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金蓮
【摘 要】初中美術欣賞課在提升學生審美意識、鑒賞能力和陶冶學生情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隨著人們對美術欣賞課重視程度加深,如何提高美術欣賞教學質量日益成為各初中美術教師競相追逐的目標。
【關鍵詞】初中美術;美術欣賞課
美育是整個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美術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更是擔負著雙重任務。一方面,它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素質的任務,另一方面,它在完善學生人格、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方面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教師應牢牢把握住審美教育這條主線,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這是每一位美術教師應負的教育責任。 一節(jié)好的美術欣賞課應該是內容豐富的,應讓學生學到許多書本之外的知識;好的欣賞課同時也是引人入勝的,可以引導學生逐步建立正確的審美觀、世界觀。
一、初中美術欣賞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學校增設了美術欣賞教學這一內容,實踐教學中去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了,但是在實踐中也存在不如意的地方,以下將對欣賞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一)欣賞內容和學生年齡不符
很多美術老師認為欣賞教學理應讓學生欣賞高雅的作品,難度越大的作品越具有欣賞價值。這種教學標準對學生來說很難,如果選用的作品和學生的當前學習能力和年齡與較大的差距,學生在欣賞中達不到教師的要求,無法自主理解欣賞內容,在學習中找不到如破口,長此以往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下降,嚴重影響教學進度。
(二)教學目標不明確
欣賞教學本事鍛煉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審美能力,在教學中一定要明確教學目標,不能盲目教學。但是當前欣賞教學中目標不明確的情況時有發(fā)生,學生在學習中找不到重點,即使欣賞的再多也沒有效果。在欣賞課中學到《中國玉器》,欣賞玉器是個難度較高的學習任務,很多學生欣賞后并沒有理解本課的內容,當老師提出知識點后,學生回答不上來,因此要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事先上網對有名氣的玉器進行了解,比較分析,學生會受益匪淺。
(三)欣賞重點不突出
教學重點不突出是當前欣賞教學主要表現(xiàn)之一。在欣賞美術作品時,會涉及到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的經歷以及年代等,在教學中老師將所有的內容都系統(tǒng)的介紹一遍,教學重點不明確,學生對每塊知識都有大致的了解,每方面都略懂一些,但是僅了解大概內容,導致學生對整體知識的認識不明確,自身學習能力止步不前。
二、提高初中美術欣賞式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加強教師對美術欣賞教學的重視程度
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唯考試獨尊”的影響,很多初中美術教師不僅不注重美術欣賞教學實踐與開展,反而抱著“給文化課留出額外學習時間”,希望學生考上優(yōu)質高中的悲憫心態(tài),適時讓出美術欣賞課,長此以往,初中美術欣賞教學質量提高成為一紙空文。因此,教師應加強對美術欣賞教學的重視程度,從內心深處認識到美術欣賞教學實施對學生全面深刻理解美、提高藝術鑒賞力與綜合審美素養(yǎng)等的重要性。同時教師應該意識到,只有提高初中美術欣賞教學質量,才能為全面提升學生素養(yǎng)、陶冶學生情操、挖掘學生潛能,使學生逐步成長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綜合性人才奠定基礎。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任何教學活動離不開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為了達到理想的欣賞教學的效果,老師要發(fā)揮自身引導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選取學生感興趣的欣賞教材,與學生產生共鳴。在欣賞課中學到《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學生容易看出作品中人物的職業(yè)、生活狀況,感受到沉重、壓抑的氣氛,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可收集伏爾加河的相關圖片,收集當時人們生活狀況的影像資料,讓學生在圖片和影像資料的幫助下對本課內容有更充分的了解。此類教學方法比單一書本教學效果好的多,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主觀能動性得到發(fā)揮,隨之提升自身學習能力。
