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燕
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躍著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往遠方。/這條路最窮的人也能走/不必為通行稅傷神/這是何等節(jié)儉的車/承載著人的靈魂。
說到讀書,就會想到狄金森的這首《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是的,閱讀是最節(jié)儉的,閱讀也是最幸福的。
最喜歡的,莫過于炳燭之明夜讀書的那種意境。從夜幕初垂,華燈初上,到夜深人靜,繁星滿天,甚至于到東方泛起魚肚白,月亮還若隱若現(xiàn)在西方的天邊……時間,不知不覺流逝,書,一頁一頁地翻過,而書香則沁入肌膚,隨著你的血液流淌,奔涌。一本書就是一座文字筑成的城堡,里面躍動著無數(shù)生命的故事:有孔子對學生的諄諄教誨,有普魯斯特追憶的逝水年華,有托爾斯泰筆下俄羅斯的寒冬,有魯迅先生鐵屋中的吶喊,還有泰戈爾、茨威格、東山魁夷……這些熟識的先賢和朋友從城堡深處向我們走來,每一個故事都是一部酣暢淋漓的心靈史,讓我們游弋于文字的隧道,感悟,沉思,或感同身受,或熱淚簌簌……這是悅讀,溫暖的幸福。
最難忘的,莫過于獨自挑燈苦讀書的那份堅持。對于從事教育事業(yè)的我們而言,讀書已經是生命里不可或缺的組成,不僅過去,現(xiàn)在,還有以后長長的將來。當我們的教學出現(xiàn)爭論的時候,當我們的理念不再適應時代飛速發(fā)展的時候,當我們的學生出現(xiàn)更多不可預知的狀況和不能解決的問題的時候,我們需要讀書,讀一些教育類的理論書籍。而這些書,有的很難讀,但又必須去讀,而且還要認真讀。怎么讀?一句句地慢慢啃讀,啃著啃著,一些不好讀的“硬骨頭”書,也越嚼越有味,第一遍也許就讀個囫圇吞棗,第二遍邊讀邊想,第三遍就邊讀邊寫。劉禹錫有詩云:“千淘萬漉雖辛苦, 吹盡狂沙始到金?!弊x這些書真如大浪淘沙,一遍遍咀嚼,一遍遍過濾,最終沉淀下來的,便是真正屬于自己的。這是啃讀,挑戰(zhàn)的幸福。
最期待的,莫過于圍塘夜話共讀書的那些碰撞。做了校長,成立了名師工作室,入選了江蘇省人民教育家培養(yǎng)對象,我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引領老師們真閱讀,真研究。期望老師們用恬淡自由的平和心境做引子,配以長久熱忱的愛書之心和新鮮的思想碰撞,圓出一個遠離喧囂、清新自然的“半畝方塘小世界”,從而實現(xiàn)心靈的溝通、智慧的碰撞、思想的交融……這是共讀,同行的幸福。
世界上關于幸福的定義有許多種,你有沒有體會過這種最節(jié)儉的幸福?
(作者單位:鹽城市第一小學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