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華安
摘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文本解讀決定著閱讀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因此,教師應重視從各方面進行文本解讀。本文從文本的內(nèi)涵出發(fā),分析了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文本解讀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從文體、作者意圖、結(jié)構、語句、整體內(nèi)容五個維度進行文體解讀,并以具體的例子分析了如何進行文本解讀教學設計。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文本解讀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2-0056
在小學階段,學生在英語方面打下了基本的詞語和對話基礎,對英語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到了初中,閱讀將成為英語學習的主要方法,學生需要掌握更多的詞匯,以完成篇幅逐漸增加的文本閱讀任務。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必須能夠既全面又準確地把握好教學所用的閱讀文本,做好教學設計,才能發(fā)揮好文本閱讀的作用,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效率。
一、文本解讀的內(nèi)涵
英語文本是由單詞、句子、語法、文化等要素構成的,文本解讀是對文本的淺層次、深層次和創(chuàng)造性地解讀,是需要全方位地理解文本所要表達的含義和文本作品所體現(xiàn)的文化背景、現(xiàn)實意義、哲學道理、生活意境等等。英語閱讀文本的解讀是英語閱讀教學的一個必要步驟,這需要教師在教學前先對文本進行研究,并且需要從三個角度對文本進行研究,分別是讀者角度、學生角度和教師角度。首先,教師需要從讀者角度先了解閱讀文本所表達的基本含義,對本文有一個大概了解,并對文本中的作者、作者背景、寫作背景、文化體現(xiàn)等進行深入地挖掘,并通過進一步閱讀來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深層次含義。其次,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來進行文本閱讀,按照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理解能力進行預演,找到學生在閱讀文本時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最后,再從教師的角度對文本進行教學目的的解讀,找出教學思路和教學重點,從而為學生的英語閱讀學習做好鋪墊。
二、初中英語文本解讀存在的問題
盡管閱讀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點,但是很多英語教師并沒有真正將閱讀教學的效果落到實處,在當前的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如下問題:
1. 墨守成規(guī),缺乏文本解讀的教學意識
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很難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尤其是在教學中缺乏文本解讀的意識,教師很少主動去深入理解文本,只是把文本當做教學工具,利用這一工具來完成教學任務,這樣的教學模式無法真正發(fā)揮出閱讀教學的意義。
2. 缺乏趣味性,以單詞記憶、語法學習為主,與文本分離
學生的學習動力大多來自于學習興趣,因此,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然而,很多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將教學重點放在朗讀、記憶單詞、學習語法上,英語課的學習就會相對枯燥,學生對于閱讀文本的了解只能停留在淺層次的字、詞、句的分析上,而無法對文本有深入的體會。
3. 不能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缺乏對學生閱讀技能的全面培養(yǎng)
在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閱讀學習是一個由淺入深、由泛讀到精讀的過程,在教學時,教師應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來了解文本的大致意思,并給學生提供相應的背景資料,以便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同時,教師將學生閱讀技能的培養(yǎng)主要是以應試為目標,集中在解答閱讀理解題目上,缺乏對學生閱讀技能的全面培養(yǎng),忽視了閱讀在學生英語能力提升中的重要作用。
三、初中閱讀文本解讀的五個維度
新課標的提出對初中閱讀教學也有了較為明確的目標,在閱讀中,學生要能從上下文內(nèi)容中推斷生詞含義、理解段落邏輯關系、理解文本主題、內(nèi)容,同時,還要能夠了解英語文化,將這些文化內(nèi)容的了解和閱讀結(jié)合起來,形成較為全面的英語知識體系。在進行初中閱讀教學時,文本解讀應分為五個維度來進行,分別是:
1. 對文體的解讀
在進行英語文本閱讀時,教師應先帶領學生明確文本的體裁,了解這是一篇記敘文、議論文還是一個故事,在對文體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學生可以調(diào)整自己的閱讀思路,找到最快捷地理解這類文體的方法。
2. 對作者意圖的解讀
文本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文本的內(nèi)容有直接的關系,因此,預先了解文章的寫作意圖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比如在做課外閱讀時以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的經(jīng)典段落為例,在體裁上,這是一篇演講,而馬丁·路德·金發(fā)表演講的意圖則是為了要求通過新的民權法,給黑人以平等的權利。因此,這篇演講稿中帶有很強的抗爭性和期盼性。通過對作者意圖的解讀,學生再去細讀文本,就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3. 對文本結(jié)構的解讀
