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艷秋
摘 要:小學科學課是一門基礎學科內容,在學科教學內容中滲透著很多品德教育內容,如何讓學生在學科教學中得到思想品德上的教育,為他們的成長而奠基,進行了相關的介紹。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德育
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生達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形成良好的行為品質,使學生學會樂于與人合作,形成與環(huán)境和諧相處的性格。小學科學課作為一門科學啟蒙教育的基礎學科,在教材中所蘊含的科學知識與教育要素是十分豐富的。因此我在學科教學中抓住這方面的因素,對學生進行了如下德育滲透教育的嘗試。
一、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態(tài)度,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科學這個概念對于小學生來說似乎很大,還很陌生。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嚴謹的態(tài)度也不是一下子就急于求成的,它要經過反復訓練來實現。通常情況下良好的習慣是來源于細節(jié)上的培養(yǎng)和強化。所以我在教學中就注意從小事抓起,從身邊的細節(jié)做起。如每次去實驗室做實驗課前,我都要講清進入實驗室的要求:要輕聲慢步進入實驗室,有理有序去坐好,提前準備好實驗物品。仔細想老師事前的要求。這樣反復的課前訓練,就讓學生養(yǎng)成了做事嚴謹的態(tài)度和認真的行為。在實驗探究活動中,我會幫助學生提前制訂好學習的計劃,讓他們明確實驗時的相關細節(jié)要求,教育他們愛惜實驗器材,教育他們把用過的實驗器材自覺放回原處等。按要求有序退出實驗室。通過這些細節(jié)上的反復訓練,學生漸漸就形成了動力定型的好習慣,讓學生體會到上科學課不僅僅能學到科學知識,以后無論做何事都要認真負責,這樣為他們將來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行為基礎。
二、關愛學生,促進學生快樂成長
我們常說“母愛是偉大的,師愛是最無私的”。因此這種無私的愛如果和風細雨播撒在學生心頭就會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如在實驗課、活動課上我經常和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對他們不懂的問題一一進行解答,對他們出現的不正確做法進行耐心糾正,通過手把手教和心與心的溝通,讓學生去體會成功的快樂,總結失敗后的心得,使課堂教育效果達到最優(yōu)化,通過這種“師與生”和“生與生”的交流讓學生快樂成長。
三、樹立環(huán)保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
地球是生命的搖籃,更是我們人類生存的家,所以教育小學生從小就肩負起保護地球、保護我們家園的重任。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jié)約一粒米、一張紙、一滴水、一度電。因此,在每一課教學時要時時刻刻提醒督促學生養(yǎng)成從小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如在教學《共有的家園》這課時,討論“日常我們用過包裝袋可以隨便扔嗎?為什么?”和“我們可以隨意丟棄自己的米飯和食品嗎?為什么?”時,有的學生回答“可以”,因為我家有錢,不好吃的東西就可以丟棄,是我家自己的事。針對這個問題,在課堂上我及時讓學生展開了一場辯論,最后這個學生承認自己的錯誤,大多數學生受到了教育,明白了愛護地球,就是愛護自己的家園,就是愛護我們自己的家,要從我們做起,明白了人人破壞環(huán)境,地球的家園就會毀滅,人類的生存就難以維系的道理,培養(yǎng)了學生從小就有一種責任感的意識。
四、培養(yǎng)團結合作精神,促進學生間良好人際合作關系的形成
人是社會的一分子,如果一個人離開社會的交往他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所以學會正確處理好這些關系,建立并維持一個良好的社會人際關系,對一個人將來的生活和事業(yè)的成功與否有著重大影響。為此,我在科學課教學中就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如在實驗課教學當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通常把全班學生分成八個小組,每一個小組中選出一個小組長,負責本組的一切事務,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實驗員、材料員和記錄員各司其職,提高他們在課堂學習中的效率。實驗開始,各小組成員同心協(xié)力,集思廣益,最后達成自己的學習結論,然后派一人匯報成果,課堂學習情境十分活躍,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弘揚了團隊意識,產生了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大家逐漸樹立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的思想,讓學生在充實快樂的合作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科學的樂趣,促進學生間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促進了他們的成長。
五、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促進學生品德的形成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保持和發(fā)展孩子們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形成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能夠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笨茖W教材中有許多課文蘊含著這些思想教育因素,我們要善于挖掘這些潛在因素對他們適時進行教育。如“神舟”系列飛船發(fā)射成功,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的太空之行,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想。讓學生感受到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和不斷強大,深深為祖國古代杰出的成就和如今的科技進步而自豪,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通過以上多種手段給學生滲透愛國思想,能夠讓學生從小心裝祖國,心系祖國,肩負起“中國夢”的歷史使命,增強他們的責任感。
小學科學課堂與生活實際是時時滲透在一起的,要努力做到德育的潤物無聲,我們就要在挖掘教材中實現德育任務的內容,使學生愉快地接受品德教育,從而為他們的成長奠基。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