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林
【摘 要】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理解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如何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必要的改革和建設,提升閱讀教學質量,成為初中語文教學面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044
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閱讀是重要的組成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教學難度較大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不僅可以使學生學習到更多的語文專業(yè)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科成績,還可以開拓學生的眼界,使學生在多種多樣的閱讀文章中感知生活的智慧和豐富的人生體驗,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水平的同時,豐盈學生的思想和情感,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
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推進和進一步的深化發(fā)展,對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改進和教學質量的提高,越來越受到學界和相關學者的關注?!伴喿x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庇纱丝梢钥闯觯谛抡n標對于閱讀的闡釋中不僅是把閱讀看成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還點出了閱讀本身所具有的人文屬性和審美屬性,它既是一種知識的凝聚和整合,又是對于學生的一種美的熏陶和心靈的凈化,具有廣闊而深刻的外延和內涵。
首先,在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影響和約束,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往往習慣于將教學注意力集中在對于閱讀內容的機械式解析上,過于注重閱讀教學的知識性而忽視其文學性和人文性,這就使得現(xiàn)階段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著很大的片面性和功利性。在這種片面性和功利性的驅使下,學生對于閱讀教學也大多存在著很大的偏見和誤解,懷有厭惡和排斥的學習情緒,這對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學習產生了很大的阻礙作用。因此,如何更好的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適當和必要的改革和建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和樹立學生的閱讀自信心,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理解能力,便成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所面臨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閱讀不僅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環(huán)節(jié),也是凈化心靈的重要方法和途徑。通過閱讀人們可以更好的感受和了解自身所存在和生活的環(huán)境和社會,可以汲取更多的知識,豐富自身的閱歷,開闊自身的眼界,可以說,閱讀是一個心靈成長所必不可少的精神給養(yǎng),陪伴人的終身。但是,在現(xiàn)階段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對于學生閱讀水平和閱讀成績的改善和提升方面,在教學模式上也習慣于采取較為單一的由教師進行單方面講解和分析的教學模式,從而使學生在進行閱讀學習時會認為,進行閱讀學習不過是在完成教師布置給自己的任務,是具有強制性的教學,進行閱讀的目的也僅僅是為了提高語文成績,這就使學生在進行閱讀時產生一種反感和抵觸的學習情緒,影響教師閱讀教學內容的展開和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因此,在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改革時,教師應該在重視閱讀教學的專業(yè)性和知識性的同時,還要使學生充分的意識到閱讀對解放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充盈人的心靈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和價值。一方面是為了提升自身的閱讀水平和語文學科成績,另一方面,則是通過對閱讀內容進行深入的挖掘和剖析,感知先人的智慧和當代人的生活體驗,體會人的思想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和淳樸。所有的這些對于每一個進行閱讀的人而言,都是一種精神財富的積累和個人品格的提升,可以說,只有使學生在思想觀念上扭轉自身對于閱讀的看法,加深學生對于閱讀的理解和認識,才能夠使學生放下之前對于閱讀教學所懷有的偏見和錯誤性認識,也才能夠使學生踏踏實實的投入到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跟隨教師的思路和語言深入到閱讀內容之中,感受閱讀中文學語言的美麗和魅力,體會閱讀中思想感情的深刻和真摯。
其次,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所占據(jù)的主體性地位,尊重學生的閱讀學習和閱讀需要,給予學生的閱讀學習以充分的重視和空間,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而自由的閱讀環(huán)境。在現(xiàn)階段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早讀課已經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進行早讀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擁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閱讀學習,另一方面還可以使學生集中精力,更快的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之中??梢哉f早讀課程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振奮學生的閱讀學習激情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語文教師習慣占用學生的早讀時間,用來講解其他的語文教學內容,或者喋喋不休的向學生講解某一篇閱讀篇目的作家生平、創(chuàng)作背景等,使學生無法集中時間進行自由閱讀。教師的這種做法不僅會打斷學生的自由閱讀,影響學生閱讀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還會使學生在進行早讀時始終帶有一種惴惴不安的閱讀情緒,無法真正的投入到閱讀中去。
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對早讀的時間加以規(guī)劃和設計,根據(jù)早讀時間的長短,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時間的設置與安排,避免過多的占用學生的閱讀時間,同時也要盡量避免對于學生閱讀進程的打斷和干擾,從而使學生能夠盡可能的進行自由閱讀,沉浸在閱讀的氛圍里面,仔細的去感知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感情,在一種自由輕松的環(huán)境中品味閱讀,提升自身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質量。
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積極的提出自己在進行閱讀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大膽的抒發(fā)自身對于文章內容的見解和感受,在教師和學生之間設立起一條有效的交流和溝通的橋梁,使教師能夠及時的掌握和了解學生進行閱讀學習和閱讀訓練的具體情況,及時對學生所遇到的問題進行細致耐心的引導和解答,為學生的閱讀學習掃清障礙。在對學生進行問題解答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加主動的去引導學生的閱讀思路,避免學生在一些沒有意義的瑣碎問題上浪費閱讀時間和精力,使學生的閱讀思考重點放在文章的重點問題和中心內容上,避免學生出現(xiàn)鉆牛角尖和標新立異的閱讀心理。同時,教師也應該尊重和理解學生的個人化閱讀感受,不過分的干擾學生的閱讀行為,使學生能夠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從而形成良好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
閱讀是一種精神的交流和心靈的旅程,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及時對自身的閱讀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和改革,不斷提升自身的閱讀教學質量,加深學生對于閱讀的理解和認識,使學生愛上閱讀,并且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