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春祿
(中共遼寧省委黨校,遼寧 沈陽 110004)
?
毛澤東書法藝術(shù)特點探析
郝春祿
(中共遼寧省委黨校,遼寧沈陽110004)
[摘要]本文從毛澤東書法的起源、毛澤東書法的發(fā)展時期、毛澤東書法的特點及與其他書法家比較四個部分,分別介紹了毛澤東書法的發(fā)展和其形成的獨特的特點,并且與帝王書法家和文學書法家及書法家比較,凸顯毛澤東書法在特殊時期特殊環(huán)境下發(fā)展和形成的別具一格的“毛體”。
[關(guān)鍵詞]毛澤東;書法;起源;發(fā)展;特點
毛澤東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戰(zhàn)略家,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在學術(shù)上又是詩人,書法家。毛澤東在詩歌方面頗有造詣,他對書法的喜愛也可以稱之為如癡如醉,書法造詣極高,創(chuàng)造了別具一格的“毛體”。毛澤東詩文并茂,他的詩詞,絕大多數(shù)是用毛筆書寫的。作為偉大的領(lǐng)袖,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人,新中國第一代主席,毛澤東用其業(yè)余時間,鉆研業(yè)余愛好,成了一代偉大的書法家,其鉆研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作為一代書法家,他的書法激勵著整個國家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他的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一)魏晉風格影響了毛體
整體來講,毛澤東早期書法作品是以楷書為主,兼有行書。毛澤東小的時候接受過塾師教育,刻苦練習過楷書。進入湖南第一師范學習后,學校對書法有更嚴格的要求,加之毛澤東本人對書法更是喜愛,日課碑帖,有了一定的功底。毛澤東那時的楷書明顯有魏晉時期的痕跡,如毛澤東寫給羅學瓚的明信片,是十分工整的魏碑楷書。毛澤東的楷書風格也深受歐陽詢(長沙人,唐初書法大家)影響,如毛澤東早年的作品《還書便箋》《講堂錄》《銘恥篇》《離騷》《商鞅徙木立信論》等都與歐陽詢的作品有一脈相承的痕跡,也能明顯地看到歐陽詢的韻致。王羲之書法對毛澤東書法也有一定的影響,《蘭亭序》《圣教序》等都是毛澤東認真揣摩過的,對其以后的草書之路有深遠的影響。
(二)隋唐精神打下了毛體的基礎(chǔ)
隋唐時期張旭和懷素的書法對毛澤東的影響根深蒂固。眾所周知,在后期毛澤東書法轉(zhuǎn)向了草書,大唐時期書法的大氣磅礴、汪洋恣意則受到毛澤東的喜愛,而大唐時期的草書就屬張旭和懷素二人,其創(chuàng)作是登峰造極,無人能及。毛澤東的書法則是在二人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從線條筆法來看,毛澤東的書法以中鋒行筆為主加以側(cè)鋒,出鋒犀利,方圓并用,或斷或連,而少有似懷素草書鐵線篆類盤繞飛動,與張旭有較多相似之處。從結(jié)構(gòu)字法來看,顛張醉素都氣勢開張,大小參差,順應自然,懷素部分運用夸張,強調(diào)視覺沖擊力,毛澤東書法吸收了他們的這些長處,大處著眼,形成強烈對比,有的時候大的是小的好幾倍卻還能看著相當融洽和諧,這一方面則更像懷素的《自敘帖》。從造型上來看,張懷二人的書法癲狂而且傾斜,毛澤東書法雖沒有那么癲狂但是卻傾斜,只是與懷素的方向剛好相反。
(三)時代精神影響著毛體的創(chuàng)作
說到時代精神對毛澤東書法的影響,最主要的是毛澤東所處的推陳出新的年代所帶來的。在那個時期,推翻封建統(tǒng)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國,又引進了馬列主義,影響著毛澤東的思想,讓其明白必須以傳統(tǒng)功力與創(chuàng)新相結(jié)合,毛澤東不僅把這種思想運用到軍事上,更是將其運用到了書法寫作上,從而造就了大氣磅礴,揮灑自如,錯落有致,別具一格的“毛體”。
(一)毛澤東書法的發(fā)展階段
