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靜
著名心理學家孟昭蘭指出:“動機指發(fā)動、指引和維持軀體和心理活動的內部過程。在具有特定目標的活動中,動機涉及這種活動的全部機制,包括能量的激活、使活動指向一定的目標以及維持有組織的反應模式,直到活動的完成?!盧obert S.Freldman在他的心理學專著中認為,動機是有關人類或其他生物體指向和強化其希望的要素。通過對動機的研究,去尋找和發(fā)現(xiàn)行為后面特定的期望目標。日本體育心理學家松田巖男在所著《運動心理學入門》一書中,就人生不同時期人們參與體育運動的動機作過比較詳細的描述。提出兒童的活動主要產生于對身體活動的需要、好奇心等發(fā)自內部的動機以及體驗由運動引起的興奮和愉快感等情緒性動機,并可以從他們的活動性游戲中觀察到自律、親近、成就等社會性動機的出現(xiàn)。內部動機本質上是為了滿足人類固有的心理需要,在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體驗到勝任和自我決定。在內部動機的作用下,人們參加能夠勝任和自我決定的活動,尋求學習的機會,感受不同的刺激,理解新事物并從中獲得樂趣和滿足。
國內外的研究均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呈現(xiàn)體育活動的內部動機下降、外部動機升高的趨勢,這種情況在我國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李勇在《高中生學習動機內化水平及與自我效能、社會支持的關系》一文中指出:高中生學習行為傾向于自我決策,動機以認同調節(jié)和內攝調節(jié)為主。也就是說高中生參與體育學習與鍛煉以外部動機為主,內部動機隨著年級增長而削弱。從小學到高中,學生參與體育學習與鍛煉的動機從內部逐漸轉化為外部。學生在強加的外在壓力下參加體育活動,雖然外部動機的負面影響不會在短期內顯現(xiàn)出來,但當外部壓力消失,體育參與行為也將隨之消逝,對于長期參與體育活動是極為不利的。郭玉良等人從目標定向和自我決定理論角度對鍛煉行為進行預測,結果發(fā)現(xiàn)自我決定理論對鍛煉行為有顯著的預測作用,充分肯定了內部動機在體育參與行為方面不可替代的積極價值。
綜上所述,學校體育工作在學生體育動機研究方面必須確立新的研究范式,更加注重定性基礎上的定量分析,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體育內部動機的潛在價值。走出“馬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怪圈,關注體育動機發(fā)展的階段性和持續(xù)性,避免體育教育的同質性循環(huán)。立足于維護小學生可貴的體育內部動機,著眼于初中由基本運動技能承載的內部動機發(fā)展,更好地解決學校體育中優(yōu)質動機的維持和升華問題。為此,建議在小學體育教育中注意以下問題:
一、大力開展豐富多彩、趣味性強的教學
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喜歡具有活動性、變化性、競爭性、表現(xiàn)性等特點的活動。這些活動可以滿足他們的生理、心理需求,從中能夠感受到樂趣,鍛煉學生正確的身體姿態(tài)、促進生長發(fā)育。豐富多彩的體育課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學生想要嘗試的欲望,通過體驗感受運動帶來的無限樂趣,刺激內部動機的生成,不斷變化的內容,又不斷維持參與體育學習與鍛煉的內部動機。同時,大量研究表明,有趣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體育學習與鍛煉的主要內部動機。內部動機、態(tài)度的轉變是由有趣、興趣到志趣。體育課堂、體育的學習先通過有趣的活動、游戲吸引學生,學生逐漸對其產生興趣,興趣便是內部動機的體現(xiàn),為了維持內部動機需要在體育課程內容的安排上不斷創(chuàng)新、豐富。
二、積極使用鼓勵與贊揚的強化策略
體育學習與鍛煉并不是總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在面臨困難、挑戰(zhàn)和外部干擾時,內部動機可能削弱。體育教師的贊揚或批評、獎勵或懲罰可能激發(fā)或減弱外部動機,這要求掌握其中的“度”。過度地贊揚學生,反而會削弱學生的內部動機,使學生從滿足自身參與體育學習與鍛煉的樂趣體驗變?yōu)楂@取老師的贊揚與獎勵的外部動機。一旦這種獎勵與贊揚減弱,學生參與體育學習與鍛煉的行為便會減退。因此,教師對于學生參與體育學習與鍛煉行為的獎勵與贊揚應把握好適度原則。同時,學生消極地參與體育學習與鍛煉,或在困難面前表現(xiàn)出怯懦,教師應多給予鼓勵,激發(fā)學生的斗志,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感受到支持。教師在運用獎勵與懲罰機制時,要讓學生明確獎懲的具體措施及實施方法。
三、努力激發(fā)學生的體育成就動機
成就動機是指個體在完成自認為重要或有價值的活動任務時盡力去做,并力爭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心理傾向。體育成就動機是在體育活動中能積極參與、追求完美、奮勇爭先,勇于面對各種挑戰(zhàn),不怕困難、持之以恒地參加體育鍛煉,爭取獲得更好的身體鍛煉效果和體育成績。在學生參與體育學習與鍛煉的過程中,目標設置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單一到多樣,讓學生在開始學習、鍛煉的過程中可以體驗成功的樂趣,可以獲得自身的滿足,增強自信心。要避免學生在開始學習的過程中產生習得性無助感,這不利于學生參與體育學習與鍛煉。對待不同的學生設定不同的標準、目標,使每個學生能夠獲得成就。同時,應該讓學生明確自己的任務目標,朝自己的目標努力,記錄每次努力后的進步,使其感受到付出獲得的成就。
四、有效組織學生參與集體性的體育活動
體育不僅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身體,還可以促進學生心理、智力、德育的發(fā)展。集體性的體育活動,可以使學生對團隊、合作、和諧等快速理解,可以使學生快速融入其中,明確自己的角色。同時,集體性的體育活動有更好的體育氛圍,學生愿意參與其中感受集體運動帶來的歡樂氣氛。
小學生體育動機的維持,不僅僅有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同時為中學技能的學習打下堅定的基礎。技能的形成要有好的身體素質,小學生體育動機以內部動機為主,體育參與行為就更加強烈,運動時間、強度、頻率較高,為較高的身體素質打下良好基礎,對體育又有一定的興趣,那么對接下來中學技能的學習與掌握都有推動作用。因此,小學體育動機不僅僅在于維持,還要通過一系列的方法、措施使其發(fā)展,為中學體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