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紅
摘 要:從四個方面分析文化館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地位,進而從轉變運行機制、加強環(huán)境美化建設、提高審美導向能力、提高服務質量、實施共享工程等方面闡述應該如何利用這一地位,切實發(fā)揮好文化館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關鍵詞:文化館;新農村;地位;作用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3-0038-02
隨著改革的深入發(fā)展,我國已全面進入新農村建設時期。文化館在新農村建設中具有什么樣的地位和作用呢?受全球化浪潮的沖擊,加之文化館改革處在淺水區(qū),在新時期其功能和作用沒有得到及時調整和充分發(fā)揮,曾有人對其地位和作用提出質疑。充分認識這一問題,對于發(fā)展文化館事業(yè),進而推動新農村建設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筆者不揣淺陋,就此談些粗淺的看法。
一、文化館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
(一)文化館是新農村建設的“綱”
溫家寶總理在全國人大十屆三次會議后答記者問時,曾深情地說:“我不是經濟學家,但我深知農業(yè)、農民和農村問題在中國的極端重要性。沒有農村的小康,就不會有全國的小康,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不會有全國的現代化。”農村小康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農村小康文化建設。縱觀建國后我國農村文化的發(fā)展史,可以看到,文化館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無論在任何時期,文化館工作好,農村文化事業(yè)就活,文化館事業(yè)強大,農村文化事業(yè)就興盛。文化館工作差,農村文化活動就亂,文化館事業(yè)萎縮,農村文化建設就會停滯不前。文化館對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村文化室,農民文化戶的影響,至今無可比擬。由此我們可以說,文化館是縣鄉(xiāng)村戶四級農村文化網的綱。在全面建設新農村的新時期,實現農村小康社會,讓農民過上小康文化生活,仍要以文化館建設為綱,以綱張目,帶動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全面發(fā)展。這基于以下幾點,一是文化館是國家設立的公益文化單位,文化館文化是政府文化的一部分,對農村文化乃至整個社會文化具有導向作用。二是文化館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面向農村,服務農民。在新農村文化建設這盤棋上走好了文化館建設這顆子,整個農村文化網絡就活了,就會顯出生機,就會有美好的發(fā)展前景,新農村文化也就更加繁榮興旺。
(二)文化館是新農村文化走向現代文化的橋梁
馬克思說:“人類的現代歷史是鄉(xiāng)村城市化的歷史。”當前,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浪潮的波濤洶涌,農村城市化進程加快。文化館在這一歷史進程中起著橋梁作用。農村文化與城市文化在這里接軌。大量的現代意識,現代文化思想,現代文化作品,通過文化館人的努力傳入農村,影響改變著農民的思想觀念,文化習慣,提升農民的文化素質和農村生活的品位。農村蘊藏的豐富的民間文化,經過文化館人的挖掘整理,被注入城市文化之中,為城市人的生活增添了活力。文化館在農村走向城市,城市影響農村的互動中的橋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如,優(yōu)秀民間舞蹈《花香蝶舞》從挖掘整理,到走進城市及國際舞臺足以證明,文化館作為城鄉(xiāng)現代文化橋梁作用的價值?!痘ㄏ愕琛吩鱾饔谏蚯鸪切мr村,經文化館專業(yè)人員挖掘整理,經省舞蹈專家指導提高,參加全國藝術節(jié),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后來河南省歌舞團前來學習,到國外演出,受到國外觀眾的喜愛?!痘ㄏ愕琛酚舌l(xiāng)村走向城市,成為雅俗共賞、歷久不衰的優(yōu)秀作品,成為農村文化走向城市,城市文化影響農村,城鄉(xiāng)文化交流,推動農村文化健康發(fā)展的典范,其中文化館的橋梁作用功不可沒。因此,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我們要注重文化館橋梁作用的建設和發(fā)揮。
(三)文化館是培育建設新農村文化隊伍的學校
農村文化活動是以農民參與的廣泛與否為標志的。而農民參與率高低,取決于骨干力量的帶動。文化骨干分子的努力與藝術才能的施展,決定了農村文化活動的吸引力和質量。全面進入新農村建設時期,向新農村文化提出新的任務與要求。即新農村文化建設不僅僅是領導農民開展文化活動。需要面向現代化建設,注重提升農民全面素質。如提升文化素質,對農民進行科學素質教育、品德素質教育和審美素質教育;提升心理素質,對農民進行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和非智力因素的開發(fā);提升生理素質,在農民開展體育運動、自然鍛煉,進行健康意識教育,培養(yǎng)良好衛(wèi)生習慣等。這就需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農村文化骨干隊伍。而大批的農村文化骨干隊伍的培養(yǎng),僅靠學校教育是很難完成的。這就要通過文化館這所社會文化培訓基地來進行培育。從各地文化館的實踐看,不少文化館通過舉辦培訓班、文化科技衛(wèi)生講座、下基層輔導、舉辦文藝匯演、舉行文化藝術比賽等形式,每年都為農村培訓大量的文化骨干。文化館通過活動發(fā)現骨干,通過活動為骨干提供施展才能,提高才能的條件和機會,使他們通過實踐鍛煉自己,提高自己,起到藝術校所不能起的作用。因此,在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文化館培育人才的作用。
(四)文化館是新農村文化建設示范帶動的輻射源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調查顯示,農村文化受臨近城市文化影響最大??h城是一個地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縣城是農民心中的城市,縣城是距農村最近的城市。現代政治、經濟、文化等都要通過縣城,向農村傳播、輸送。文化館是縣城的社會文化活動中心、社會文藝創(chuàng)作輔導中心,是社會文化骨干培訓中心,是社會文化理論研究中心。具有以下優(yōu)勢:一是文化館的職能全。文化館設置的專業(yè)含概了文學、書法、美術、戲劇、曲藝、音樂、舞蹈、攝影、少兒藝術、民族民間藝術挖掘、社會文化理論研究等十幾個門類;二是專業(yè)人員水平相對較高。文化館在事業(yè)單位改革中引進競爭機制,吸引、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三是文化館陣地適中,場地寬闊,活動豐富,水平較高。上述優(yōu)勢,使文化館的示范帶動作用更為突出,輻射力更強。這種作用和輻射力是其他文化單位所不能取代的。新農村文化建設應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輻射帶動新農村文化全面發(fā)展。
二、文化館在新農村建設中地位確立與作用發(fā)揮機制
分析使我們充分認識到了文化館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那么應該如何利用這一地位,切實發(fā)揮好作用呢?
