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維政
【關鍵詞】小學語文 字 詞 句
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1A-
0088-01
字詞句教學是學生進入語文世界的一個階梯,其作為語言理解與認知的基礎,決定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效果。在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中,字詞句教學往往被限定在看圖識字、記憶復寫的固定模式中,學生通過死記硬背并不能對字詞句的學習獲得深刻的感知,只有對字詞句進行全面了解、認知和掌握,方能夠更好地進行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相關活動。下面,筆者結(jié)合實際教學案例對字詞導入與學習、重點詞講解、句意的深入了解等試作分析探討。
一、運用字理初步認識、學習漢字
我們的祖先在對漢字構(gòu)形時,注意將漢字與某種意義密切聯(lián)系。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把漢字的形體與其意義結(jié)合起來講解,呈現(xiàn)給學生的將是一幅幅圖畫、一個個故事。教師還應考慮漢字的特點對學生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fā)展等方面的影響,運用字理進行識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漢字,輕輕松松識記漢字,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以語文S版一年級上冊漢字“人、手、足、口、耳、目”的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不急于將上述六個字的拼音、生字書寫特點教授給學生,而是利用多媒體引領學生們進入原始社會的情境當中。原始人走路、說話、勞動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并且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好奇心,教師隨機讓六名學生根據(jù)視頻模仿原始人走路、舉手、站立、張口、傾聽、直視等動作,營造出了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接著,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人、手、足、口、耳、目”象形字的圖片展示給學生,并講解每一個生字的由來,使得學生深受啟發(fā)。學生們通過朗讀識字歌“手足口耳目,人的五件寶。學習和勞動,天天離不了”,順利地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二、品析關鍵詞語,加深理解和認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對一些關鍵詞匯的理解是教學的重點。課文中的關鍵詞語是指那些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包含著深刻思想意義的詞語。教師要通過多種方法的有效設置,為詞匯教學構(gòu)建一個語境,引領學生在語境中學習、理解、認知和記憶。以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孔子拜師》中的“畢恭畢敬”為例,其教學過程如下。在課堂教學之初,筆者沒有直接對詞語“畢恭畢敬”進行講解,而是采用步步導入的方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
師:“恭”的下半部分是“小”字加一點,和“心”有著緊密聯(lián)系。那么,“恭”字是什么意思呢?
生1:對別人非常尊重。
生2:對別人很有禮貌。
……
師:“畢恭畢敬”在這里又是什么意思呢?(出示原文句子:他踏著琴聲來到孔子的窗前,只見孔子正畢恭畢敬地彈著那首曲子,彈完一遍又彈一遍,絲毫沒有厭倦的樣子。)
而后,筆者利用多媒體播放琴曲,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重現(xiàn)“孔子學琴”的場景。學生伴著悠揚的琴曲,通過彈琴動作、眼神、神態(tài)、舉止等多方面的模仿,將孔子“畢恭畢敬”的動作展現(xiàn)出來,從中自然感悟到了詞語傳達真誠、嚴肅、認真之意。
三、理解句意感悟文本內(nèi)涵
小學語文課文中的一些句子是文章的點睛之筆,甚至統(tǒng)攝全文,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教師要緊緊抓住這些句子,通過多種形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讀讀、想想、討論、比較,弄清句子的深層內(nèi)涵和意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文本的內(nèi)涵。以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為例,筆者首先導入相關的視頻資料、文字內(nèi)容,還原作者創(chuàng)作《泊船瓜洲》時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人生境遇、內(nèi)心情境等進行還原,初步將學生帶入當時的情境中。在講解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時,筆者以“綠”字作為切入點,運用視頻教學手段將江南美景、草長鶯飛、萬紫千紅的場景,再加上了一只飛翔的小燕子的情形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的腦海中不斷浮現(xiàn)江南春色。借助于視頻資料的視覺沖擊力,筆者帶領學生進行詩詞情境的回想,并伴隨著背景音樂朗讀全詩,使之更好地理解文本語句的情境和內(nèi)涵。
字詞句教學是閱讀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師要重視字詞教學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反思總結(jié)、探索發(fā)現(xiàn),尋找到適合學生記憶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苦學”變成“樂學”,使學生學得更輕松、更快樂。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