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華+劉曉林
[摘 要]對國內外語學習動機研究進行概述,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研究內容豐富,研究對象以高年齡段學生為主,研究方法多為實證研究,問卷與訪談、課堂觀察結合。研究我國外語學習動機也存在著不足,低年級階段學生比如小學與幼兒園學生的研究幾乎為零,對比研究少,長時段的跟蹤調查研究少,失去英語學習動機的研究還需進一步拓展,對于提出激發(fā)和維持英語學習動機建議的具體實施效果有待驗證。
[關鍵詞]外語學習;動機研究;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方法
學生進入英語課堂,本身可能帶著一定的興趣和動機(束定芳,2006:21-29)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D. P. Ausubel,1977) 曾經說過:“動機與學習之間的關系是典型的相輔相成的關系,絕非一種單向性的關系。”胡春洞、王才仁認為外語學習動機是人類行為的動機之一,表現為渴望學習和掌握外語的強烈愿望。外語學習動機是推動外語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因,是外語學習者在外語學習活動中的一種自覺能動和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有動機的外語學習,學習效果較好,而無動機的外語學習,往往是一種負擔,學習效果不佳。
一、我國外語學習動機研究概述
20世紀80年代,我國學者開始對國外外語學習動機進行翻譯介紹,進行研究。桂詩春(1985)首開外語學習動機研究之先河,繼而我國學者開始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對英語學習動機的研究,進行理論建構,給后來研究工作提供了依據。研究對象以高年齡段學生為主,實證研究與理論研究相結合,多以問卷的方式,輔以課堂觀察或訪談,提高了調查的效度。以下將從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等三方面進行概述。
(一)研究對象
縱向:以研究生為研究對象,如郭繼東(2009)、李淑靜等(2003)、吳紅云等(2013);以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如:嚴峻(2009);以??疲ê呗毟邔#┥鸀閷ο?,如徐霞(2007);以高中生為研究對象,如:曾丹(2009)、柳青燕(2009);以初中生為研究對象,如馮斌(2008)、郭偉(2011)。
橫向:以留守兒童為研究對象:如莫竹玉(2013)、李宏艷(2013);以英語專業(yè)學生為研究對象,如李娜(2014);以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為研究對象,如楊宇晨(2014)、劉彩鳳(2013);以農村學生為研究對象,如孔桂嬋(2012);少數民族:陳思思(2014)、郝興躍(2009);以雙語學生為研究對象:如夏木斯婭·尼亞孜(2009)、以學困生為研究對象,如王楠楠(2012)、李盈睿(2013)。
(二)研究內容
二、外語學習動機綜述性文獻研究
武和平(2001)概述20世紀90年代-21世紀初這一時期國內外提出的主要動機理論并提出其教育學意義。邱傳偉(2005)主要述評了Gardner的融合型動機學說的形成、特點與發(fā)展。王曉旻,張文忠(2005)對1980年-2003年期間國內主要外語期刊上的有關外語學習動機的文章進行了綜述。陸蓉(2007)把19世紀-20世紀初的英語學習動機研究分為兩個階段, 認為我國學習動機研究逐漸趨向多元化。李炯英,劉鵬輝(2015)運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2004-2013年期間國內主要外語期刊上的有關外語學習動機的文章進行了統計分析,提出“我國英語學習動機研究方法缺乏縱向比較,研究視角有待擴展,研究內容須緊跟國外研究?!?/p>
(一)外語學習動機類型的研究
趙為民(1995)認為學習動機可分為三個層次:(1).純粹追求物質利益的低級動機;(2)具有一定向上心理和某種社會道德責任感的中等程度的動機;(3)與整個社會目標和前進方向相一致的高尚動機。賈冠杰(2007)從動機的來源)把英語學習動機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戚焱;陳玲(2003)認為學習動機主要有表層動機,深層動機。高一虹(2003)等《中國大學本科生英語學習動機類型》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30所大學2,278名中國大學本科生英語學習的動機類型進行考察。分析出七種動機類型:內在興趣動機、成績動機、出國動機、學習情境動機、社會責任動機、個人發(fā)展動機和信息媒介動機。唐瑋(2004)把英語學習動機分為間接的遠景性學習動機,直接的近景性學習動機。
(二)影響因素分析研究
王靜(2003)《激發(fā)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研究和實踐》通過問卷了解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中相對穩(wěn)定的靜態(tài)特征,觀察動機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的動態(tài)變化,分析出影響動機的外部因素: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校園環(huán)境,課堂學習環(huán)境(教師、學習集體、學習任務)。內部因素:性別、已有經驗與知識水平、心理狀態(tài),歸因。李艷輝(2004)透過理工科專業(yè)學生失去英語學習動機現象,發(fā)現失去動機現象的成因,認為影響的因素主要與教師相關。范明淑(2005)調查普通中學初二學生英語學習動機類型,探求動機類型、影響動機決定的各因素和學習效果之間的關系,發(fā)現學習者的自信心、學習興趣、成就動機、自控能力和努力程度對學習效果影響最明顯。汪祖圣(2010)從內部動機、外部動機、結果歸因三個方面研究高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特征、影響因素。
三、動機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策略研究
一些學者對動機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策略進行了研究,如華惠芳(1998)、馮斌(2008)。林群英(2011)通過理論探討和實地調查,發(fā)現學習的成效與學習動機有很大的相關性,認為教學的過程就是激發(fā)學習動機、促進學習者學習的過程,進而提出激發(fā)和培養(yǎng)英語學習動機策略。馮麗(2008)提出了六條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策略:幫助學生樹立明確適當的學習目標,指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正確對待學習中的失敗和困難,培養(yǎng)科學的歸因習慣;利用學習成果的反饋作用,正確評價,對學生進行適當表揚和鼓勵;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應突出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湯美華(2013)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的激發(fā)動機的策略。
(一)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多為實證研究,課堂觀察、訪談與問卷調查相結合。
(二)問題與對策
(三)相關研究存在的問題
總體上看來,外語學習動機就是激發(fā)外語學習活動并維持活動的內部動力。學習動機對于學生的外語成績成正相關,教師要努力找尋各種途徑,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興趣,使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相結合共同助力學生外語的學習。
