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文
古詞以其獨特的魅力,在語文課本中獨占一席之地。古詩詞教學的情境,是與古詩詞內容有關的課堂氣氛與情感體驗的總稱,是課堂教學獲得成功的必備因素之一。小學生由于認知基礎的局限性,而古詩的意境又比較深邃,想讓學生理解古詩的韻味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如果教師能結合古詩特點和小學生的心理期待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就能讓學生有效切入古詩的學習。教師如何在古詩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
一、精心設計導語,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不同的古詩,它所描述的情境也不一樣,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古詩運用不同的情境,有些古詩,教師如果結合古詩的意蘊運用語言描述,就能將學生帶入到相關的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到古詩學習的樂趣。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導語,通過精彩導入讓學生更好地切入古詩的學習中來。如《早發(fā)白帝城》的教學,我通過談話激趣:“詩人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將帶我們到一個神秘的地方去,同學們,你們閉上眼睛,想象下,早晨的白帝城籠罩在彩色的云霞之,滾滾的長江水翻起陣陣白浪,一瀉千里,兩岸的青山層層疊翠,江畔傳來猿猴啼叫聲聲。此情此景,讓李白詩興大發(fā),于是寫下了這首詩,面對這美景,你們想寫學習下嗎?”學生被教師的激情導語所吸引,學習熱情高漲。
當學生的熱情被點燃之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第三四句,教師再次設計導語:“清晨,蒙蒙的霧氣還沒有消散,詩人由于歸心似箭,很早就從繽紛的云霞籠罩中的白帝城出發(fā),沿長江之水順流而下。近了,近了,快到江陵了,在江水拍岸中,他聽到了什么?此時,他的心情是怎樣的?”學生的情感被教師的語言所感染,他們也想知道詩人面對此情此景,會是怎樣的感悟,從而有效切入詩歌的學習。
二、指導朗讀,引導學生體會情境
讀是學生理解古詩最重要的通道,也是學生展開想象,揣摩字里行間的思想情感的重要基礎。在古詩教學課堂,教師應重視朗讀指導,讓學生通過朗讀去體會古詩的意蘊。如在教學《望廬山瀑布》時,我結合古詩的意境播放古詩朗誦錄音,并結合朗誦設計相關意境的課件,在課堂上,當學生看到廬山瀑布時,精彩的畫面加上唯美的聲音激發(fā)了學生對古詩的情感。接著,教師讓學生認真傾聽古詩的朗誦,并親自示范朗讀,學生被聲音所感染,體會到了古詩的韻味。為了讓學生對古詩有更深的體會和理解,我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如何感情朗讀,主要從語氣、語調、節(jié)奏等方面進行指導,同時,讓學生結合古詩的情感融入自己的想法有感情地朗讀。在我的精心指導下,學生基本上掌握了古詩朗讀的技巧,并逐漸讀出古詩的韻味,讀出詩的抑揚頓挫,體會到了朗讀古詩的樂趣。
在朗讀指導時,教師可以結合自己聲音的特點,結合自己對詩詞的感悟和理解,親自示范朗讀,有時,還可以結合課件制作將自己的范讀錄成語音文件,課堂上,結合多媒體創(chuàng)設的情境進行示范朗讀。教師親自錄制的范讀容易引發(fā)學生的共鳴,激發(fā)學生朗誦古詩的熱情,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并認真參與誦讀,感受古詩學習的興趣,借誦讀理解古詩意蘊。
三、展開想象,引導學生置身其境
古詩雖然所用的文字不多,但是蘊含于其中的內涵卻是比較深刻的,想象是學生理解古詩的重要能力之一,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古詩意境展開想象,通過想象體會作者不一樣的情感。還是以《望廬山瀑布》為例,當學生初學古詩之后,我讓學生展開想象:你眼前出現一道怎樣的瀑布?詩人所描寫的畫面是怎樣的?你能結合自己的想象描繪出詩人眼中的瀑布嗎?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大膽想象,他們的頭腦中出現了:高山上籠罩著紫色的云霧,一道瀑布從山頂噴涌而出,水霧蒸騰,瞬間,瀑布飛速沿陡峭高壁落下,飛珠濺玉,氣勢壯觀。雖然學生在語言表達上還所欠缺,但是他們的想象力卻是非常豐富的,教師可以趁機出示相關的圖畫,借圖畫進一步激活學生的想象能力。當學生想象完之后,教師再結合作者當時的處境進行背景解讀,學生對古詩的意蘊和內涵就會有深刻的理解,他們在朗誦古詩時就不再是干巴巴的,而是帶有人性的溫度。
四、運用各種教學媒體,再現詩中情境
由于古詩所表現的時代離學生的生活已久遠,有些寫作背景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的,學生在理解古詩時可能會比較膚淺,甚至無法理解,這對于完整理解古詩局限性大。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手段,巧妙將古詩所發(fā)生的時代背景的音像資料呈現出來,同時,結合古詩的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在情境中展現作者生活的時代,從生動形象地展現當時的歷史狀況、社會動態(tài),從而為理解古詩鋪墊,進而體會作者的情感。
如在學習學杜甫的《絕句》時,如果教師沒有進行一定的鋪墊,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可能不深,但當課堂上,教師利用多媒體將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展示出來時,“安史之亂”的社會動蕩進入了學生的視野,形象地感知唐朝天寶年間,玄宗驕奢,不理政事;奸臣當道,權傾天下的社會現實。而作者親眼所看到的社會現實激發(fā)了他的情感,百姓逃散,田園荒蕪的凄慘景象讓作者的內心非常難受。于是,亂世之中的杜甫帶領一家老小逃到四川成都定居草堂。終于到了戰(zhàn)事消散的一天,他感慨萬分,寫下了這篇不朽之詩,給人一種欣欣向榮、蓬勃向上的無限生機感覺。
總之,想讓學生有效學好古詩,需要教師把握好古詩的意境,并結合學生的心理期待創(chuàng)設與之相關的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古詩的趣味,并借情境更好地理解古詩內容,走進作者不一樣的內心情感,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并在品詩悟理中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
(作者單位:福建省南安市水頭鎮(zhèn)后房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