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瑩
【關鍵詞】“學困生” 語文學習 障礙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1A-
0093-02
學生小K很內向,平時上課坐得端端正正,眼睛總是盯著老師轉,讓人一看就會認為他是個專心、聽話的好孩子。但經過一段時間觀察,筆者發(fā)現(xiàn)每次請小K起來回答問題時,他常常不知道老師究竟問的是什么,往往以沉默代替回答,又或者答非所問。久而久之,小K在學習方面顯得越發(fā)吃力,成績遠遠落后于其他同學。從家長反饋情況來看,家長在家輔導孩子學習非常吃力,一個字反復抄寫,生字聽寫了好多遍都記不住,更別說背書,一個晚上都背不下一小段課文,要是遇上課后思考題、閱讀理解題時,他完全不知道從哪些方面去思考,家長覺得越發(fā)力不從心。小K就像一只很想努力卻永遠處于追趕狀態(tài)的小蝸牛,每天背著沉重的殼辛苦、緩慢地爬行著,存在較嚴重的語文學習障礙。
一、基本情況
二、原因分析
學生存在學習障礙有內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綜合來說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認知能力的影響
認知是人類的一種高級的認識活動,包括動作、知覺、注意、思維、語言等。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各種認知能力的發(fā)展會出現(xiàn)一些差異,但如果與同齡孩子差異過大,就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學習障礙。有學習障礙的學生在認知能力發(fā)展上與同齡人的差異相對明顯,即某方面的認知能力發(fā)展較好,而某方面的認知能力發(fā)展緩慢,甚至出現(xiàn)障礙。語文能力可以歸納為聽、說、讀、寫四種基本能力,在語文學科中存在學習障礙的學生會出現(xiàn)相應的能力發(fā)展差異。小K在語言表達方面存在的問題不算大,表現(xiàn)為與同伴交談沒有出現(xiàn)溝通障礙,但聲音小、不夠自信;課堂上對教師的一些提問回答得不錯,但在書寫的能力發(fā)展上相對較弱,表現(xiàn)為在寫作過程中無法自己構思全篇,表述過程常出現(xiàn)“卡殼”現(xiàn)象,甚至遣詞造句和習作、閱讀的能力較同齡人更低。學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是一個從低級逐步向高級發(fā)展的過程,在此發(fā)展過程中,如果其認知水平到某一階段發(fā)展遲緩或停滯不前,將導致學習障礙的發(fā)生。還有的學生具體思維發(fā)展正常,而抽象思維能力則發(fā)展較緩慢。小K在理解詞語、課文的背誦等方面沒有那么吃力,但對于概括文章內容或是領會一則較簡短的寓言等卻存在一定困難。小K認知能力中的差異和不平衡造成了學習障礙,同時也影響其語文成績的提高。
(二)學習內在意志的影響
意志是人們自覺地克服困難去完成預定心理目標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活動是有目的、有意識的,意志最突出的特點是目的性和克服困難。小K對問題的理解和解答很容易受別人的影響,“人云亦云”,對于自己的答案也常左右搖擺、拿不定主意,對問題的態(tài)度輕率或優(yōu)柔寡斷,遇事不加思考,草率地做出判斷,或是三心二意、徘徊猶豫等,此外還缺乏意志的堅定性,即意志薄弱。從家長反饋情況和教師平時的課堂觀察來看,我們發(fā)現(xiàn)小K在學習上一遇到困難便灰心喪氣,甚至很長一段時間都會萎靡不振,聽課情緒不佳,紀律相對松散,自我約束能力很弱,甚至“破罐破摔”放棄學習。
(三)學習方法的影響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方法的掌握和運用的好壞直接影響其學習的效率。由于對知識理解相對困難,小K完成作業(yè)的過程耗時長、精力消耗多,久而久之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再者,由于在學習上欠缺歸納能力,小K上課時嚴重走神,不愛動筆做筆記,幾乎每天都在做“反復工”和“無用功”,由于理解偏差,耗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完成的作業(yè)常常得重新做……種種因素使得小K與班級其他同學的差距越來越大。
(四)家庭原因
小K的父母雖然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在學習方面的問題,但是因為愛子心切、急于求成,他們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往往不能耐心等待孩子自己用心去思考問題,而是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只求讓他盡快完成作業(yè),不要每天都磨蹭到深夜。當看到孩子被問題卡住的時候,家長會忍不住批評孩子……長此以往,小K缺乏鼓勵和肯定,在學習上產生惰性和自卑情緒,不愿意獨立思考,一遇到問題就找家長,對其思維發(fā)展造成了負面的影響。
