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娜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三部分 “實施建議”中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庇纱丝梢?,習作是學生生活的需要,提高作文教學實效是我們的當務之急。我的做法如下:
一、讓習作貼近學生的生活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尤其是近五六年來,學生生活猶如一潭死水,學生習作時根本“無米可炊”。當今的孩子不管是城里的還是農(nóng)村的,都已成為“太上皇”,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對他們倍加疼愛,基于安全考慮,一切活動取消?;谶@種現(xiàn)狀,我們就得想方設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豐富多彩的校內(nèi)外生活。
1、豐富學生的校外生活
(1)讓節(jié)日煥發(fā)光彩
我們的教育對象活潑好動,可塑性很強,他們正處于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培養(yǎng)階段,我們就要把思想教育和習作訓練融于活動之中,寓教于樂了。如我們的民族節(jié)日,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去觀察去體驗節(jié)日的風俗習慣,人情往來,積累寫作素材。學生才能寫出富有情趣的習作。
(2)讓學生走向自然
去感受大自然之神奇,去欣賞祖國的錦繡河山,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去觀察日月星辰,春夏秋冬,花草樹木,鳥獸蟲魚。從而培養(yǎng)敏銳的觀察能力。
如春天,就及時引導學生到大自然中觀察春天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天氣變化、人與事的發(fā)展變化等,然后寫觀察日記。這樣學生寫出的習作就會有獨特的感受。
(3)讓學生走向社會
這樣就擴展了學生的生活空間,使學生在接觸社會,深入社會中,留心觀察,真情體驗,真正做到我用我筆寫我心。
(4)讓學生做生活的小主人
葉圣陶在論及好文章與生活材料的關(guān)系時,特別強調(diào)從“留心自己的生活”中去獲得真實的材料,也就是“有所為而作”。因此,指導生活就是指導學生多做、多練、多“玩”。如做家務,洗衣做飯、喂豬喂雞;干農(nóng)活,插田割禾,放??巢?;文明有禮,孝順謙讓;做小制作、彈奏樂器、唱歌跳舞、體育鍛煉、搞小試驗等等。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思”、玩中“悟”。一邊做,一邊想,用心靈去實踐、去體會、去感受、去創(chuàng)造。在痛快淋漓的”玩”中獲得豐富多彩的素材。在不知不覺中你會有一種欣慰在心頭,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原本是這樣妙趣盎然。大千世界蕓蕓眾生,是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你還發(fā)愁沒內(nèi)容、沒材料可寫嗎?
2、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
(1)豐富班隊活動
如隊日活動、運動會、流動紅旗評比、隊列廣操比賽、出板報、辦小報、“六·一”才藝大賽、“巴市環(huán)境衛(wèi)生工程”等等,而且要把這些活動做強做大,下足功夫。
如“六一”書畫大賽、田徑運動會。首先,我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賽前請名師給予指導,平時,老師參與訓練;比賽時,鼓勵學生努力拼搏,積極組織拉拉隊為他們加油、鼓氣,賽后給予肯定和安慰。
活動期間或過后,馬上指導習作,讓學生即興創(chuàng)作,這樣學生就能“我用我筆寫我心了”。而且百分百有感而發(fā),習作起來就得心應手了。
3、捕捉生活“生成”
我們的日常教學中經(jīng)常會發(fā)生一些突發(fā)事件,作為老師就要緊緊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學生說話寫話,培養(yǎng)正確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如值日生放學不掃地,致使班上流動紅旗丟失;某某與某 某學生因點小事大打出手;上學因公車誤點遲到;亂扔垃圾被環(huán)保小衛(wèi)士逮個正著等。這些“生成”,學生非常感興趣,只要我們能及時引導,它們就會成為學生的習作大餐。
這樣,學生也就有了對世界和生活的認識和感受了,作文也就有了“源頭活水”了,就不愁“無米可炊”了。這樣,隨時隨地記錄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新體驗,成長經(jīng)歷,心里困惑,寫得多,練得多,習作水平自然會提高,熟能生巧啊!
二、整合單元習作教學順序和內(nèi)容
1.我們現(xiàn)在用的是蘇教版的教材,他的習作安排有許多與單元課文不一致,有一些習作內(nèi)容與我們的生活實際也不相符合。因此,開學之初,我們就應對整冊教材的習作做好安排,看哪些習作可與本學期學校開展的活動有關(guān),就將它們整合在一起。
2.對于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的習作,我們要做適當?shù)男薷?,甚至刪除。避免學生無話可說,瞎編亂造。如蘇教版第九冊最后一個單元習作:說說自己的名字,并說說自己名字背后的故事。
有些學生回家請教后說:“老師,我媽媽說我的名字背后沒有故事?!焙髞砦疫@樣修改補充了習作要求:若名字背后沒故事的同學可說說自己喜不喜歡現(xiàn)在的名字,為什么?若不喜歡,你想改什么名字,為什么?這樣,這部分學生也興奮起來了,也有話可說,寫出了極為有趣的作文。
3.每次習作前,一定要讓學生有所準備。如寫《童年趣事》,就先讓學生回去與父母一起回憶自己的童年,積累素材,或上網(wǎng)查查資料,看看別人是怎樣寫的。這樣,就能降低學生習作的難度,提高他們的寫作興趣。
一句話,我們的習作教學一定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沒有體驗的,我們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去體驗。學生才能有感而發(fā),有話可說。這樣才能達到讓學生樂于表達和易于表達的目的。
三、有計劃的地進行讀寫結(jié)合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借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作文的技巧?!笔堑?,新教材的許多課文都文質(zhì)兼美,既有著非常優(yōu)美的文學語言、精巧的作品構(gòu)思,也飽含著作者深厚的情感體驗,凝聚著編寫老師的一片心血。它交給了我們造句、構(gòu)斷、謀篇,觀察、敘述、描寫、說明、抒情等基本的表達方法。因此,我們進行閱讀教學時,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潛在價值,賦予傳統(tǒng)的“讀寫結(jié)合”新的力量,讓老枝重新長芽吐蕊,讓閱讀和寫作比翼齊飛。
《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常言說,課內(nèi)打基礎,課外求發(fā)展。教師在努力提高課堂閱讀教學效率的同時,必須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使課內(nèi)外閱讀有機結(jié)合起來。
提高作文教學實效,積累是基礎,方法是關(guān)鍵,舉一反三是發(fā)展,評價是催化劑,他們?nèi)币徊豢?。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我們廣大語文教師既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還要在作文教學中不懈努力,不斷探索新思想,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