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王志成
?
夏夜釣趣的五大奧妙
王/王志成
“苦夏”季節(jié),對癡述的垂釣愛好者來說,仍然不肯錯過揚竿垂綸的機會,那么,夏天的魚會好好咬鉤嗎?
一般可釣的淡水魚,最適宜的生存水溫為20-30℃。只有夏天才能給水體提供這樣的溫度。魚兒在這種適宜的水溫中,不僅歡暢活潑吃得多。而且還長得快,所以就有“魚長三伏”之說。既然如此,我們就不愁魚不咬鉤了。
但是夏季氣溫高,同時在氣候,環(huán)境等諸多方面也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所以垂釣者應(yīng)避其不利的一面,抓住五大奧妙進行獨有樂趣的夜釣。
魚兒具有趨溫怕熱的習(xí)性,盛夏時節(jié)水面的溫度很高,甚至超過人體的溫度,在這樣的熱水中,魚兒肯定因為缺氧南昌不咬鉤,浮到水面上來,張著嘴從空氣中直接吸氧,故有“魚浮頭不咬鉤”之說。還有一種說法,叫“看見的魚釣不著”,浮在水面上的魚,即使將釣餌送到嘴邊,它也不會理睬。所以夏夜比白天好釣。其道理有:
一是夜間比白天安靜。白天,由于人類的活動越來越多地打破了自然界的寧靜,干擾甚多,使魚類變得小心翼翼,不敢到岸邊來游動,覓食。但夜間人類活動較少,干擾不大,加上光線昏暗,使魚類的自身安全感增強,便放心大膽到近岸游動、覓食。
二是夜間比白天的溫度低。白天,溫度較高,光照強烈,魚兒為了躲避高溫和強光,便紛紛游至深水區(qū)“避暑”;再因高溫,水中微生物成倍增長,使得水中氧氣供不應(yīng)求,魚兒密集處更是如此。夜間,強光消失,氣溫下降,魚兒便從深水區(qū)游到溶氧較多。散熱較快、餌料豐富的岸邊、淺水區(qū)活動、覓食,故易釣到魚。
三是夜間能避開鉤、線、墜對魚兒的視覺影響。由于夜間魚兒覓食主要依靠嗅覺,因此鉤、線、墜對魚兒的視覺影響不大,魚兒易上鉤。
四是有些魚類喜在夜間覓食。如鯰魚、甲魚和一些警覺性高的大魚,白天為了躲避強光和環(huán)境的干擾,往往潛棲到離岸較遠的深水區(qū),有的則潛伏在水下的洞窟中,只有在靜夜中活動于淺水區(qū)。故釣諺云:“夏釣夏釣,夜間比白天好釣”。凡是白天能釣到的魚類,夜晚大都能釣到;有些魚類白天很少能釣到,但夜間卻頻頻上釣。
夜間魚類的攝食也像白天一樣,比較有規(guī)律。一夜之間,有兩次攝食高峰;其最佳釣時有:
一是傍晚7時為第一高峰:這時近岸處白天被曬得很熱的水已逐漸散熱,微風(fēng)輕拂,水中氧量增多,從深水游到近岸覓食的魚類十分饑餓,見到大攤餌食便不會輕易放過。
二是佛曉前的3-5時,是魚類夜間攝食的第二高峰。
(一)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lǐng)導(dǎo)?!爸袊厣鐣髁x最本質(zhì)的特征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dǎo),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dǎo)”。社會治理的全局必然受到黨的協(xié)調(diào)各方、統(tǒng)籌全局的領(lǐng)導(dǎo)核心作用的深刻影響。因此社會治理必然需要堅持黨的全面領(lǐng)導(dǎo)。在社會治理體系的構(gòu)建中,堅持黨的領(lǐng)導(dǎo)是攻破社會治理難題的前提。“黨政軍民學(xué),東西南北中,黨是領(lǐng)導(dǎo)一切的”。黨對一切工作的領(lǐng)導(dǎo),要求我們搞社會治理必須要堅持黨的領(lǐng)導(dǎo);社會治理要善于把黨的領(lǐng)導(dǎo)優(yōu)勢利用起來,促進社會治理良性發(fā)展。
選擇這兩個夜間攝食的高峰,是夜釣的最佳釣時,往往都有比較理想的收獲。從晚10時到子夜2時,是魚兒咬鉤的“空檔”,很少有魚上鉤。
夜釣的釣位選擇與白天不盡一樣,因此,如何選擇夜釣的釣位、釣點非常重要。其最佳釣位、釣點有:
一是要找到魚的回游路線。亦即白天要觀察好魚的密集處、經(jīng)常投餌喂魚和誘餌打窩處、深水與淺灘交界處、流水與靜水交界處。水面的細腰處、涵洞口處、橋墩下邊有洞處、雜草叢生的淺灣處等,這些均是夜間魚兒經(jīng)常出沒的地方。
二是定時定點做窩培養(yǎng)。在垂釣的前一周,每天傍晚打窩一次。誘餌要多,味要濃。這種做窩培養(yǎng),使魚產(chǎn)生了條件反射,定時前往窩點“進餐”。