一是轉變運行機制。文化館要深化改革,建立適合現代化需要的新的運行機制,以增加活力。我國市場機制已經確立,文化事業(yè)單位改革已經開始,文化館作為公益文化服務單位,雖沒有轉變體制的壓力,但應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運行機制,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工作內容和工作方法。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職工能進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競爭和管理機制,加強內部管理,通過多種形式,充分利用市場機制激發(fā)活力,在發(fā)展中搞活,在搞活中發(fā)展,以適應時代的發(fā)展。
二是加強環(huán)境美化建設。美對人的吸引力是巨大的。文化館的環(huán)境建設要講究美,要能給人們一種高尚、典雅、清新、廣闊、優(yōu)美的感覺。文化館要創(chuàng)造條件,把文化館建成花園式的文化園區(qū),條件好的要建設活動廣場、雕塑、噴泉,使人們到文化館有心曠神怡之感,產生流連忘返之情,使文化館成為人們休閑最佳去處。讓農民群眾在和文化館的親密接觸中,產生改變新農村生活環(huán)境的沖動和動力。
三是提高審美導向能力。黑格爾說:“藝術拿來感動人心靈的東西,就可好可壞,既可以強化心靈,把人引到高尚的地方,也可以弱化心靈,把人引到最淫蕩最自私的情欲之中?!币虼?,文化館要不斷提高審美導向力。應組織一些優(yōu)秀的藝術家、畫家、書法家,創(chuàng)作健康有益的優(yōu)秀作品,開展有益的活動,如群眾歌詠比賽、書畫大賽和展覽、藝術培訓、科學和藝術講座、群眾舞蹈等文化活動,用美的引人向上的藝術作品、文化活動,引導人民群眾,提高群眾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群眾的審美自覺性。
四是提高服務能力。服務需要本領,打鐵需要自身硬。近年來,由于機制的原因,一些沒有專業(yè)特長的或專業(yè)特長平平的人涌進文化館。文化館人已出現服務本領危機,造成“文化館人多沒事干,事多沒人干”的局面。因此,文化館必須加強業(yè)務建設,采取送出去進修、鼓勵自修、組織培訓等辦法,提高從業(yè)能力,服務能力,把文化館工作人員打造成為一支政治素質高,專業(yè)能力強的精英隊伍。
五是實施共享工程。國家已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文化館應抓住改革發(fā)展的機遇期,創(chuàng)造條件建設電子文化網絡,實施共享工程。一方面根據共享工程的要求,做好當地優(yōu)秀特色數字資源庫的建設,補充全國數字化資源。另一方面要積極利用信息資源庫的科技知識,為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高科技種植養(yǎng)殖、鄉(xiāng)村企業(yè)、民營企業(yè)服務。利用資源庫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對廣大農民進行科學教育和宣傳,用科學的精神武裝農民的思想,為新農村建設發(fā)展營造一個和諧、文明、科學的發(fā)展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 董景云.淺談縣級文化館發(fā)展之路——以江蘇省興化市文化館為例[J].大眾文藝,2014,(5).
[2] 陳德凝.文化館如何做好群眾文化建設探討[J].參花(下),2013,(10).
[3] 戴德鵬.新時期文化館建設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中的作用[J].青年文學家,2013,(26).
[4] 曾紀鑫.論文化館、站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職能強化與機制轉型[EB/OL].曾紀鑫專欄,2007-05-08.
[5] 敖翔.文化民生的內涵及意義[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2012,(3).
[6] 郭濤,徐沖.文化市場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J].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2012,(3).
[7] 陸紹勇,陳亮,李進生.我國文化消費現狀與對策研究[J].時代金融,2012,(9).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