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曾國藩教子弟抄誰的奏疏

    2016-05-14 16:16:36劉緒義
    月讀 2016年5期
    關鍵詞:奏疏孫氏奏折

    劉緒義

    個人品行的墮落,為官道德的滑坡,很多時候,問題其實出在難以察覺的風氣浸染與人性陋習上,日積月累,終成大禍;清代名臣孫嘉淦的一封奏疏,明確地指出了這些問題。

    同治四年(1865)一月,攻克南京之后的曾國藩抽空編選了一本書,取名《鳴原堂論文》。這是一部很特別的書,它由17篇漢唐以來名臣的奏疏組成。這不是一本打算賺稿費的書,用意是編來教育子弟的。

    在書中,曾國藩對一篇奏疏有很高的評價:“我當年在京城時,聽到很多朋友說‘此疏為本朝奏議第一,我認為它的文氣不甚高古,因此,沒有覺得怎么樣。最近我細細品讀,發(fā)現(xiàn)疏中所說的‘三習一弊,凡中智以上,大抵都‘蹈此弊而不自覺。特別是其中所說‘自是之根不拔,黑白可以轉(zhuǎn)色,東西可以易位,亦非絕大智慧猛加省惕者不能道?!?/p>

    他告訴弟弟們:我和沅弟(即曾國荃)忝竊高位,平時聽到的多是阿諛奉承的話,所說“三大習”,自我反省實在難免。沅弟下屬較少,此習還不深,但也不可不預為之防。我們兄弟各抄錄一遍置于座右,也就是《詩經(jīng)·小宛》所說的詩人遠征之道啊。

    這是兄弟間推心置腹的話。那么,他們所談論的是一篇什么奏折,需要抄錄作為座右銘呢?

    這篇奏折叫《三習一弊疏》,作者是孫嘉淦(1683—1753),字錫公,山西興縣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進士及第,歷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至吏部尚書。史家評價他“功業(yè)赫奕,學問文章亦高,山西清代名臣,實以嘉淦為第一人”。

    孫氏在雍正年間便敢直諫嚴酷的雍正,差一點丟了性命。乾隆即位后,他向新皇帝上了這道奏折。這道奏折延續(xù)了孫氏以往的風格,直接告誡皇帝要重視思想和作風建設,治人先治己。

    他將領導者常犯的毛病歸結(jié)為“三習”:

    一是“耳習”,聽慣了好話,不說好話者就被當作拂逆,因此,開始時拒絕匡正拂意者,繼而拒絕說話木訥者,久而久之,那些歌功頌德不精巧的人亦在疏遠之列。這就叫耳朵的習染,“喜諛而惡直”。

    二是“目習”,看慣了媚態(tài),不眉順目從者就被當作抵觸。因此,開始時排斥傲慢粗野之輩,繼而疏遠那些使人畏懼之輩,久而久之,那些諂媚逢迎得不好的也被當作忤逆。這就叫眼睛的習染,“喜柔而惡剛”。

    三是“心習”,平時一切要求,底下人都能照辦,一切心意都能如愿,久而久之,“質(zhì)之人而不聞其所短,返之己而不見其所過”,從別人那里聽不到自己的缺點,自己檢視自己,似乎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于是,“意之所欲,信以為不逾;令之所發(fā),概期于必行”。自我感覺太好,以為事事都在掌握。這就叫心理的習染,“喜從而惡違”。

    因此,三習既成,乃生一弊,這一弊就是“喜小人而厭君子”。身邊一旦被小人包圍,政事就會日非一日。

    應當說,這“三習一弊”概括得非常精準。曾國藩剛開始做官時,位低權(quán)輕,感覺不到這“三習”;等到他位居總督,又功高勛重,便真正領教了“三習”。

    平時我們講,為什么一個人做了官,就會大變樣呢?并非他想變,而是受困于這“三習”,不自覺地產(chǎn)生了“弊”。

    孫嘉淦可謂清醒者,盡管他一路青云直上,而且所處的時代是歷史上少有的盛世,政治較為清明,社會相對穩(wěn)定,但他依然有憂患意識,洞察幽微,對于人性看得很透徹。他進而分析,造成“三習”的根本原因就是人的“自是”。

    如何去掉“三習”,根除“一弊”呢?辦法就是要“不敢自是”,善于聽取不同意見,明辨忠奸是非,修養(yǎng)德性,改變思想作風。

    可以說,孫嘉淦太有預見性了,后來乾隆以“十全老人”自居,不都落到了孫氏這篇奏折里所說的“三習一弊”中了?