第一階段:1921年以前,毛澤東從學生時代到建黨之前,其書法多體現(xiàn)在其手信和札記上。青年時代的毛澤東的字還談不上是書法,但是其楷書的字體雄厚,是臨摹了歐陽詢的字體,并且為其以后的書法道路奠定了基礎(chǔ)。第二階段:1921年至1938年,這段時期則是毛澤東書法的一個過渡,由于戰(zhàn)局動蕩,抗戰(zhàn)爆發(fā),用在鉆研書法上的時間則少之又少,留下的作品也不多。但是其書法已經(jīng)由行楷向行草轉(zhuǎn)化,筆鋒明顯受鄭板橋和李北海的影響。第三階段:1938年至1949年,這一時期,隨著戰(zhàn)爭局勢的明朗,毛澤東的心情也越發(fā)輕松愉快,工作之余又有時間鉆研書法。該段時期他的回溯法已經(jīng)形成了比較明顯的傾斜體勢,并且收斂了當初的鋒芒畢露轉(zhuǎn)為綿里藏針,卻又不失大氣之勢。已經(jīng)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第四階段:新中國成立之后,毛澤東一心研究草書,其書法則正式轉(zhuǎn)入到了草書甚至狂草,細心鉆研王羲之、懷素、于右任、黃庭堅、祝允明、徐渭、傅山、王鐸等書家的作品。甚至還借出了故宮博物院的藏品用來觀賞學習。越到晚年,其書法創(chuàng)作越顯得來去自如,游刃有余,并且在晚年將其書法創(chuàng)作推向了頂峰。
(二)毛澤東書法的書寫內(nèi)容
從書寫內(nèi)容來看。毛澤東首先十分重視文字內(nèi)容,主要包括文稿、信札、題詞題字、手書古人詩詞、自作詩詞手跡墨稿五類。大多與當時的環(huán)境、情緒等相協(xié)調(diào),情致內(nèi)含、姿媚外滋、情深意切一筆一畫無不是他情感、心性的自然流礴。毛澤東借助了漢字結(jié)構(gòu)的外在形式和書法藝術(shù)形式顯示了其內(nèi)在的精神和情感,“使本無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動,使本來只有物理的東西也顯得有人情?!?/p>
1.文稿
文章草稿,也包括筆記、批注和電報等,出于實用,公開的四十年代居多。1937年5月8日《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而斗爭》文稿(行書,橫寫)。
2.信札
信札也是出于實用,但更講究字的美感、個人風格以及對方的接受程度,各個時代都可見,五六十年代居多,風格各異。如1936年11月2日致許德珩等教授的信(行書),1937年6月25日致何香凝信(行書),1941年1月31日致毛岸英、毛岸青信,1944年4月29日致李鼎銘信,1945年致柳亞子信,1960年4月25日致楊開英,1961年12月26日致周世釗,1961年12月26日致臧克家,1963年3月24日致周世釗,1964年3月18日致華羅庚,1965年7月18日致郭沫若等。
3.題詞題字
題詞題字多用于應酬、交際、指示和號召,多為用心之作。1933年左右鼓勵紅軍反“圍剿”題詞(行書);1934年為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工農(nóng)代表大會題詞(行書)。1940年4月題“天天向上”(可作四十年代書風開始的標志),1941年冬題詞“實事求是”,1942年題詞“自己動手,豐衣足食”,1942年4月題詞“準備反攻”,1946年4月為“四八”烈士題詞,1949年9月10日題詞“好好學習”,1951年8月題詞“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爭取更大光榮”,1952年3月題詞“提高警惕,保衛(wèi)祖國”,1952年6日10日題詞“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zhì)”,1957年1月為劉胡蘭重新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1949年11月29日為”國立美術(shù)學院”題字。1960年10月8日題詞“艱苦樸素”,1963年2月28日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很多報紙雜志、單位、建筑物上都留下了他的字跡,如1948年7月為人民日報題寫報頭。
4.手書古人詩詞
