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潔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在一些學生心目中思想品德課成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詞,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其中一個很大的因素就是我們的課堂缺少學生需要的和感興趣的東西,而導入是課堂教學給人的“第一印象”。常言道,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準確、精彩的導入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很快集中注意力,產(chǎn)生直接的學習動機。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創(chuàng)設一定的導入情境,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愛上我們的課堂。導入的形式是豐富多彩的,怎樣有效地導入呢?下面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的一些導入技巧。
一、案例架橋,巧設疑問
好奇心人皆有之,強烈的好奇心會增強人們對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發(fā)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因此,在課堂導入時,通過恰當?shù)陌咐?,巧妙地設置課堂提問,使問題提得好,問得巧,既創(chuàng)設了問題的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問題的指向性非常明確,調(diào)動了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在學習九年級社會主義法律常識時,由于學生法律知識匱乏,再加上法律知識本身比較枯燥,造成學生在理解上的困難。所以在講授這一部分內(nèi)容時,我常常運用典型的案例,運用與學生聯(lián)系緊密的案例來導入新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學習“公民依法享有財產(chǎn)繼承權”時,我用投影儀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境:“錢小滿家的故事”——愁事:錢小滿的爺爺原有樓房300多平方米,因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政府要在該地段擴建道路,錢小滿爺爺?shù)姆孔颖黄炔疬w,錢家一家老小提出拆遷必須以補償其損失為前提……
然后問大家:政府有權拆錢小滿爺爺?shù)姆孔訂??錢小滿一家老小有權提出賠償要求嗎?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有的說:可以拆。有的不太確定,你一言我一語地爭論著,終不能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結論,最后大家把目光投向了我。我順理成章地導入“依法享有財產(chǎn)繼承權”這部分新課。一堂關于《繼承法》的知識教學,在學生們的期盼中開始了。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常常是獲得真知的先導,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設疑就是教師投放誘餌,吸引學生注意力,誘發(fā)其求知欲,即“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這樣的導入既活躍課堂,又留下空白。實踐證明:疑點、矛盾、問題是思維的啟發(fā)劑,這能使學生的求知欲由潛伏狀態(tài)轉入活躍狀態(tài),成為掌握整堂課知識的良好契機。
二、巧用故事,寓教于樂
教師適當引用一些與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故事(如寓言、典故和名人軼事等)導入新課可活躍課堂氣氛,開闊視野,寓教于樂。故事導入,最簡單又最實用,不需要太多其他的輔助條件,只要選擇適當?shù)墓适?,而故事永遠是青少年學生不愿告別的朋友,特別是一些寓言故事,學生更感親切。
如在講蘇教版八年級下冊“承諾是金”一課時,播放了《九色鹿》影像資料??赐赀@個故事,學生對弄蛇人違背誓言、忘恩負義的丑惡嘴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時,老師再適當?shù)丶右栽O問:為什么當弄蛇人再次落水時,九色鹿不再施以援手?其他人也都袖手旁觀,并且對他嗤之以鼻?學生直接感受到信守承諾的重要性。很自然,也很快速地導入了新課。
故事導入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如此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不但能在短短幾分鐘內(nèi)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課間的松弛狀態(tài)吸引過來,引起學生的充分注意,還能使學生對所學的內(nèi)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詩詞入境,雋永含蓄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謝冕先生在《漫步在詩的郊野——關于詩歌欣賞的通信》一文中這樣說過:“詩不僅能夠把我們的生活感受表達得曲極其妙,而且還能夠幫助人們在精神上創(chuàng)造出一個更為理想的境界……久之,它將使我們的趣味變得更加高雅,心靈變得更加美好”。詩歌是通過有節(jié)奏、有韻律的語言來反映生活,抒發(fā)情感,雋永含蓄。教師如能巧妙地運用詩詞歌賦把學生領入文學藝術的殿堂,那將對教學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從而增強政治課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詩歌之美不僅在于它瑯瑯上口,更在于它用最精煉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思想,能夠觸動學生的心靈。在學習魯教版“直面升學與擇業(yè)”一課時,我選了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配以背景音樂導入新課。
詩中所涉及的主題是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人生道路的選擇。由此快速導入本課課題——初中學生也面臨著人生的選擇:升學、擇業(yè)。
以這首詩開始本課的教學,既是課堂教學知識的一種引入,也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延伸。學生們仔細傾聽,渲染了氣氛,觸動著他們的心靈,激發(fā)學生對未來人生道路的思考與追求,從而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雙重目的。
四、關注生活,開展活動
生活是思想品德課的源頭之水,生活中的教學資源無處不在,所以思想品德課教學只有根植生動、豐富的現(xiàn)實生活世界里,讓學生親身參與、了解、觀察,學生的心弦才能真正地被撥動,才具有與時俱進的生命活力。
在學習八年級“感受科技創(chuàng)新”一課時,我拿著一片樹葉詢問學生:“深秋時節(jié),落葉隨處可見。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落葉掉落于地面時,是葉片的正面朝上還是背面朝上?”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起來,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我又拿出一些落葉,請了幾個學生到前面來做實驗,結果落葉幾乎都是背面朝上,學生們都覺得困惑不已:是巧合?還是蘊含著什么道理?我告訴學生們,最初注意這個問題的是一個日本中學生,然后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了當時這名學生的研究過程。學生不由發(fā)出感慨:一片小小的落葉,它的朝向都蘊含著科學的道理,可見,科學就在我們身邊。通過這一活動的設置,自然、順暢地導入到新課的教學,而且學生獲得了很深的情感體驗。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個整體,導入是一堂課的切入點,也是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一部分,又是組織教學的科學而巧妙的手段,凝結著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在政治課堂教學中,好的導入會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使其迅速集中注意力,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師生雙方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內(nèi)融入課堂。所以,我們必須重視課堂教學導入的設計,掌握導入的技能技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思想品德課真正成為教書育人的“搖籃”。
(作者單位:江蘇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