    位高權(quán)重的曾國藩讀到這篇奏折,應該是吃了一驚,原以為“三習一弊”是針對皇帝而言,讀后方知“三習一弊”普遍通用。雖然他長期以來注意自修,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自概”:斗斛滿,則人會刮平它;人自滿呢?天會來削平他,與其等天來概之,不如自己削掉自己多的部分。因此他不求圓滿而求闕,不求高官而求退。但他還是對孫氏的“三習一弊”說予以了高度重視。打下南京后,原本他只裁撤了部分湘軍,到1865年,決定加大裁撤的力度和進度。這就是“自概”,比自律二字力度更強。

    他既擔心自己不慎流于“三習”產(chǎn)生“一弊”,更擔心自己的弟弟們,特別是以狠字著稱的九弟曾國荃,立下打下南京第一功,驕傲自滿情緒流于言表,如不加約束,后果實難預料。這就是他特意提出要弟弟們抄錄《三習一弊疏》的關鍵原因,要把它作為鏡子。他反復告誡弟弟們,“目見千里,而不能自見其睫”,眼睛能看到千里之外,而不能看到自己的睫毛。他借身邊的例子來說服弟弟們,說自己深感“音容笑貌之拒人,每苦于不自見,苦于不自知”,平時一個眼神,說話聲音、動作表情很容易給別人以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覺,但自己感覺不到,因此,一定要懂得“自以為非”的道理,要從四個方面來嚴加注意:一是面色,二是言語,三是信函,四是近人。歸結(jié)到底,要做到一個“謙”字。

    謙是最大的美德,《易經(jīng)》中說,做到一個謙字,大可以保一國,中可以保一家,小可以保一身。一如孫嘉淦所說:“德者君子之所獨,才則小人與君子共之,而且勝焉。”德是君子所獨有的,才則是君子與小人共有的,但小人的才可能更勝于君子。語言方面,君子木訥而小人佞諛,容易導致“耳習”。奔走周旋,君子笨拙而小人便辟,容易導致“目習”。君子孤行其意,而恥于言功;小人巧于迎合,而工于顯勤,容易導致“心習”。因此,懂得自以為非,就會自敬自謙;相反,看不到自己的過失,就會放肆。敬謙是君子治身之本,放肆則是小人亂政之階。

    從1736年孫嘉淦寫此奏疏至1865年曾國藩抄此奏疏,相隔130年;再到今天,又150余年,疏中語句,仍足振聾發(fā)聵。足見,思想作風建設是做人做官永遠的主題。

    竊嘗究觀夫天之生斯人也,上智者不常,下愚者亦不常,擾擾萬眾,大率皆中材耳。中材者,導之東而東,導之西而西;習于善而善,習于惡而惡。其始瞳焉無所知識,未幾而騁耆欲,逐眾好。漸長漸貫,而成自然。由一二人以達于通部,漸流漸廣,而成風俗。風之為物,控之若無有,之若易靡;及其既成,發(fā)大木,拔大屋,一動而萬里應,窮天人之力,而莫之能御。先王鑒于此,欲民生蚤慎所習,于是設為學校以教之:琴瑟鼓鐘以習其耳,俎豆登降以習其目,詩書諷誦以習其口,射御投壺以習其筋力,書升以作其能,而郊遂以作其恥。故其高材,則道足濟天下,而智周萬匯。其次亦不失為圭璧自飭之士。

    ——曾國藩在《箴言書院記》中認為,一般而言人天性容易“騁耆欲,逐眾好”,故此需要教化。

    猜你喜歡
    奏疏孫氏奏折
    奏折的產(chǎn)生,原來是為了保密
    黨員文摘(2023年16期)2023-08-31 13:50:32
    陸九淵行書《宋故孫氏夫人墓志銘》
    庭院吉氣自何方 一份紫禁城庭院門位相度奏折的圖解
    紫禁城(2020年3期)2020-04-26 05:19:58
    南宋陳天麟《許昌梅公年譜》獻疑兩則
    青年文學家(2019年8期)2019-04-16 08:07:52
    論王安石奏疏的藝術特征
    追愛就要厚臉皮
    追愛就要厚臉皮
    追愛就要厚臉皮
    百家講壇(2016年10期)2016-07-04 18:28:46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抄本《兵部奏疏》跋尾
    “奏折是最靠不住的東西”
    雜文選刊(2008年9期)2008-02-11 10:41:01
    隆昌县| 江孜县| 株洲县| 日喀则市| 邢台市| 宁都县| 桃园市| 平舆县| 商水县| 孝昌县| 色达县| 广州市| 伊通| 怀集县| 襄垣县| 丹凤县| 汪清县| 准格尔旗| 鄂伦春自治旗| 鹤岗市| 财经| 富阳市| 甘孜县| 乌拉特后旗| 精河县| 三台县| 商南县| 米易县| 修文县| 佛坪县| 廊坊市| 华亭县| 藁城市| 远安县| 绥阳县| 井冈山市| 木兰县| 巴彦县| 北川| 晋中市| 松溪县|