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
【摘 要】隨著高中教學改革的持續(xù)完善,高中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教學,其文言文教學更加關(guān)注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學習我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掌握基本文言常識成為高中文言教學的基本內(nèi)容。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 文言文 興趣 筆記 翻譯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022
高中文言文教學作為一項重要的語文教學內(nèi)容,其教學內(nèi)容以及教學方法對于學生整體語文素養(yǎng)以及文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都極其重要,因為文言文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閱讀傳統(tǒng)文章,而很多古人的思想以及文筆都是借助于古文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的。比如說《史記》、《漢書》、《孫子兵法》等,所以教師應該在這個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閱讀水平,同時高考文言文閱讀的知識也占據(jù)了很大一部分,其中就包括古文默寫和翻譯以及課外文言文閱讀,其分值比重是很大的。但是當前的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還不夠系統(tǒng)和規(guī)范,很多教師在上課的時候發(fā)現(xiàn)文言教學效果實際上并不理想。那么該如何著手來開展文言文教學呢?
首先,我認為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幫助學生主動參與文言文閱讀學習的重要內(nèi)在動力。據(jù)了解,很多學生認為高中文言文教學枯燥貧乏,上課就是不停地記憶文言知識點,再就是翻譯、默寫、背誦,毫無新意可言,學生在上課的時候難以集中精力,主要還是文言教學過程太無聊導致的。所以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建立文言文學習的興趣,這樣學生才能自覺主動進行知識點學習和記憶,那么教學效果就會好起來。
第一,文言文教學實際上也并不是非常枯燥,主要是因為教師教學速度太快,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體會文言文翻譯的樂趣,因為根據(jù)語境來講,一句話一個詞語可能有多個意思都能解釋通,但是最后只能選取一種,這是因為文言閱讀翻譯實際上還和整個文化或者邏輯有關(guān),那么教師就要耐心帶領學生進行體會理解。例如《六國論》里面的“與贏而不助五國也”這個連詞“而”究竟是表轉(zhuǎn)折還是表并列,這里貌似兩種都可以講得通,但是教師要啟發(fā)學生燕趙兩國結(jié)交秦國和幫助五國實際上不是對立的,那么這里就是并列關(guān)系。由此來讓學生親自體會知識的推理過程,找到正確的答案,要好過教師直接告訴學生這里是表并列關(guān)系要好得多,這種啟發(fā)引導的教學方式能夠極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
第二,教師要充分利用古文里面的歷史故事。這就需要教師實現(xiàn)文史不分家,語文教師在課余時間應該認真閱讀大量的歷史典籍,豐富自己的文學視野和歷史眼光,從而在開展語文教學的時候能夠及時借助于歷史故事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學習《滕王閣序》的時候,關(guān)于少年才子王勃這個人物的生平教師可以詳細解說,被皇帝趕出王爺府的時候,要去探望因為自己而受累被貶的父親,內(nèi)心極度自責愧疚等等,但是在這樣的人生境遇中卻仍然能夠創(chuàng)作出“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千古名句實乃難得,這樣來講解文言文既能夠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豐富其對于歷史人物的了解,又能樹立他們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人生觀,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三,教師還要幫助學生來建立學習的信心。很多高中學生的文言閱讀能力很差,甚至在考試的時候一篇課外文言文閱讀四道題幾乎全錯,這導致學生對自己產(chǎn)生否定的想法,覺得自己就是文言文學不好,這種心理就會使其在文言文學習中產(chǎn)生畏懼和懷疑的心理,不利于其今后的興趣建立。所以教師要在課堂上注意問題的設置,多讓這些同學起來回答問題,從最基礎的問題答起,教師及時進行鼓勵和肯定,并且?guī)椭鷮W生正視文言文的學習,文言閱讀本身就是積累的過程,還要善于總結(jié)。教師要多指出學生優(yōu)秀的地方,讓他們對自己產(chǎn)生信心,在成就感中恢復學習的信心,那么興趣逐步也就形成。總之,興趣的發(fā)展對高中文言教學極為重要,這是開展高中文言文教學的第一步,也是基礎。
其次,文言學習還必須要足夠的系統(tǒng),因為高中文言文閱讀實際上不是非常的復雜,例如,在特殊句式的劃分上,倒裝句就包括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被動句、判斷句、省略句等,教師在講解的時候不僅要注意系統(tǒng)還要聯(lián)系起來講。例如一些非常經(jīng)典的句型,學生比較容易記憶且印象又比較深刻,教師在講解的時候就可以結(jié)合一些典型的例句來讓學生理解特殊句式的劃分依據(jù)。例如,《師說》中的“句讀之不知”是“不通曉句讀”為賓語前置句,“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教師在講到《屈原列傳》的時候,“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也是典型的賓語前置句,教師就可以結(jié)合之前學過的知識來分析這一次的賓語前置,通過對比分析學生能夠逐步發(fā)現(xiàn)賓語前置的劃分辦法,使其知識更加系統(tǒng),思維也會變得清晰起來。
文言文教學系統(tǒng)化還體現(xiàn)在虛詞的講解上,虛詞的用法非常詳細并且變化難以捉摸,一個“焉”“而”“以”的用法可以分出很多種,但是還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有時一篇文言文中會出現(xiàn)很多“而”,有的表修飾關(guān)系,有的表因果關(guān)系,有的表遞進關(guān)系,有的表順承關(guān)系,這就需要在翻譯完之后根據(jù)前后文的語意來判斷,所以教師在上課講解的時候要邊講邊為學生總結(jié),使其知識點不斷系統(tǒng)化,便于理解記憶。
再者,做筆記也是高中文言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上完課之后,實際上學生的作業(yè)壓力和學習負擔很重,如果教師不及時要求學生進行總結(jié)和積累,那么每天學習的知識就是成為長江水一去不復返。在這里我并不是贊同語文教師布置很多作業(yè),而是要求教師要要求學生每天進行文言文的積累,及時做筆記記錄自己的疑問并且寫出解答的答案來,當天的問題當天解決。那么筆記該怎么做呢?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以課文為單位記錄疑難問題,并把自己的錯誤記錄在積累本上,這樣在以后復習的時候就能避免同樣的錯誤。
最后,翻譯是高中文言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翻譯也有其自身的技巧,而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翻譯也是需要技巧的。第一,翻譯常常存在的問題就是學生按照自己的想當然進行大概意思的翻譯,實際上翻譯是有重點詞匯的,學生是否能夠按照句意一個字一個字的直譯是翻譯的關(guān)鍵。所以教師在翻譯句子的時候要注意吧每個詞語的意思都說明白,然后把這些詞語的意思串連起來連接成完整的一句話,這樣學生才會逐步學會翻譯。第二,還要注意例如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等的翻譯,所以夯實基礎是翻譯的前提。
通過以上幾點論述,高中文言文教學實際上需要注意方方面面,始終以學生為中心,注意文言教學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