壤營養(yǎng)價值較高的環(huán)境中種植。甘蔗種類有糖蔗和果蔗2種,糖蔗主要作用是用來制糖,果蔗主要是用來新鮮食用。甘蔗中除了含有豐富的糖分外,還有各種維生素、有機酸、脂肪、鐵和蛋白質等物質,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中國是世界上主要的甘蔗種植國,而廣西以其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成為當前我國最大的甘蔗生產地。當前,甘蔗已經(jīng)成為廣西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主要產業(yè);同時,種植甘蔗也是廣西農民一種主要的增收方式。為此,研究甘蔗種植的關鍵技術、創(chuàng)新甘蔗種植方式,對實現(xiàn)廣西甘蔗種植的“雙高”目標有重要意義。
1 靈山縣甘蔗種植背景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靈山縣位于北回歸線以南,是欽州市所管轄的一個縣。靈山縣屬于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點為:全年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大約為1 650 mm,每年無霜期平均329~354 d;氣候溫暖,年總積溫在7 800~8 200 ℃,年平均氣溫為22 ℃,最低氣溫也在10 ℃以上,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條件十分適合甘蔗的生長。201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為了促進廣西制糖行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高本自治區(qū)糖業(yè)在國內乃至國際上的競爭力,在充分總結過去幾年“雙高”基地建設經(jīng)驗的基礎上,提出新的《2015年廣西雙高糖料蔗基地建設實施方案》。依據(jù)實施方案,廣西自治區(qū)政府將主要從種植良種化、經(jīng)營規(guī)?;?、水利現(xiàn)代化以及生產機械化4個方面改進甘蔗生產現(xiàn)狀。此外,由于病蟲草害是旱田地旱田蔗種植過程中主要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因此,在研究時,將病蟲草害的防御也作為旱田地甘蔗種植的主要技術。
2 旱田地甘蔗高產栽培的技術措施及效益
2.1 優(yōu)質化選種
為了達到高糖高產的目的,在選種時,要充分考慮甘蔗品種的含糖量、產量、宿根性、抗逆性、適應性,及制糖工藝品質等特點。目前,全國各地存在許多優(yōu)質品種,如新臺糖22號、福農39號、桂糖31號、桂糖42號、云蔗05-51、粵糖60號、粵糖00/236和粵糖93-159號等。在選擇過程中,要依據(jù)各個品種的特性,結合氣候條件、土壤肥力、管理水平以及灌溉條件等選擇適宜的品種。以粵糖93-159號為例,該品種是由廣州甘蔗糖業(yè)研究所培育的品種,適合旱田地種植,具有萌芽率高,宿根性強、生長快、分蘗力強、莖徑均勻,無效莖少等優(yōu)點。含糖量最高可達18%,平均667 m2產量為7 485 kg,還具有很強的抗病蟲害能力,是廣西靈山縣最常選用的甘蔗品種。甘蔗被砍伐后,留在地下的蔗芽在適當?shù)沫h(huán)境下萌芽出苗,成為新的蔗株,即宿根蔗。宿根蔗的狀況直接影響到甘蔗下一年的總產量。影響甘蔗宿根性的主要因素是遺傳,因此,在宿根蔗栽培配過程中,要注意選擇宿根性較強的甘蔗品種。此外,還要注意種好新植蔗,加強宿根蔗的田間管理等。
2.2 規(guī)?;?jīng)營
規(guī)模化經(jīng)營不僅是甘蔗種植的目標,也是我國農業(yè)現(xiàn)代化的目標。在規(guī)?;?jīng)營過程中,首先,要積極開展“小塊并大塊”平整耕地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為了保證大中型機械作業(yè)的順利進行,基地單幅地塊坡度不應大于13°。道路建設要滿足機耕需求,使農機能夠在地頭完成回轉作業(yè),并且保證甘蔗運輸車的正常通行。其次,要按照“依法、有償、資源共享”的原則進行土地流轉或土地整合。土地流轉實現(xiàn)甘蔗規(guī)模種植的模式主要有兩種:“企業(yè)+農戶”模式及“政府+企業(yè)”模式。前者是農業(yè)產業(yè)化進程中一種最主要的形式,在提高企業(yè)的效率降低經(jīng)營成本的同時,可以提高農戶的生產積極性。而后者是一種經(jīng)濟實力較強的運營模式,起到引領產業(yè)發(fā)展的作用。
