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忠東
?
可手搖驅動的新概念自行車
文/李忠東
據(jù)美國“未來創(chuàng)新設計博客”網站報道,在鍛煉身心的運動中,騎自行車簡便易行,老少皆宜,備受青睞。荷蘭TSG Essempio公司對傳統(tǒng)自行車大膽革新,設計出別具一格的 4 Strike Bike自行車,使原來用于控制方向的車把多了一項“踏板”的新功能,變成了可以手搖驅動的新概念自行車。
4 Strike Bike的聞世為自行車家族增加了一朵奇葩,給自行車愛好者、有背部和肩頸毛病的人以及從事繁重工作任務的白領帶來莫大的樂趣。手搖“踏板”還可以直立安裝,以適應城市騎車的需要,或者在快速長距離騎車時提供更多的體力。曲軸上安裝有一個特殊的飛輪系統(tǒng),允許全身用力騎車,只是在上下車時使用腿部。
最早提出 4 Strike Bike自行車設想的是荷蘭退休外科醫(yī)生萊克斯·范·斯特克倫伯格,他因為多年來彎腰駝背地替病人做長時間的手術,患有背痛和肩頸痛的毛病。斯特克倫伯格認為,與傳統(tǒng)自行車相比, 4 Strike Bike由于體重分配更加自然均勻,因此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4 Strike Bike最突出的優(yōu)勢是驅動自行車前進的過程并非一成不變,而是以交替的方式或由前向后,或從左到右,使用著整個身體的力量,反之亦然。運動的方式類似于四足動物,以馬為例,開始起步時如果是右前足先向前開步,對角線的左足就會跟著向前走,接著是左前足向前走,再就是右足跟著向前走,這樣就完成一個循環(huán)。接著又是另一次右前足向前,左后足跟著向前,左前足向前,右后足跟著,繼續(xù)循環(huán)下去,就形成一個行走的運動。
在騎車的過程中帶動整個身體,使全身的鍛煉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而傳統(tǒng)自行車雖然可以使腰部和下肢得到較充分的運動,但是上肢卻始終保持固定的姿勢,極易產生疲勞,使鍛煉效果大打折扣。斯特克倫伯格介紹說,在騎手搖驅動的4 Strike Bike時,人們能夠激活78個不同的肌群,而傳統(tǒng)自行車只能使用大約50個肌群。
在騎車時,引力作用被交替地從車把左提手轉向右提手和背面,帶動它們和曲軸一起運動。4 Strike Bike以同步的方式巧妙地將“手搖”自行車驅動系統(tǒng)和“腳踏”自行車驅動系統(tǒng)結合在一起,提供了不同的騎車模式,能適應各種交通狀況,滿足騎車者個人喜好,達到鍛煉上肢和全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