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學習是在我國新課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出現(xiàn)的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因為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高中生團隊合作的意識,又能改變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模式,有效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本文就高中語文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的必要性進行分析,探討合作學習過程中需要具備的條件,并針對高中生實際情況提出合作學習的教學組織策略,以期提高高中生學習的效率。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應用的必要性
近幾年在教學改革的背景下,人們對高中語文教學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不僅需要學生全面掌握語文課本的知識,還要學生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習的獨立性與主觀能動性,主張高中學生在學習語文時既要獨立思考解決相關(guān)問題,又要學會合作學習、共同進步。在高中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在文章上的復雜分析基本被淡化,不再是一味強調(diào)學生的死記硬背,相反比較重視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與消化。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求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這樣可以有效彌補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缺陷。合作學習不僅需要學生主動的思考文章內(nèi)涵,將知識進行內(nèi)化,還要在小組之間進行交流討論,相互啟發(fā)、相互幫助,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才可以營造出老師樂教、學生樂學的教學氛圍。
二、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學生要具備的條件
教師要盡可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思維習慣,進而對相關(guān)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學生只有主動積極地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其次,開展合作學習時要與高中生生理特點、心理特點相適應。由于高中生心理與生理相對成熟,因此,需要制定完整的教學方式,提高他們和他人溝通交流的能力。
例如:在《我有一個夢想》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文章獨特語言表達進行講解之后,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對文章的進行朗讀,然后以比賽的形式讓各組派一個代表朗讀,再對各小組的閱讀效果進行評價。通過比賽,教師不僅可以了解學生對文章知識的掌握情況,還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表演能力,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高中生合作學習的具體方法
第一,組建交流平臺。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通常對所學內(nèi)容有一定的認識與了解,但由于自身知識的局限性,思維難以完全打開,因此,需要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交流平臺,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第二,教師在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時,必須限定時間,因為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只能抽出部分時間讓同學們進行交流討論,所以要盡可能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抓住重點、難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第三,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分組。通常情況下,合作學習比獨立思考的效果要好,因此,合作學習一般要以小組形式進行,每個組5-7人左右最佳。小組討論過程中,每一個成員都要積極發(fā)表意見,做到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例如:在《故都的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首先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后在課堂上展示秋天景觀的圖片,讓學生欣賞圖片之后對故都秋天特點進行探討,最后將本小組的感受進行歸納總結(jié),并在課堂上發(fā)言。在學生進行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其思考進行引導,讓學生揣摩作者的用意,指導學生通過對課文閱讀及對詞句的理解逐步感受課文中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使各個學生均能表達自己的看法,使學生在相互學習過程中能夠暢所欲言,能夠體會到集體榮譽感,同時還能使其在探討過程中相互學習彼此的優(yōu)點。由此可見,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可使學生的個性得到更加充分的發(fā)揮,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為學生打造出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
四、學生間要互相分享交流合作學習的成果
共同分享、獨自思考和與人交流的學習方式,通常是指學生面對問題時,不僅能夠獨立思考,還可以和同學進行交流,探討解決策略。其中合作學習的組織策略步驟如下:第一,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分組,一般情況下,為了方便學生交流學習,每個小組5-7個人,在語文課堂上抽出十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在小組之間進行討論。第二,教師還要盡可能公開學案,讓每一個學生都了解學案內(nèi)容。使學生按照學案中規(guī)定的問題進行討論,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盡量解決每一個問題。
例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思考,學生們想象自己就處在荷塘旁邊,全身心融入到那種美景中,真切理解和感受文章內(nèi)容,并在小組探討的過程中,學生自由發(fā)言談談自己的看法。這樣的教學過程,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同時有效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語言表達能力。
黃勇,教師,現(xiàn)居江蘇海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