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接續(xù)
【關鍵詞】 學生資助;問題;載體;德育
效能
【中圖分類號】 G630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03—0026—01
經(jīng)過多年不懈努力,我國已經(jīng)建立了涵蓋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基礎教育和學前教育的,“獎、助、貸、勤、補、免”等多種形式共存,以政府為主導、社會企業(yè)和個人廣泛參與的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構建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初衷是為了讓更多的學生不因家庭經(jīng)濟困難而失學,保障教育公平,強化學校教育的德育功能。因此,此項工作被譽為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一、學生資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 定位不準,德育目標不明確。對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幫助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促進學生成人成才、全面發(fā)展。資助工作既有扶貧性質(zhì),也有德育功能。但是,扶貧是為了助學,是為了貧困學生更好地接受教育,教育性才是學生資助工作的根本屬性。在實際工作中,存在把學生資助簡單理解為“扶貧”,把無償資助當“免費午餐”等問題。
2. 起點低,德育對象不精準。貧困學生認定是學生資助工作的起點和基礎。一些地方和學校貧困學生認定辦法、認定機制不健全,存在相關證明材料不完善、由班級隨意指定、輪流座莊、以獎代助等問題,造成受助對象不準確,資助工作所附著的教育功能存在無的放矢的問題,不僅失去了資助的教育功能,還在學生及家長中造成不良影響。
3. 機制不完善,德育載體缺失。在資助項目實施過程中,應把德育滲透于學生申請、材料舉證、信譽承諾、班級評議、學校審核、資助部門審核等各個工作環(huán)節(jié)。但部分學校和資助機構不能嚴格按資助政策行事,沒有制定和細化資助實施細則,甚至圖省事,簡化形式,忽略過程,不能扎扎實實地開展工作,更談不上在資助過程中開展德育教育。
4. 宣傳教育不到位,德育內(nèi)容簡單。學生資助工作被喻為“陽光工程”,就是要把資助政策進行廣泛宣傳,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就是要陽光操作,把資助資金用在最需要資助的貧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宣傳不深入不全面,致使部分學生及家長只知資助就是“發(fā)錢”,卻不知資助所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內(nèi)容。
二、在實際工作中應采取的對策
1. 正確認識學生資助工作的德育功能,挖掘資助政策所蘊含的德育內(nèi)容。將資助工作與學校的校風、學風建設結(jié)合起來,與學生的家風結(jié)合起來,努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積極開展誠信教育、感恩教育和節(jié)儉教育活動,在廣大學生中培養(yǎng)有擔當、自強的責任意識,厲行節(jié)約、反對奢侈的節(jié)儉意識,引導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樹立誠信美德、感恩意識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從而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 積極完善運行機制,培養(yǎng)規(guī)則意識。從學生申請和貧困學生認定入手,對學生開展誠信教育,確保每名受助學生提供的家庭困難情況及相關證明材料的真實準確。通過信譽承諾、班級評議、民主推薦、公示等程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在參與的過程中,培養(yǎng)受助學生的制度意識、程序意識和規(guī)則意識。
3. 改進資助工作作風,注重人文關懷。學校和資助機構工作人員應進一步改進工作,提高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努力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切切實實把資助資金分配給最需要幫助的貧困學生。同時在經(jīng)濟上資助的同時,給予貧困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工作態(tài)度和方法,讓貧困學生感受到更多的心靈溫暖和精神支持。
4. 創(chuàng)新宣傳手段,開展全方位宣傳教育。通過廣播、電視及校園媒體等,以公益廣告、宣傳卡片、宣傳橫幅、宣傳畫、墻報、標語、自媒體等多種方式,在校園內(nèi)外廣泛宣傳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使社會各界尤其是弱勢學生群體及時了解各項資助政策的受助范圍、申請程序以及個人應當承擔的權利義務等。通過校報???、主題班會、征文比賽、勵志報告會等多種形式開展宣傳教育。
5. 開展學生資助工作的德育效能研究,把資助的德育功能納入學校教育考核之中。加強對德育及資助工作的理論研究,深入開展調(diào)查研究,以行動研究的方式,努力掌握貧困學生的實際情況,挖掘鮮活的資助育人內(nèi)容、創(chuàng)新資助育人的方式,掌握每項活動的育人效能。要以理論做支撐,不斷改進工作,要建立資助育人的考核機制,把資助育人工作納入學校德育工作整體規(guī)劃之中,并建立長效工作機制,把資助的教育效能納入到對學校德育工作的考核之中。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