解讀文本結(jié)構就是理清文本脈絡,在初級閱讀材料中,大都是總分總的結(jié)構形式,而在較為高階的閱讀材料中,其結(jié)構形式則并不固定。但在初中文本閱讀中,學生面對的文本結(jié)構大都相對簡單。
4. 對文本語句的解讀
閱讀文本中語句有不同的句式,其中有一些重點語句可以拿來分析,而且學生在學會這些重點語句之后,可以拓展思維、舉一反三,是閱讀學習中不可缺失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語句解讀還可以和一些相關的練習結(jié)合起來,加深學生的理解。
5. 對文本整體內(nèi)容的解讀
對文本整體內(nèi)容的解讀是閱讀學習的根本,而這其中就包括了理解單詞、句子的漢字,以及句子的用法,最終對整體內(nèi)容的解讀才能證明學生真正理解了閱讀文本。
四、初中文本解讀的設計策略
初中閱讀教學主要是圍繞課本展開的,在初中階段,英語教材中的閱讀內(nèi)容已經(jīng)開始從簡單對話過渡到短篇英文閱讀,在每一課的內(nèi)容中,教師都要從閱讀文本入手,來實現(xiàn)更為有效的閱讀教學。以人教版九年級《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一課中的《From shy girl to pop star》為例,筆者詳細講解如何基于文本解讀來實現(xiàn)閱讀教學。
1. 從文體解讀開始進入文本閱讀
在該單元中,是以“I used to...”這一句式為重點學習對象展開時,其中的閱讀材料中也必然會出現(xiàn)相似句式,這點在學生之間的學習經(jīng)驗中都已經(jīng)習以為常,學生比較了解文中的重點,但是對文章還并不熟悉。這時,如何讓學生認識問題也有一定的技巧?!禙rom shy girl to pop star》其實直接表明了改篇文章是記敘文,并且記敘的是一個害羞的女孩是怎樣成長為一個明星的。對于文體的解讀可以和語文知識相結(jié)合,在語文學習中,學生對于閱讀和寫作都有了比較多的經(jīng)驗,如果學生難以理解閱讀文本的文體,就采用題目翻譯的方式來讓學生思考,面對這樣一個題目,應該是一篇什么類型的文章,在形成這樣的思考習慣后,學生能夠在閱讀文本時先明確文章大概講述了什么內(nèi)容,這樣在下一步閱讀時就能夠比較輕松。
2. 從問題出發(fā)完成文本解讀,培養(yǎng)學生閱讀技巧
對于文本解讀應先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這篇文章一共分為三段,是按照時間順序來進行敘事的。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文本進行泛讀,大致了解每段講了什么內(nèi)容。實際上,在進行閱讀時,是有一定的策略可以使用的,筆者在教學中總結(jié)出的效果較好的方法是問題帶入法、時間點記錄法、段落首句或尾句精讀法。在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時,筆者一般不給學生安排任務,而是讓學生選用自己習慣的閱讀策略來進行文章理解。對于這篇文章,比較適用的方法是問題代入法。在學生理解了題目之后,問題就產(chǎn)生了:
(1)Who is this girl?
(2)Why she uesd to be shy?
(3)Why she bacame a pop star?
(4)What happened to her?
...
帶著這些問題,學生能夠在閱讀中找到答案。由于本篇篇幅較短,教師可以直接讓學生來進行第一遍閱讀。在閱讀過后,教師再來提出問題:
①What is my job?
②Why Candy sing at the first moment?
③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andy be famous and unfamous?
④What dose Candy think to be famous?
對于以上問題,學生可以在文中找出答案,如果學生不能很好地回答出來,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再進行一次文本精讀。然后和學生一起分析每個段落的內(nèi)容,并解答這些問題。
3. 解讀文本特征,探究寫作意圖
在本文中,學生在進行精讀和問題回答后已經(jīng)了解了作者是一名記者,而作者所寫的是自己對Candy是采訪,首先是交代了采訪原因,接下來是對Candy基本情況的介紹,然后是Candy對作者兩個問題的回答。在作者寫作中,每一段都是只有一個著重點,通過這三段,最終表達出來的是有兩個層面的內(nèi)涵:一是原本害羞的Candy也可以成為明星,二是如Candy本人所說,Be famous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因此,在文本解讀中,教師應對文本進行深入的拆分解讀。同時激活學生頭腦中的相類似的背景資料,讓學生就Candy的成長說說自己的看法。由于這一文本是關于Pop star的,所以學生有很多可以討論和發(fā)言的內(nèi)容,利用這種學生熟悉的文本題材,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還可以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五、結(jié)語
總之,在初中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地專注于單詞、語法的教學,更應該引導學生去深入了解文本,增強學生和文本的互動。對文本解讀的深度直接影響著閱讀教學的效果。而文本解讀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活動,學生在英語閱讀中不僅獲得了知識,更是鍛煉了思維,實現(xiàn)了語言、思維上的全面發(fā)展。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牢牢把握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閱讀學習的主人。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袍江中學 3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