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
【內(nèi)容摘要】人本主義理論應當充分融入到高中政治課程的教學中,這是讓課堂教學更為人性化,能夠更好的激發(fā)學生對于很多教學內(nèi)容共鳴的一個基礎。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有很多體現(xiàn)形式,能夠發(fā)揮的課堂教學的輔助效果也十分顯著。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知識講授時也要充分發(fā)揮人本主義的教學理念。這樣,課堂教學的方向才會更加清晰,教學目標也會更為明確,并且能夠帶給學生更加豐富與立體的課堂學習體驗。
【關鍵詞】高中政治 教學 人本主義教學理論 應用
人本主義理論的合理滲透,會讓高中政治課堂的教學變得更加多元,學生也更容易理解與吸收相應的教學知識點。教師要破除政治課程的學習留給學生的理論枯燥的印象,要讓人本主義理論作為課程教學的指導,無論是對于教學素材的選取還是對于教學模式的選用上都要進行充分且合理的考量。這樣,政治課程的整體教學效率才會更高。
一、構(gòu)建以人為本的互動開放教學模式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積極構(gòu)建以人為本的開放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教學展開方式。教師不要一味的給學生講授知識,而是要多讓學生對于很多問題或者話題進行分析討論,在這個過程中來逐漸獲取知識。這才是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的良好體現(xiàn)。同時,教師在選取讓學生進行交流互動的話題或者學習任務時也要充分融入以人為本的理念,要選取那些學生們真正關注,且能夠讓學生的思維活躍的探討內(nèi)容。這樣,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的參與熱情才會更加濃厚,以人為本的教學過程才能夠真正得到體現(xiàn)。
例如,“在文化生活中選擇”的導學案中有學生寫道:坊間熱議的玉林狗肉節(jié)是傳統(tǒng)習俗還是落后文化呢?這樣的問題源于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老師可以充分利用這樣的教學資源,積極創(chuàng)設學生探究的情境。學生對于這樣的問題熱情高漲,產(chǎn)生了各種不同的看法,在積極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越來越活躍,大家也在對于問題的不斷剖析中感受到了一些道理。這便是以人為本的開放互動教學模式可以收獲的積極教學效果。
二、教學設計時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也應當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要多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融入更多有價值的教學內(nèi)容。教師可以將學生普遍關注的一些話題或者素材融入到知識教學中,可以透過引發(fā)學生對于很多問題的探究來獲知教學知識點。教師也可以在教學形式上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多設計學生間進行交流互動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對于課堂教學過程有更濃厚的參與熱情,這些都會促進課堂教學實效性的不斷提升。
教師要多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體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比如,在綜合探究“正確對待金錢”的討論中,教師便可以透過一些很有代表性的生活范例來引發(fā)學生對于這一問題的思考。為此,筆者要求學生在課后查找“中大獎后的人的生活”,這個過程能夠通過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走進社會,學生會對金錢的看法更加全面,這樣才能夠使政治課的教學過程成為學生的認識、情感、價值觀的建構(gòu)過程,達到“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這一教學宗旨。教師要多從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出發(fā)來進行有效的教學組織與設計,這樣會更加有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三、提倡學生在課堂上的有效合作探究
人本主義學習理念的實踐中,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合作探究同樣非常重要。教師要讓理論知識的教學變得生動直觀起來,可以多引入一些生活化的問題來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探究,這個過程通常能夠收獲不錯的教學效果。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不僅要充分聯(lián)系教學知識點,也要選取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這樣,大家才會更樂于參與,學生想要表達的觀點或者視角也會更豐富。讓學生多進行有效的合作探究,這既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學生也能夠充分利用學過的內(nèi)容解決各種實際問題。
比如,在“替代商品、互補商品”的教學中有學生提問:今天我吃了不衛(wèi)生的食品,不得不吃藥,食品與藥是什么關系?筆者及時把問題拋給學生討論。這時有學生說:“藥不能當飯吃,所以它們不是互為替代商品”。這時又有學生反問:“你每餐吃飯都必須吃藥嗎?它們會是互補商品嗎”?學生大笑,通過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不僅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增強了學生間的合作意識,而且增進了學生間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學生的情商。教師要多在課堂上設計這種有意義且有意思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這既能夠充分體現(xiàn)人本主義學習理念,這個過程也能夠讓學生的各方面能力與素養(yǎng)得到有效鍛煉。
結(jié)語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能夠為高中政治課程的教學帶來很多積極引導,能夠豐富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收獲。教師可以透過各種教學方式來在實際教學中融入這種教學理念,要凸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設計更多讓學生進行思考探究的自主學習過程。這樣才能夠發(fā)揮這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越性,并且能夠讓學生的各方面能力與素養(yǎng)都在課堂上得到充分鍛煉。
【參考文獻】
[1] 李俊生. 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以人為本”[J]. 新課程(中旬),2013年05期.
[2] 劉波. 人本主義教育觀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J]. 考試周刊,2012年88期.
[3] 張艷玲. 新課改背景下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討[J].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S2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阜寧中學左滌江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