但我們也要認識到,在研究中較少考慮個體差異;低年級階段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研究較少,小學生與幼兒園學生的動機研究幾乎空白;對比研究少,縱向可以對比小學生升入初中后的動機變化,橫向對比發(fā)達城市與偏遠地區(qū)的動機狀況;長時段的跟蹤調查研究少,比如研究整個初中階段的動機變化;激發(fā)動機的研究較多,失去英語學習動機的研究還需進一步拓展與深入研究;許多學者研究動機因素并提出激發(fā)和維持英語學習動機的建議,但具體實施效果有待驗證。
(四)對策
重視研究視角多樣化、擴大化,使研究結果逐漸系統化;持續(xù)追蹤研究中小學英語學習動機;對不同階段的學生的外語學習動機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其異同,為教師激發(fā)與維持學生外語學習動機提供基礎數據與科學建議;激發(fā)和維持英語學習動機理論的普及化,關注教師運用激發(fā)與維持學生外語學習動機的策略,實現教學策略的實踐性與可行性。
參考文獻:
[1]D.P. Ausubel.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view [M]. New York: Holt,Rinehart & Wilson, 1977.
[2]陳思思. 少數民族高中生英語學習動機研究[D].東華大學,2014.
[3]范明淑. 初二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調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5.
[4]馮斌. 初中生英語學習動機的實證研究及教學策略[D].南京師范大學,2008.
[5]馮麗.初二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實證研究及對教學的啟示[D].蘇州大學,2008.
[6]高一虹,趙媛,程英,周燕. 中國大學本科生英語學習動機類型[J]. 現代外語,2003,01:28-38.
[7]桂詩春.心理語言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5.
[8]郭繼東. 研究生英語學習動機與成績、性別之關系研究[J]. 外語界,2009,05:42-49.
[9]郭偉. 初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調查[D].首都師范大學,2011.
[10]郝興躍.少數民族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實證研究[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6:76-81.
[11]胡春洞,王才仁. 外語教育心理學[M]. 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25-27.
[12]華惠芳.試論英語學習動機與策略的研究[J].外語界.1998,3:44-47.
[13]賈冠杰,,外語教育心理學[M].廣西教育出版社,2007:20.
[14]孔桂嬋. 農村初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調查報告與分析[D].漳州師范學院,2012.
[15]李宏艷. 農村初中留守學生與非留守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對比調查[D].福建師范大學,2013.
[16]李炯英,劉鵬輝. 我國外語學習動機研究:回顧與思考(2004-2013)[J]. 外語界,2015,02:34-43.
[17]李娜.英語專業(yè)大三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缺失與自我效能感相關性調查研究[D].揚州大學,2014.
[18]李淑靜,高一虹,錢岷. 研究生英語學習動機考察[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02:63-68.
[19]李艷輝. 外語學習者失去學習動機的原因及動機的加強[D].大連海事大學,2004.
[20]李盈睿. 初中英語學困生學習動機調查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3.
[21]林群英.激發(fā)農村中學初三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
[22]劉彩鳳. 農村普通高中英語學習動機特點及其干預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23]柳青燕. 激發(fā)高中學生英語課堂學習動機的策略研究與探討[D].華東師范大學,2009.
[24]陸蓉. 二語學習動機國內研究回顧[J]. 天津城市建設學院學報,2007,03:223-226.
[25]莫竹玉. 留守兒童英語學習動機實證研究[D].中南大學,2013.
[26]戚焱,陳玲. 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觀念與策略的研究與分析[J]. 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3,04:86-88.
[27]邱傳偉. 二語/外語學習動機研究發(fā)展述評[J]. 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02:57-61.
[28]束定芳,外語課堂教學新模式議,《外語界》.2006,04:21-29.
[29]湯美華.高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調查研究[D].蘇州大學,2013.
[30]唐瑋.學習動機對高中生英語學習的影響[D].廣西師范大學,2004.
[31]汪祖圣.城鎮(zhèn)普通高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32]王靜.激發(fā)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研究和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03.
[33]王楠楠. 如何激發(fā)初中男生英語學困生的英語學習動機[D].陜西師范大學,2012.
[34]王曉旻,張文忠. 國內外語學習動機研究現狀分析[J]. 外語界,2005,04:58-65.
[35]吳紅云,包桂英. 英語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專業(yè)學習動機與自我認同關系的實證研究[J]. 外語教學,2013,02:52-55.
[36]武和平.九十年代外語/二語學習動機研究述略[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02:116-121.
[37]夏木斯婭·尼亞孜. 新疆高校少數民族雙語學生英語學習特點及動機[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
[38]徐霞. 高職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及策略研究[D]. 山東大學,2007.
[39]嚴峻. 重慶市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對英語自主學習策略運用的影響研究[D].西南大學,2009.
[40]楊宇晨. 不同水平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調查研究[D].吉林大學,2014.
[41]曾丹. 高中英語學習動機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西南大學,2009.
[42]趙為民. 大學生學習動機的調查分析[J]. 許昌師專學報,1995,02: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