毛澤東一生喜愛古詩詞,一生喜愛手書古詩詞,毛澤東案牘之余,隨心所欲、自娛自樂,手書古詩詞貫穿了他的一生,精品迭出。主要代表作有劉過《沁園春》(行書,早期),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行書,早期),《廬山謠》(行草,早期),李白《梁甫吟》(行書,中期),《夢游天姥吟留別》(行草,早期),白居易《琵琶行》(行草,早期),蘇軾《題西林壁》(行草,早期);中期主要的代表作品有曹操《觀滄?!罚ㄐ胁荩衅冢?,《木蘭辭》(行草,中期),范仲淹《蘇幕遮》(行草,中期),秦觀《鵲橋仙》(行草,中期),岳飛《滿江紅》(行書,中期),辛棄疾《摸魚兒》(行草,中期);后期的主要代表作有韋莊《綏州作》(小草,后期),曹操《龜雖壽》,王勃《滕王閣序》句,宋之問《靈隱寺》句,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王昌齡《從軍行》,李白《將進酒》《廬山謠》句、《謝朓》(草書),《下江陵》《憶秦娥》,杜甫《登岳陽樓》,李益《受降城聞笛》,劉禹錫《聽舊宮人穆氏唱歌》,賈島《憶江上吳處士》句,溫庭筠《經(jīng)五丈原》,林逋《山園小梅》句,陸游《訴衷情》,文天祥《過零丁洋》,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折,高啟《梅花》,嚴遂成《三垂岡》。
5.自作詩詞手跡墨稿
自由揮灑,或有意為之,書寫豪情壯志,流傳最廣。上世紀50年代自作詩詞主要代表作品有《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1950年11月)、《浪淘沙·北戴河》(1954年夏)、《七律·和周世釗》(1955 年10月)、《水調(diào)歌頭·游泳》(1956年12月)、《蝶戀花·答李淑一》(1957年5月11日)、《七律·送瘟神》(1958年),《七律·到韶山》(1959年),《七律·登廬山》《賀新郎·別友》(小草),《沁園春·長沙》、《菩薩蠻·黃鶴樓》《清平樂》、《十六字令三首》(行草),《念奴嬌·昆侖》《臨江仙·給丁玲》等。60年代自作詩詞主要代表作品有《虞美人》《沁園春·長沙》《清平樂·蔣桂戰(zhàn)爭》《采桑子·重陽》《減字木蘭花·廣呂路上》《菩薩蠻·大柏地》《清平樂·會昌》《憶秦娥·婁山關(guān)》《七律·長征》《卜算子·詠梅》《清平樂·六盤山》《沁園春·雪》《蝶戀花·答李淑一》《七絕·為女民兵題照》《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七律·三打白骨精和郭》《卜算子·詠梅》《滿江紅·和郭沫若》。
(一)傳統(tǒng)性
之所以說毛澤東書法具有傳統(tǒng)性,是因為其不是信筆拈來,而是在鉆研了歷朝歷代著名的書法家的作品才達到如此爐火純青的地步。毛澤東書法的第一時期是以臨摹歐陽詢?yōu)橹?,其作品《離騷經(jīng)》《還書便條》等都有明顯的歐陽修楷書的痕跡,既平整又能看出字體的棱角分明,可謂是“于平正中見險強,險強中出奇制勝”。毛澤東書法的中期,書法由楷到行的轉(zhuǎn)變是受到了王羲之的影響,在抗戰(zhàn)時,小戰(zhàn)士把撿到的王羲之的《三希堂法帖》送給毛澤東,從此《三希堂法帖》不離其身,就連出國兩次都一直帶在身上,對其鉆研之處更不必多言。第三位則是懷素和尚,在上文中提到過,張旭和懷素的草書對毛澤東的影響頗為深遠,以至于到后來毛澤東形成自己的筆體具有傾斜之風,這一傾斜就來自于懷素,懷素將張旭的草書發(fā)揮的更“狂”,毛澤東則將懷素的狂草發(fā)揮到了極致。綜上所述,毛澤東的書法具有傳統(tǒng)性,其書法是在對前人的臨摹研究上發(fā)展起來的,是在毛澤東的整個生命中形成和發(fā)展的。
(二)時代性
毛澤東作為偉大的思想家,其書法充滿著濃厚的哲理意趣;作為詩人,其書法又彌漫著濃烈的抒情氣氛、筆歌墨舞、風行水流、意氣風發(fā);作為偉大的革命家、偉大的領(lǐng)袖,他的書法藝術(shù),又緊扣時代脈搏,代表著時代的最強音,書寫著時代的風流、豪情,代表著精進、奮發(fā)昂揚的時代精神,流暢飄逸,因而具有強烈、鮮明的時代氣息。
(三)哲理性
毛澤東的書法,從基本線條到筆法、字法、章法、結(jié)構(gòu)等無不獨具特色,是他哲學思想的綜合藝術(shù)反映。無論方圈、藏盡、曲直、輕重、徐疾、肥瘦、滑澀、濃淡、枯潤、黑白、虛實、大小、長短、寬狹、欲正、琉密、開合、起伏、伸編、向背、動靜矛盾統(tǒng)一、相得益彰、千變?nèi)f化,構(gòu)成了一幅幅奇妙的書畫。就筆法而言,中鋒運筆、側(cè)鋒為輔。前者雄勁有力,后者形妙質(zhì)妍,一主一從,既對立又統(tǒng)一、和諧生輝。毛澤東運筆巧妙、運用裕如,機智駕馭、游刃有余。毛澤東字法講究,能夠很好地把握字的重心,機智地變換字的重心、角度,從而達到平衡。布局巧妙、計白當黑、或潤而妍、或淡而雅、帶燥方潤,處理得當,在空間上達到平衡。毛澤東書法藝術(shù)的章法、格式很多,有橫有縱,有長卷有小幅,均能先聲奪人,在參差中求得平齊,錯落中求得自然,使人在視覺上產(chǎn)生強烈的美感和共鳴。
