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笑榮
根據(jù)我們農(nóng)村中學的實際,要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務必抓好對“中下層生”的轉化,如果只顧抓幾個所謂“尖子”,素質教育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如何加強對“中下層學生”的輔導,全面提高農(nóng)村中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首先,必須要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其次,還必須要規(guī)范教學行為,優(yōu)化教學手段,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每個人教育工作者必須更新觀念,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才能把所有的學生培養(yǎng)成有用的人才。陶行知先生告訴我們“要待學生如親子弟”。首先要認識他們,發(fā)現(xiàn)他們的特點,而施以適宜的肥料水分陽光,并除害蟲,這樣,他們才會欣欣向榮。遵照陶行知先生的教示,我在認識他們、親近他們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他們的特點:大多數(shù)人是“不學”、“怕學”、“厭學”。從表面看似乎不同,其實歸根結底都是包括:學習目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所導致的。
針對以上原因,我采取了相應的措施,著重從以下方面進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
一、要充分發(fā)揮化學學科的特點,誘發(fā)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習興趣
偉大的科學家愛伊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說得好:“使一個學生對一個學科有興趣的最好方法,是使之知道這個學科值得學習?!被瘜W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自然科學。利用“中下層生”好奇的心理,可以誘發(fā)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習興趣,從而逐步引導,已達到提高質量的目的,在最近的幾年教學過程中,我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開門紅”、給學生“見面禮”。俗語說:“好的開頭往往是成功的一半”。“緒言”課是學生學習化學的第一課,是初三學生進入化學的第一步?!叭腴T看人意”,在他們?nèi)腴T之際你若能給一份厚厚的“見面禮”,肯定“滿面春風”。所以第一課一定要上得好,上得成功就是“見面禮”。筆者把原來大綱安排的一節(jié)課分為二節(jié)課來講,不急于講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而是先聲奪人,一開始就為他們表演了“清水變牛乳”、“火柴自然”、“魔棒點燈”、“燒不壞的手帕”等有趣的化學實驗。通過生動的語言、風趣的動作,把幾個實驗渲染得引人入勝,及時因勢利導,介紹我國的化學史和化學成就,使他們初步認識到:化學是振興中華的需要,是四化建設的需要。通過一套一套像魔術般的誘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化學的動機,激發(fā)了學習化學的興趣。每當學完這一課,學生總是喜形于色,圍著老師說:化學真“勁”!我便說:“只要你們愛學習更“勁”的還在后頭”!
(2)改革課堂實驗,激發(fā)學習興趣。化學是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以往的演示實驗是老師一手包做。實行教改,可試著由“中下層”上講臺,復雜的實驗以老師為主,學生幫手;一般的有他們做,老師在一旁指導。由于事先已叫他們預習,個別愛面子的還先在老師面前“彩排”一次。當他們在大家面前成功地表演了實驗,個個都覺得有光彩,什么“不學”、“厭學”的思想早已煙消云散。每次實驗,“中下層”都爭著說:“老師,我有預習,讓我來?!边@就達到了預習的目的,也就“要我學”逐漸轉向“我要學”了。
(3)化繁為簡,喚起興趣。初三化學入門的概念多,化學用語也多,有的較抽象、繁瑣,難以記憶?!爸邢聦由钡奶攸c是“怕記”、“怕背”,要他們死記硬背就會知難而退。我常常幫他們將難記得整理歸納為口訣或順口溜,如把常見元素的化合價編成化合價歌;金屬活動順序表編成順口溜;酸、堿鹽的溶解性編成規(guī)律等等。繁瑣的東西變得簡明了,學生也就有興趣去記憶,學習起來就容易了。
(4)寓情于教,感化興趣。初中學生是十幾歲的少年,可塑性強,他們的行為容易受情感和情緒支配。他們最喜歡的科目,往往也是最喜歡的老師所任。老師應經(jīng)常對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平時多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要待學生親如子弟”。課堂上提問要有分寸,態(tài)度和藹。提一些適合他們回答的問題,答對了,說:“答得好,你有進步,請坐下。”答對一半,則說:“前面答得很好,莫緊張,再從其他方面想想看?!睂W生得到安慰、鼓勵和提示,調整思路,結果便可答對了。即便答不上來,也要滿面春風地說:“沒關系,慢慢學,請坐下?!庇美蠋熣嬲\的情感去感化他們,使他們感到老師的心目中有他們的位置,老師和藹可親、可敬,因而對老師所教的科目也就感興趣了。像這樣寓情于教,師生產(chǎn)生和諧共鳴,能發(fā)揮出“中下層生”的潛力,提高學習質量。
二、創(chuàng)設良好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和健全人格情感目標的誘達)
所謂教學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圍的教學活動。“境”是指教學環(huán)境,“情”是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學雙方即師生之間的和諧統(tǒng)一。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誘發(fā)學生啟動思維,是提高課堂教學的一個關鍵。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憤、悱之境十分重要,是使啟發(fā)真正發(fā)揮作用的重要條件。魯迅先生在教學實踐中,十分重視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他講課十分活躍,富有生氣,非常幽默,以至別系的學生也爬到窗口來聽課,可見創(chuàng)設情境的重要性。創(chuàng)設方法有:
(1)巧設疑問,以疑創(chuàng)境。學貴有疑,巧設疑問提供一定的設計模式,激起學生的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欲望,在教學中,學生的思維一旦處于積極狀態(tài),就會渴望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有利于潛能的最大發(fā)揮。
(2)巧打比方,比喻創(chuàng)景。從具體到抽象是人類認識事物的一般的規(guī)律,中學化學課本中抽象內(nèi)容不少,教師要善于從具體形象的事物入手,說明抽象的理論,巧打比方,從而使深奧的道理變淺顯,枯燥變有趣。如講到“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時,可用人吃飯“飽了未飽”來比喻,既形象又淺顯。
(3)運用電化,以電創(chuàng)境。多媒體電化教學,不僅能增加課堂容量,且形象生動,可全面調動學生的各個器官,有利于實現(xiàn)由感性到理性的飛躍。
三、分層施教,“授之于漁”
孔子說:“授之魚,不如授之于漁?!睅啄陙?,教師可根據(jù)調查了解得來的情況把學生分層,分層設計教學目標,分層設計課外作業(yè)。使上層生“吃得飽”,中層生“吃得了”,下層生“吃得著”,使他們各自“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對“中下層生”要求更應該認真嚴格,作業(yè)錯了當面指出,鼓勵他們獨立完成。教給他們“三先三后”的學習方法:先閱讀,后聽課;先閱讀,后做作業(yè);先閱讀,后實驗。個別學習有困難的,教給“四邊”閱讀方法:即帶著問題去看書找答案,做到“邊讀、邊記、邊想、邊用”??床欢?,在樹上做記號,等老師講課時,帶著問題聽講,印象更深刻。
對“中下層生”的轉化工作是長期的、復雜的、艱苦的、需要付出許多心血,但只要我們教師堅持不懈地努力,認真鉆研,這項工作一定會得到貫徹和落實,從而培養(yǎng)出更多的適應社會要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