2.3 現(xiàn)代化水利
甘蔗對水分的需求很大,為此,在施肥的同時必須保證甘蔗有足夠的水分。據(jù)調查,每噸甘蔗平均需水量為150.2 t。而甘蔗的需水量會因土壤、氣候、耕作技術及生長期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依據(jù)甘蔗各方面的特點,采用不同的灌溉技術,也可以達到增產的效果。在農作物灌溉中,常用的作物灌溉技術有滴灌、噴灌以及溝灌3種。滴灌技術更適用于干旱缺水土壤,它對水的利用率可以高達95%;同時,可以結合施肥,使肥料的利用率提高1倍以上。噴灌對水的利用率在滴灌和溝灌之間,其最大的優(yōu)勢是不受地形的限制,對各種地形的實用性強,可以調節(jié)地面氣候且對土壤結構的破壞小。種植人員要根據(jù)甘蔗品種、地形、土壤和氣候等特點選擇不同的灌溉技術。鑒于靈山縣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區(qū),降雨量大而集中,旱、澇交替激烈;同時,為了便于機械化耕作。水利工程建設建議采用以深溝速排為主,輔助定點噴灌的水利配套工程。
2.4 機械化生產
要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機械設備,推廣使用可靠性好、適應性強和性能優(yōu)良的甘蔗耕作機械設備,實施旱田地機械一體化種植和收獲、深耕深松、中耕追肥除草和中耕開壟松蔸等技術。以深耕深松和中耕技術為例,由于甘蔗的根系發(fā)達,大部分根系在距地表30 cm的土層中,土壤的蓄水、通氣及保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甘蔗的抗旱耐旱能力。通過機械深耕深松可以很好地提高土壤的蓄水、通風能力,進而極大的改善甘蔗的生長環(huán)境,實踐證明,采用深耕深松可以將甘蔗的萌芽率提高11%,667 m2產量增產18.7%。其方法是借助拖拉機牽引深耕犁,將土層翻耕30~45cm,然后借助圓盤耙或旋耕耙將土塊破碎,形成較為平整的土壤。而中耕機械的使用,能夠在中耕地過程中施肥及時拔除雜草,避免雜草與甘蔗爭奪土壤養(yǎng)分,年底收獲后實行機械中耕開壟松蔸利于宿根蔗萌發(fā)高質量分蘗和施用基肥作業(yè),還能大大提高甘蔗宿根性能。
2.5 病蟲害防御
由于廣西特殊的地貌地形以及溫和濕潤的氣候條件,使得甘蔗病蟲害頻發(fā)。甘蔗病害主要有線蟲病、花葉病、齒條病、眼點病、風梨病、赤腐病、白條病及黑穗病。甘蔗蟲害主要有:金針蟲、甘蔗螟蟲、薊馬、棉蚜、象鼻蟲、蔗蝗、白蟻和金龜子等。在防治時,要以預防為主,按照“安全、經(jīng)濟、低污染、高效”的原則進行。例如做好蔗種消毒,在甘蔗幼苗期,尤其要注意對地下害蟲的防御。在播種時需用10%的二嗪磷顆粒劑按以15 kg/hm2的量與75 kg細潮土攪拌均勻,以播撒的方式施于甘蔗周圍。在每年的春末夏初,即3-6月是蔗螟高發(fā)期,可以通過使用先正達“福戈”3 000倍液以150~250 g/hm2的量向蔗苗噴灑1~2次,間隔時間2個月,兼治蚜蟲、薊馬。8-10月,建議最好能使用智能無人機飛噴1~2次,也選用“福戈”等類型的持效期長、低毒高效的新型農藥。除了及時有效的預防外,科學的栽培技術也可以提高蔗株的抗病蟲害能力,如選擇抗蟲害能力強的品種、對種子進行消毒、及時清除病株、實行輪作種植、實行開壟曬地、中耕除草等。
3 結語
糖既是一種重要的營養(yǎng)成分,也是醫(yī)藥業(yè)、化工業(yè)的主要原材料,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甘蔗種植具有極高的市場潛力。同時,廣西人民政府提出的甘蔗“雙高”基地建設方案,也為廣西甘蔗種植帶來了新的機遇。對于在旱田地種植甘蔗的農戶而言,要想實現(xiàn)“雙高”目標,除了考慮選種、經(jīng)營、水利、生產和病蟲害防御等方面的栽培技術外,追肥施肥、防寒保暖以及收割加工等環(huán)節(jié),都是在旱田地種植過程中必須要考慮的環(huán)節(jié)。
參考文獻
[1]陳月桂,吳建濤,楊俊賢,等.廣東省甘蔗產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2(5):165-168.
[2]陳強.淺談甘蔗產業(yè)化種植技術集成研究之我見[J].廣西蔗糖,2011(4):3-5.
[3]李榮娟.試論如何加快廣西柳城縣甘蔗種植業(yè)發(fā)展[J].吉林農業(yè)C版,2011(5):6-6.
[4]農生平.旱地甘蔗高產栽培技術探討[J].廣東科技.2014(8):163.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