(四)人民性
說毛澤東書法具有人民性是從其價值觀上得出來的,人民性體現(xiàn)在其書法作品的意義上。從1945年毛澤東在重慶的一首《沁園春·雪》開始,其書法便激勵著四萬萬中國人民,用他的書法達到了“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效果。這幅作品中不僅涵蓋了我國五千年的文化,更突顯了新中國的即將到來。在之后的作品更是近民親民?!叭嗣裼⑿塾来共恍唷卑藗€大字刻在了人民英雄紀念碑上,同時也深深刻在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里,在其教導下,我們不會忘記曾經(jīng)的鮮血和汗水,不會忘記為了今天的幸福而獻出生命的每一個烈士?!盀槿嗣穹?wù)”更是時刻提醒著每一個出入新華門的人民公仆,人民是衣食父母,為人民服務(wù)是每一個人民公仆的第一守則?!跋蚶卒h同志學習”更是把雷鋒精神弘揚光大,掀起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高潮。至今許多期刊仍留有毛澤東的題名,如《光明日報》,許多學校用著毛澤東的題名,如清華大學。除了這些題名之外,橘子洲頭的《沁園春·長沙》更是讓人們在瀏覽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欣賞歷史悠久的書法文化,傳承書法精神。
(五)創(chuàng)新性
毛澤東書法具有傳統(tǒng)性的同時又具有創(chuàng)新性,不然就不會有“毛體”,毛澤東的“歐體”寫的真到位,或者說毛澤東的狂草跟懷素如出一轍?!懊w”作為毛澤東書法的創(chuàng)新具體如下:結(jié)體顛張狂素。張旭往往是在喝得酩町大醉之后才創(chuàng)作,所以其作品狂傲不羈,懷素更是把這種精神推向了高峰,毛澤東的草書則大小各異,錯落有致,用筆夸張,對比強烈。用筆方圓結(jié)合。毛澤東的書法筆畫以鐵線為主,濃淡相間、起伏有度、剛勁有力,運筆以圓為主,因受魏碑的影響,圓中又帶有方,形成了這種方圓結(jié)合的效果。布局如亂石鋪街,這個布局風格受鄭板橋影響極大,但是這位揚州八怪之一的鄭大書法家寫的是行書,其行書布局如亂石鋪街,用草書如此布局的,毛澤東是第一人。草書本來就是一個很難辨認的字體,又以這種無行無列的亂石鋪街的布局呈現(xiàn)出來,很多書法家都很難再做到讓其美了。
落款張揚個性。眾所周知,在書法寫完之后書法家要印上其印章,并寫上創(chuàng)作時間。但是在毛澤東的書法作品中很難看到其印章,而是其揮揮灑灑寫下的自己的名字,有時是一行,有時是兩行三行,居無定式。并且其作品的時間都是以公元來算的,而不是天干地支的計時法。
參考文獻:
[1]蘇美華.毛澤東書法源頭考[J].湖南社會科學,2008.
[2]蘇顯雙.“無限風光在險峰”———毛澤東狂草書法藝術(shù)探微〔EB/OL〕.http://www.dfshw.com.
[3]李樹庭.毛澤東書法藝術(shù)[M].武漢:湖北美術(shù)出版社,1989:13-19.
[4]舒關(guān).毛澤東與舒同談書法[J].毛澤東書法研究,2008,(1).
[5]譚學念.毛澤東書法審美綜述及其意義[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2,2(2):65-69
[6]何滿宗.獨領(lǐng)風騷—毛澤東書法欣賞[J].學習時報.
[7]吳明軍.毛澤東書法比較研究[J].邢臺師范高專學報(綜合版),1997,3,75-80.
責任編輯叢琳
[作者簡介]郝春祿(1966-),男,遼寧人,經(jīng)濟學博士,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遼寧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共遼寧省委黨校校委委員,研究方向為書法理論、干部任用條例、公務(wù)員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學。
[中圖分類號]J292.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426(2016)01-006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