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華麗
“圖畫策略”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應用較多,表現(xiàn)在教師方面就是針對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尚待發(fā)展的狀況,借助圖畫形象化地展示問題,幫助學生直觀地觀察問題,認識問題,促進對問題的理解,找出解決辦法。表現(xiàn)在學生方面,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運用圖畫方法理清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找到正確的解題方法等。圖畫策略是滲透知識的教學措施,能夠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養(yǎng)畫圖興趣,提升解題能力
在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常用的解題畫圖形式有線段圖、樹形圖等,如何讓小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善用畫圖策略呢?首先,需要培養(yǎng)學生畫圖的興趣。新課改理念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占有主體地位,他們對于自己的學習行為擁有自主權,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利用圖畫解決數(shù)學問題,讓學生感受到圖畫對于解題所產(chǎn)生的有力幫助,教師在引導學生利用圖畫的過程中,還要著眼于學生的興趣點,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興趣點是對于符號、圖形、箭頭的利用,那么,我們就應注意讓學生利用這些圖畫表示數(shù)量關系,從而促進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其次,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留給學生時間,讓學生能夠展示自己的圖畫。比如,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投影儀展示學生那些具有清晰、直觀等優(yōu)點的圖畫,并通過教師和學生的積極評價,讓學生們認識到利用圖畫的正確方向,使學生感受到運用圖畫所帶來的成功的愉悅感。
利用簡單圖畫,拓寬解題思路
調(diào)動學生情感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基礎,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圖畫解答問題,要善于把握學生學習數(shù)學時產(chǎn)生的內(nèi)在的情感因素,創(chuàng)設一些具有生活特征的情境,拉近數(shù)學與生活的距離。在這樣的情境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畫圖來解決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畫圖解題的價值所在。比如,在解答“一般符合實際問題”時,學生對于此類應用題的解答存在一定的難度,筆者就針對此類問題在生活中的應用設置了這樣的題目:“美羊羊書包廠計劃做書包8500個,已經(jīng)做了11天,平均每天作300個,其余的1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比計劃多做多少個?”在引導學生讀懂了題意后,讓學生通過畫圖來幫助解答。這一過程喚醒了學生的情感,運用“圖畫策略”解決問題意識也增強了
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通過畫圖輔助教學激活了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那些抽象的問題因為圖畫變得直觀、形象,復雜的數(shù)量關系也躍然畫上。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圖畫,幫助學生養(yǎng)成運用圖畫輔助思考的習慣,為學生的數(shù)學解題找到一條捷徑。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利用圖畫指導,我們在初期可以讓學生在畫圖時“隨心所欲”,讓學生首先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摸索之后,再適當?shù)剡M行點撥,幫助學生找到畫圖解題的技巧,提升學生的畫圖能力。比如,小麗和明明共有56枚郵票;小麗比明明多13枚。明明有多少枚郵票?這樣的題如果都畫就太繁瑣了,而指導學生以線段圖的方式呈現(xiàn)就簡單的多了,學生在線段圖的幫助下,順利完成了思維突破,得出問題的正確答案。
對于小學數(shù)學中一些復雜而又抽象的問題,小學生在解題時會感到束手無策。此時,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借助圖畫的展示來幫助學生,讓學生直觀化、形象化地解讀復雜的數(shù)量關系,從而拓寬解題思路,攻克難關。