三、個性化輔導方案
針對小K的具體情況,筆者有針對性地采取了以下教育措施。
(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助其建立學習信心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興趣的強制學習,必將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惫P者和小K經常進行一些溝通和對話,通過各種方式讓他明白學好語文學科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中,筆者首先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以保證他們有高效率的情緒投入。筆者根據(jù)課文內容和體裁的不同,靈活地將錄音、錄像、投影等現(xiàn)代化教學媒體運用于教學之中,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變無聲為有聲,變無色為有色,使平板枯燥的文字符號變?yōu)樾蜗蟮漠嬅?、悅耳的音樂,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入情入境、生情生意,獲得深刻的感悟,啟迪學生的思維,拓寬聯(lián)想和想象的空間,把科學性和藝術性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當學生帶著輕松愉快而又緊張興奮的心情進行學習時,他們就會對語文產生強烈的好感,從而將一節(jié)課的學習興趣轉化為對整個語文課堂的持久興趣。筆者不會在課堂上直接提問小K,而是利用巡堂的機會先給予他一定指導,鼓勵他嘗試回答老師的問題,然后把比較容易回答的問題留給他,對他的點滴進步給予最大的肯定和鼓勵,讓他逐步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和勇敢嘗試的快樂,進而對語文課從忐忑變?yōu)槠诖?。筆者驚喜地發(fā)現(xiàn),小K對字詞的掌握越來越熟練,背誦的速度和準確性都有了可喜的進步,家長也反饋孩子在家寫語文作業(yè)積極多了。
(二)家校聯(lián)動,“授之以漁”,助其掌握學習“金鑰匙”
1.靈活的字詞學習。課堂上,筆者嘗試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集中學習、死記硬背的方法,采用分散學習突出重點難點的方法。如通過比較、猜謎、表演等方法,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字義、掌握字形。筆者根據(jù)小K記字困難的問題,建議小K的家長在家和孩子“打生字牌”,用小紙片把當天學過的生字分別寫下來和孩子比賽,同時“出牌”,搶先念出對方和自己“牌”上的生字者可以收集念出的生字牌,最后收集生字牌最多的人獲勝。在游戲環(huán)節(jié)中,家長可以適當“示弱”,多給孩子表現(xiàn)和搶答的機會,讓孩子在競爭和游戲中體會學習的樂趣,并鞏固當天所學。
2.鼓勵親子閱讀。筆者建議小K的家長和孩子在一種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下共同閱讀、交流,共同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好,探索文字世界的奧妙,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積累、獲得熏陶。家長可逐步將親子閱讀過渡到自主選擇性閱讀,將小K平時漫無目的、毫無重點的閱讀變?yōu)橛嗅槍π?、有實效性的閱讀,變?yōu)閾裆?、擇真、擇美而讀的“優(yōu)讀”。聽取了筆者的建議之后,小K的家長嘗試著和小K一起讀一些簡短有趣的小故事,孩子的閱讀興趣逐步提高,對文字也越發(fā)感興趣,有時候會主動要求讀書,主動和家長分享故事里有趣的情節(jié),這對于提高小K的閱讀能力有著很大的幫助。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盡管小K的學習成績相對于其他同學而言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但是他的學習狀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眼神中流露出強烈的求知欲望,在家寫作業(yè)的速度變快了,單元測驗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梢姡處煼怕俣?,陪“小蝸?!币黄鹕⒉剑蜁l(fā)現(xiàn)沿途美好的風景,收獲路途上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