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
摘 要:借鑒國外的經驗,根據對傳統(tǒng)教學和任務型教學的實踐,文章提出了在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中應注意教師的主動性和學生的主體性,設計任務時要充分貼近學生的生活,創(chuàng)造開放和諧的氣氛和注重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學習態(tài)度。
關鍵詞: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傳統(tǒng)教學
一、任務型教學的背景
2001年,教育部頒發(fā)了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新課標)。它是指導我國中學英語教學的綱領性文件。任務型教學(Task-Basedlearning)就是新課標倡導的英語教學途徑。這也標志著任務型教學從2001年起在我國逐步開始實施。
任務型教學是20世紀80年代外語教學研究者經過大量研究和實踐提出的一個具有重要影響的語言教學模式,該模式是20年來交際教學思想的一種發(fā)展形態(tài),它把語言運用的基本理念轉化為具有實踐意義的課堂教學方式。
任務型教學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和以人的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它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設計不同的任務活動,讓學生通過與學習伙伴合作去完成任務,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內在潛力,提高其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發(fā)展其認知策略,培養(yǎng)其與人共處的合作精神和參與意識,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語言的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實現自我價值,這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之一。
二、國內外任務型教學的現狀
1.任務型教學的出現
對任務型教學最為全面和被大家認同的描述是紐南(David Nunan),他對任務的定義是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者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主動的學習心理狀態(tài),任務參與者之間的交際過程也是一種互動的過程 interaction)。紐南認為教學的任務應從以下六個方面來分析:任務目標(goals);構成任務的輸入材料(input);基于材料的各項活動(activities);任務所隱含的教師的作用(teacher role);任務所隱含的學習者的作用(learner role);任務所執(zhí)行的環(huán)境(settings)。
2.國外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基本步驟
目前,被大家普遍采用的步驟有5步:①前任務(pre- task)。呈現和學習完成任務所需的語言知識,介紹任務的要求和實施任務的步驟。②執(zhí)行任務(while- task)。設計數個微型任務,構成任務鏈,學生以個人伙伴或小組形式完成各項任務。③后任務(post- task)。各小組向全班展示任務完成結果。④評價(check)。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總評。⑤作業(yè) (homework)。
3.國內任務型教學
國內的任務型教學基本上都是從2001年開始探索研究,先從教師的培訓開始。各學校也開展了各自的試驗探索。我校雖然也從那時開始,但是真正全面執(zhí)行是從2003年開始任務型教學,有兩年的過渡期,主要是探索和試驗?,F在教師和學生都適應了這種互動性的教學模式,教師也有很多體會。
三、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實踐
我們在任務型教學活動中對涉及到英語學習的知識、技巧、文化、策略等四個方面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試驗和探討。這里只能舉例說明教師在任務型教學中的實踐情況,對比傳統(tǒng)教學的不同和效果。
例如:初中一年級,涉及到志愿問題的教學(unit 4 I Want be a Actor)。
傳統(tǒng)教學:由教師按照范本講解,學生聽課,然后由學生練習造句等。任務型教學:教師提問,比如問學生的父母是做什么的?教師給出例句,然后由學生討論(或者分組討論),學生自己評價,教師評價等。從上面的兩種教學方式可以看出,任務型教學是一個完整的師生間的互動,教師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學習英語。教師很明顯地感到一種有趣的現象: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學生發(fā)言不積極,要教師點名才說,而在任務型教學中,學生在討論中很主動,熱情也高,同學間的討論也很激烈,話題廣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交際、自主學習、研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鍛煉。
四、對任務型英語教學的體會
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從教學中得到了不少感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
在任務型課堂教學中,教學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過程,教師是這一過程的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他們通過設計相應的交際情景傳授新句型、新詞匯,指導學生練習。對學生的學習目的、內容、方向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些決定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學生是任務的完成者,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結合自己的已有知識,通過對話、交流等學習活動,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新知識,并能將所學的語言融會貫通,進而擴展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設任務情景,發(fā)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和主體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全面健康地發(fā)展。
2.任務的設計充分貼近學生的生活
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新的語言知識,而且更應注重新的語言技能的形成和擴展過程。因此,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交際情景更加重要,讓學生置身于貼近自己生活的語境中,產生親切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這種教學設計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并將英語語言知識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創(chuàng)造開放、和諧的氣氛
開放、和諧的課堂氛圍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自我形象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教師應公正、平等、和藹、信任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表揚,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形成良好的心理傾向。這樣,開放、和諧的課堂氛圍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4.注重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態(tài)度
合作學習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在初中英語課堂上,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合作完成情景活動的任務,發(fā)揮每一位學生的優(yōu)勢,互相幫助,形成交互的思維網絡,達到開拓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良好效果。在課堂上,教師可通過各種各樣合作的形式,開發(fā)學生交往的潛能,形成師生相互影響、和諧互動的教學局面,充分發(fā)揮優(yōu)化組合的整體功能,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總之,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強調學生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注意發(fā)展學生的學習策略,促進了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顯示出其優(yōu)越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Z].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維爾斯曼.教育研究方法導論[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7
[3]劉津開.任務型教學的核心思想[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6,(5)
(作者單位:湖南省寧遠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