(三)美術欣賞教學應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lián)系
在初中美術欣賞教學中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lián)系,要求教師這樣入手:一是充分發(fā)揮實踐性賞析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在欣賞經典、優(yōu)秀美術作品時,學生不僅要對該藝術作品的文化背景、文化內涵與藝術家情況進行了解,還要靜靜欣賞與領悟作品帶來的視覺沖擊,通過實踐欣賞實現(xiàn)與藝術家的情感交流。例如,在對波提切利的作品《春》的實踐欣賞中,教師可以給予學生足夠作品欣賞空間,學生通過靜靜欣賞這幅作品,在與波提切利的心靈碰撞中,歸納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深刻寓意,提升學生學習信心。二是引入討論賞析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旨在激勵學生通過將審美感受分享給他人,并與之討論的方式提升自身審美鑒賞力,從而提高美術欣賞效率。
(四)比較法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如果有了精彩的引入,那么設計的教學也就能夠比較順利地進行。在欣賞中國民間美術作品時,要讓生活在現(xiàn)代電視、電腦游戲的學生去關注并認同民間美術,應采用現(xiàn)代中學生較為熟悉的事物為切入點,才容易被接受。如可以先讓同學們欣賞一首英文歌曲和一首中國民歌,并讓他們對兩首歌曲的風格進行比較,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喜愛流行的英文歌曲,并以為中國民歌“太土氣”,以至于不愿接受,甚至產生排斥的心理。這樣就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們思考,我們今天要欣賞的中國民間美術是否也遭到同樣的厄運?為什么一些原本有著優(yōu)秀傳統(tǒng)和濃郁特色的民族、民間藝術逐漸被所謂的現(xiàn)代人淡忘?為什么它們經過漫長的歷史長河的沖洗,卻依然能完好的保存下來呢?通過一系列問題的提出讓學生思考,從而創(chuàng)設一種漸入式的心理引導,以消除他們的排斥情緒,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一步的教學活動鋪平道路。
(五)營造溫馨活躍的美術欣賞課教學氛圍
傳統(tǒng)美術欣賞教學氛圍呆板、枯燥、乏味,很難激發(fā)學生美術學習興趣與積極主動性,因此,初中美術欣賞教學中,營造溫馨活躍的課堂氛圍很有必要。教師應做到兩點:一是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用言行舉止影響與感染學生。教師要尊重學生,關心、愛護和體貼學生,面帶微笑為學生上課,用自己的熱情驅散學生心靈的霧霾,幫學生跨越美術學習中的鴻溝,實現(xiàn)師生心理共融,使學生信任教師,主動與教師交流對話。通過此方式提高學生美術欣賞興趣,激發(fā)學生美術欣賞動機。二是教師通過多樣化直觀教學手段的運用,調動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與教師產生情感共鳴。如范畫欣賞、投影運用、故事講解、音樂配置等方式教學效果明顯,可營造溫馨和諧的美術欣賞課教學氛圍。
(六)提高審美感知,繪出精彩大千世界
事實證明,一切美的根源都來自于社會生產、生活實踐。課堂上,我經常引導學生欣賞,尤其是能夠體現(xiàn)勤勞而樸素的生活之美的藝術作品。如賞析羅中立的油畫《父親》。畫家以深沉的感情,用巨幅畫的形式,借超寫實主義手法,刻畫出一個勤勞、樸實、善良、貧窮的老農的形象。這不僅讓學生領略到寫實主義的藝術表現(xiàn)魅力,而且明白作品中的“父親”,其實就是我們的衣食創(chuàng)造者,正是他們辛勤的勞動,才養(yǎng)育出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他才是我們精神上的父親!有了這樣的情感基調,加之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兩相對比,對于作品的內涵自然就不講自明了。
總之,初中欣賞教學實踐是當前美術教學的重點,教師要以促進學生終身發(fā)展為目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開展多種教學活動,準備符合學生欣賞力的作品,控制內容的難度,突出教學重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于偉偉.中外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策略比對[D]. 遼寧師范大學 2009.
[2]向宏年.中學美術欣賞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 華中師范大學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