比如,在執(zhí)教有關計算植樹方案的問題時,筆者讓學生思考,畫出圖畫幫助解題。幾分鐘后,學生們就按照自己的意圖畫好了圖,從畫中可以看出有的學生采用了示意圖,有的采用的是線段圖。圖中形象地展示了樹與樹間隔之間一一對應的關系,解題的方法也就迎刃而解。從這個圖畫的案例中看出,學生在經(jīng)歷了圖畫比較過程后,更喜歡運用簡易圖畫來描述數(shù)量關系,這樣更有利于拓寬解題思路。
加強畫圖指導,強化應用能力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圖畫策略”不是輕而易舉的,需要一個長期的培養(yǎng)過程。作為小學數(shù)學教師要深入解讀新課改下的數(shù)學教學理念,結合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的特點,對畫圖策略進行有效的實施。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教學,要關注的是示意圖的畫法和用法。
比如,小學一年級中“分與合”的問題:兔媽媽今天采回了5朵大蘑菇,它要把這些蘑菇分給兩個兔寶寶吃,每只小兔至少要分到一朵蘑菇,兔媽媽不知道該怎么分,我們一起來幫助兔媽媽好嗎?可以通過讓學生“擺圖形、擺小棒到畫圖形、畫示意圖”進行理解。而對于中、高年級則可以從模擬演示、畫圖示意及抽象的線段圖中,充分發(fā)揮畫圖作用。如關于行程的數(shù)學問題:張茜茜和李瀟瀟分別從從甲、乙兩地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時,距離甲地66米,相遇后兩人繼續(xù)前進,各自到達對方地點后返回,第二次相遇時,距離乙地58米處,甲乙兩地相距多少米?這樣的問題以線段圖的形式來展現(xiàn),數(shù)量關系就顯而易見了。基于此,作為教師要關注學生運用圖畫解題能力的鍛煉,以期提升教學效率。
引領畫圖實踐,抓住解題關鍵
小學生掌握圖畫解題策略需要一個逐步提升的過程。需要學生具有較好的數(shù)學綜合能力,能夠正確地發(fā)揮出圖畫的作用。在這個逐步提升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是至關重要的。比如,指導學生對題意做出準確的分析,找出題中所存在的數(shù)量關系,并借助圖畫表現(xiàn)出來。如,講解:“張明有7張1元人民幣,4張2元人民幣,3張10元人民幣,要拿15元買一個計算器,可以有多少種拿法?”筆者先設問,要解決這道題是否需要畫出題目列出的人民幣?學生對此的回答各不相同,筆者及時點撥說,可以用數(shù)字來做標記,再解答,學生的思維立刻活躍起來,他們畫出圖,并一一列舉出了所有的解法。同時,還要幫助學生在畫出圖的基礎上,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和步驟。比如,講解:“一個正方形的周長為36米,如果它的邊長各增加3米,面積應該是多少平方米?”筆者先讓學生畫出一個正方形和長方形,比較一下,加深對正方形的邊長是相等的認識,然后很容易就得出了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學生通過動手畫圖,加深了對知識的消化和實踐運用,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做好圖畫評析,提升解題素養(yǎng)
課堂教學中,畫圖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作為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無論采用哪種圖畫都體現(xiàn)了學生在學習中的努力,也許他們畫圖的水平、實用性都存在較大的差別,但我們不能求全責備,首先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積極的評價激勵。同時,要完善評價機制,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評析活動,啟發(fā)智慧,提升技能,更好地運用圖畫解決數(shù)學問題。比如,在執(zhí)教長方形的面積時,有這樣一道題:“某廣場原來有一個寬20米的長方形荷花池。因建筑公共設施的需要,荷花池的寬減少了5米,這樣荷花池的面積就減少了150平方米。請算出現(xiàn)在荷花池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接下來,筆者一步步引導學生同時給予及時的評價,筆者提問,長方形荷花池的面積為什么會減少?你能在圖上畫出寬減少的情況和面積減少后的部分嗎?這時學生開始畫圖,筆者則點撥說,寬減少,應該如何畫圖?請同學們畫完后,再和文字敘述作比較,通過畫圖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同學們一致回答說,寬變了,長沒有變!筆者對學生們的發(fā)現(xiàn)提出表揚,學生一步步理清解題思路,找到了有效的解題策略,提高了解題素養(yǎng)。
綜上所述,圖畫解題策略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運用十分廣泛的輔助手段,圖畫解題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將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以形象、直觀的方式展示出來,幫助學生有效地理清解題思路,提升學習效率。作為小學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畫圖興趣,讓學生會畫、會用,不斷提升數(shù)學綜合能力,實現(xiàn)小學數(shù)學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