三是要選擇岸邊平坦、坡度小的地方,并把多余的石頭搬走,野草拔掉,以防蝎蛇傷人,或影響夜間操作。
四是釣位、釣點宜近不宜遠。因夜間魚兒多游向岸邊覓食,手竿釣點太遠則不易看清浮漂的動靜,一般以距岸5米左右為宜。使用海竿也不宜拋得太遠,以距岸20米左右為好。
夏夜釣的魚屬雜食性魚類,其誘餌可選用動物碎骨和內(nèi)臟等,釣餌可采用蚯蚓、蛆蟲、紅蟲子、蛻肉、水生昆蟲、小蝦、小魚及面食、飯粒、植物莖葉等。其最佳誘餌和釣餌有:
夜釣的釣餌以蛆為上乘,青蝦仁、大青蟲、大蚯蛔、蚱蜢、小魚、泥鰍等葷餌亦可,但要鮮活,死的魚凡則不問津。素餌以各種面餌、米飯團、紅苕、玉米靶、顆粒飼料,嫩玉米等為好。
夏夜釣魚的方法甚多,主要有:
一、姜太公釣法(即手竿近點釣)。用5米左右的手竿,線、鉤、墜都要比白天大一個檔次,因為夜釣碰到大魚的機會多,鉤小、線細容易跑魚:手竿夜釣,一般不用浮漂,完全憑手感;下竿之后,握住竿柄,將魚線拽直,魚吃鉤時,魚竿頻頻顫動;大魚吃鉤時,手感有魚將竿拉向河心的力度,應(yīng)適時提竿。
注意事項:為便于觀察,可在竿梢上拴一白布條,見到白布條輕微抖動,即表示有魚咬鉤,應(yīng)立即提竿。手竿夜釣也可用發(fā)光浮漂,見到發(fā)光魚漂抖動,也是提竿時機。
二、龍王爺點釣(即海竿近點釣)。用海竿夜釣,比手竿有利,一不費眼;二是不需頻繁換餌;三是釣上大魚能收線放線。海竿用2米以內(nèi)的短竿最好,因夜間拋竿是在四周漆黑的條件下進行,長竿不容易拋準。投餌的鈞點也不宜太遠,20米以內(nèi)為好。用炸彈鉤裝大餌團比串鉤好,把6-8只魚鉤埋在餌食里,魚兒吞食時往往吸進幾只魚鉤,很難逃脫。
注意事項:用竿不宜多,2-3根海竿為宜。竿尖上掛小響鈴,魚兒吃鉤后鈴聲一響,便是提竿良機。
三、懶漢式釣法(即歪頭鉤放釣)。用短竿梢,拴5-10米魚線,用歪頭鉤,鉤上掛活泥鰍或豬肝。大蚯蚓等,拋到河中心,釣取甲魚、鱖魚、鯰魚等:這幾種魚吃餌后不吐鉤,只要魚線結(jié)實,竿在岸邊插得牢,魚兒吃鉤后一般都跑不掉。
注意事項:這種釣法應(yīng)在頭天傍晚下鉤,一次可放10-20根竿,次日凌晨收竿取魚,往往會有收獲。
四、愚公式釣法(即發(fā)竿式釣法)。發(fā)竿式釣具的制作,首先是取材——釣竿選用彈性較強、韌性較好的苦竹、斑竹、楠竹自制,每根長1.5米左右。釣線用尼龍魚線,長1.2米左右。魚鉤一只,不用墜、漂。用一支直徑1.5厘米長的小竹管作卡子,截成5厘米一段,再在中間斜削兩刀。另削一竹管,寬1.5厘米、長約30厘米、厚約0.24厘米,一頭削尖,便于插入岸邊,另一尖削平。其次是安裝——把尼龍線一端縛在釣竿尖端,另一端穿過竹管、卡子,在釣線約3/4處拴緊卡子,不使它上下移動,最后拴上魚鉤。第三步是裝鉤——把釣竿竿柄削尖插在岸邊水面上。將魚鉤穿上大蚯蚓、小魚等釣餌。然后左手壓彎釣竿,右手拿住卡子,利用釣竿彈性,使魚鉤沉入水中或水底。
注意事項:傍晚按照上述方法將發(fā)竿安在岸邊,每次可安20-30副,釣者便可回家睡覺了。夜間魚兒到岸邊覓食,吞下釣餌逃走時會將卡子帶離竹簽,釣竿失控自動彈直,魚兒便被鉤住了。次日凌晨便可收竿取魚。
五、南海式釣法(即串鉤釣)。串鉤釣具的制作方法是:用一根粗0.5-0.55毫米、長60-100米的尼龍線作主線。主線的一端拴一把爛鎖,使主線入水后不移位;另一端拴牢于竹塊一側(cè)的小孔。主線上每隔2米處拴上連接環(huán)15-20個,用于連接支線。用15-20根粗0.25-0.3毫米、長1米左右的尼龍線作支線。每根支線的一端拴上一只短把魚鉤,另一端拴上連接環(huán),用于連接主線。再用楠竹一塊,長1-1.5米、寬3-4厘米,兩端削成“丫”形,用于纏主線和收、放線。竹塊的一側(cè)鉆一個小孔,用于拴主線的一端。
注意事項:下鉤前,將豬肝或小魚切成拇指大小,穿在魚鉤上,不露鉤尖。傍晚時,把主線放完拉于岸上,依次一一把支線套在主線的連接環(huán)上。將主線拴上爛鎖甩人離岸3米左右的水里,再一一將支線放人離岸1米左右的水里。然后拿著竹塊把主線稍稍拉直,竹塊放在岸上,用石頭壓住。串鉤夜釣,不必在岸上苦等,只需次日凌晨天亮之前趕到岸邊拿起竹塊收線取魚即可。收線時,若釣上了團魚,可輕輕地將它拉到岸邊,用抄網(wǎng)撈取,切忌用手提線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